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磊:AI时代,洞求需求的能力比编码技术更珍贵丨北京文化论坛

小红书副总裁、总编辑许磊进行了关于“AI时代的新大众文艺融合破圈”的主题演讲。

新京报讯(记者刘玮)作为2025北京文化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虚实无界:视听产业融合破圈”为主题的平行论坛于9月23日下午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行。小红书副总裁、总编辑许磊进行了关于“AI时代的新大众文艺融合破圈”的主题演讲,许磊以2025年初,“埃塞俄比亚用户用阿姆哈拉语写下的一段话”为开场,当时小红书出现了大量海外用户的涌入,随之很快推出一键翻译功能,而在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文化共鸣。“AI正编织着一张前所未有的‘融合之网’,以科技造梦、以文化破圈。”

在翻译过程中,AI可以做到甚至是一些俚语表达的精准翻译。许磊表示,技术奇迹的背后,是文化的共鸣:英语、小语种、中文方言、网络热词甚至“very hao xiao”这样的中英混搭,都能被精准翻译。AI还会为外国俚语添加注释,避免文化误解。从文字转化到文化解码,从“直接翻译”到“文化适配”,在许磊看来,技术的真正使命是传递情感,在AI时代,洞求需求的能力比编码技术更珍贵。

AI时代,编剧的作品也将不再局限于剧本,而是生产出深度融合与边界消融的新文艺样态。许磊表示,AI正编织着一张前所未有的“融合之网”,它模糊了文学、音乐、绘画、影视、游戏等传统艺术门类的边界,催生出大量难以被单一标签定义的“新物种”,让文艺表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与可能性。“当AI翻译的不再是字符而是心跳,当代码书写的不仅是程序而是梦想——我们便真正实现了‘以科技造梦,以文化破圈’的愿景。因为沟通的本质,是让隔阂消散,让共鸣生长。”

编辑 黄嘉龄

校对 柳宝庆

相关知识

北京文化论坛专业沙龙举行 探寻数智时代文化新生态
施耐德电气首席数字官彼得 · 韦恺哲:AI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时代已来
极目锐评丨“陈奕迅去世”的源头视频为AI造谣,就该用AI技术从严整治AI谣言
蒙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落脚点就在生活中丨北京文化论坛
梁晓声:中国文学从不比别人差丨北京文化论坛
聚焦2023北京文化论坛丨如何系统保护与活态传承文化遗产?这场论坛给出答案
治理AI谣言,就该“技术为盾,共治为基”
韩再芬:在AI时代守护黄梅戏的魂
美媒惊人消息:美军模拟测试中,一架AI技术无人机选择杀死人类操作员
通用大模型单飞难盈利,AI还能走通哪些商业路径?

网址: 许磊:AI时代,洞求需求的能力比编码技术更珍贵丨北京文化论坛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531343.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