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说袭人“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枉自”、“空云”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作者曹雪芹用“枉自”和“空云”这两个词来评判袭人,其中蕴含的情感绝非简单的否定,而是一种极为复杂、深刻且带有悲剧色彩的叹息、批判与反讽。

要理解这种情感,我们需要将这句判词与袭人的命运结局——“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结合起来看。

一、字面解析:何为“枉自”与“空云”?

枉自:意思是“白白地”、“徒然地”。付出了努力,却毫无成效,白费心机。

空云:意思是“白白地说”、“徒然地称道”。空有某种名声或品质,却未能带来相应的结果,成了空谈。

这两个词都指向一种巨大的落空与徒劳。

二、深层情感:三种交织的层次

1. 深切的叹息与怜悯:对她“徒劳努力”的悲悯

袭人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通过“温柔和顺”、“似桂如兰”的品格和尽职尽责的服侍,成为贾宝玉未来的妾室,获得一个稳妥的归宿。她几乎是贾府上下公认的“准姨娘”。

她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规劝宝玉读书上进,打理他的日常生活,甚至与他有肌肤之亲,并向他献上全部的忠诚和情感。

然而,她的所有努力和经营,在贾府这座大厦崩塌后,全部化为了泡影。“温柔和顺”没能留住宝玉,“似桂如兰”的贤名也未能改变她作为丫鬟无法自主的命运。

因此,“枉自”和“空云”首先表达了作者对袭人这个人物一生心血流于徒劳的深切怜悯。她的悲剧在于,她完美地遵守了那个时代给女性制定的所有规则,却依然被命运的洪流所吞没。

2. 含蓄的批判与反讽:对她“价值观”的否定

这是更深刻的一层。袭人的“温柔和顺”、“似桂如兰”并非全然发自天真本性,其中包含着精明的算计和顺从的奴性。

“温柔和顺”是对谁? 主要是对王夫人和宝玉。她向王夫人进言,建议让宝玉搬出大观园,深得王夫人赏识,被认为“深明大义”。但这种行为在读者看来,却有“打小报告”、维护封建礼教、打压其他姐妹(如林黛玉)的嫌疑。

“似桂如兰”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塑造自己“贤良”的形象,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她的德行背后,有着明确的功利目的。

所以,作者说“枉自”和“空云”,也带有一丝冷峻的讽刺:你一生所追求和经营的这种符合封建标准的“贤”与“德”,最终被证明是毫无价值的空壳,并没能为你换来你想要的结局。这实质上是对袭人所代表的那种安于奴才身份、试图在体制内攀爬的价值观的否定。

3. 命运无常的感慨:对世事难料的超然观照

从更高的哲学层面看,这句判词也表达了《红楼梦》“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的无常观。

袭人费尽心机,却最终嫁给了地位低微的戏子蒋玉菡(优伶)。

而什么都没争、甚至有些躲避的麝月,却反而留到了最后。

这种命运的错位和反转,使得她一切的“温柔和顺”和“似桂如兰”都显得像一场空忙。作者用“枉自”和“空云”点出了这种人算不如天算的宿命感,表达了对世间努力在命运面前往往徒劳的超然感慨。

总之,“枉自”和“空云”所表达的情感是多重而复杂的:

表层是赞美:“温柔和顺”、“似桂如兰”是世俗给她的好评。

深层是叹息:叹息她所有的努力和好品质,在残酷的命运面前皆归枉然。

内核是批判:批判她所恪守的封建奴性和功利主义价值观,最终被证明是虚幻和无意义的。

本质是悲悯:最终,这种批判又回归到一种巨大的悲悯之中——她不过是那个注定要崩塌的世界里,一个试图抓住些什么却最终落空的可怜人。

因此,这句判词不是对袭人个人的简单厌恶,而是作者怀着复杂心情,为她以及她所代表的那一类人,写下的一句充满宿命感的墓志铭。

相关知识

作者说袭人“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枉自”、“空云”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袭人一心撮合宝钗与宝玉,最后如愿以偿,却没保住姨娘的位置!
细说红楼:袭人不是“完璧之身”,蒋玉菡为何还愿娶她?
云外空如一
袭人母亲去世在家守孝,贾母得知后,为什么极为不满?
刘先银经典点说《云落》:朱清时佛学中“空”的境界,潘宗光佛教中的“空”
岳云鹏演唱会1580元门票已秒空
宝玉与袭人初试云雨情时,袭人是什么心理?
红楼梦:贾宝玉和袭人初试云雨情,晴雯知道吗?
6000字长文,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袭人

网址: 作者说袭人“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枉自”、“空云”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530323.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