横店短剧热,中老年演员成“香饽饽”

清晨五点,天微亮,62岁的张老师已经坐在横店片场的化妆间里。头发喷好发胶,还没喘口气,剧组就催着他赶场——今天要连拍三部短剧。这并非个例,而是横店短剧行业的常态,尤其是对中老年演员来说。

和传统印象不同,横店最紧缺的演员,不是青春靓丽的小生小花,而是一批能演“老爷”、“夫人”、“妈妈”的中老年人。五六十岁,气质在线,口齿清晰,这就够了。短剧的爆发式增长,让这群原本被影视圈边缘化的中老年人,迎来了“第二春”。

张老师原是国企职工,退休后才真正接触表演。他笑称年轻时在单位文艺汇演是“台柱子”,“但那时候顾不上追梦”。现在成了短剧“富豪爸爸专业户”,这个月已经演了十几次父亲角色,“有时候一天跑三组,连饭都在车上吃”。

“我们这个岁数,也能追梦”

在横店,中老年演员群体正在悄然壮大。他们大多是退休教师、厂里职工、保安、退伍军人,生活压力减少、时间相对宽裕,反倒成为短剧行业的“黄金人群”。

王玲是一位即将退休的小学教师,因长相和气质上镜,被剧组选中演“豪门母亲”。最初家人并不理解,尤其是她的女儿,觉得“丢人”,但随着一部爆款短剧走红,王玲的角色也小小出圈,女儿的态度彻底改变,如今甚至兼职做她的经纪人。

“年轻时没机会,现在孩子成家了,我终于可以为自己活。”王玲说。

这种“半路出道”并不罕见。老陈原是保安队长,因外形威严,专演反派父亲。赵志刚之前是工厂领班,现在专演管家、司机等角色,“以前管十几人,现在演的都是豪门管家,也算升职了”。

不是夕阳红,是刚起步

短剧赚钱?是,也不是。

短剧制作周期短、更新快,对中老年演员需求大,但收入和强度并不对等。一位刚入行的女演员坦言:“新人一天几百块,熟脸上千,差距很大。”拍摄也极其辛苦,有时清晨开工、深夜收工是常态,雨戏、夜戏,连续站几个小时都不稀奇。

“有次拍雨戏,我们几个‘老骨头’淋了一下午,虽然是温水,但第二天全感冒了。”张老师说,“但导演满意,就觉得值。”

真正让这些人坚持下来的,除了收入,更是一种“补偿式追梦”。很多人年轻时因家庭、经济等原因搁置了表演梦,如今终于有机会重新出发。

短剧的题材也为他们提供了舞台。不同于传统电视剧,短剧以狗血、宅斗、豪门恩怨为主,中老年角色频繁出现,甚至成关键人物。一位选角导演直言:“现在我们最缺的,就是有气质、有经验的中老年男演员。”

市场需求旺盛,也催生了培训产业。一些表演班专为中老年人开设,教授走位、台词、镜头感,甚至和剧组直接对接。

但真正让人信服的,还是生活阅历。刘蓓在拍摄一场情绪崩溃的戏时,想起去世的老伴,一条过。她说:“表演让我释放了自己压抑多年的情绪。”

相关知识

横店短剧剧组急缺中老年演员,知情人:日薪最高可达5000元,能记住台词的不缺工作
退休后去横店演短剧的老年人
疑似横店短剧演员去世
横店短剧演员过去没戏拍现在忙不过来
退休后去横店演短剧的老年人:背50个绕口令重学拼音,一天片酬两百为自己造梦
中老年短剧围猎银发族,坑老人的“霸总”确实该早点凉凉!
透支退休金、花光“小金库”,中老年短剧“套牢”全民爸妈
甜宠短剧硬控中老年群体?探秘微短剧行业
中老年短剧《一夜幸孕闪婚老伴宠上天》爆火
横店群演短缺 有人两个月工资翻10倍

网址: 横店短剧热,中老年演员成“香饽饽”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530320.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