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名戏曲新苗集结西安展风采

9月28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第五届“梨花杯”全国青少年戏曲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巡演(陕西站)在陕西省文化馆曲江馆区华彩上演。本次活动作为全国四站巡演中的重要一环,汇聚了来自陕西、山东、山西等地的百余名艺术院校师生,他们以青春之名,为古老戏曲注入时代活力,上演了一场风韵十足的戏曲盛宴。

本届“梨花杯”继续秉持“薪火承继、青春诠释、教学互进”的宗旨,参演剧种更多元、地方特色更鲜明,演员则大多是十几岁出头的戏曲新苗。这不仅是一个展示成果的舞台,更是一个教学相长、促进各戏曲院校交流互鉴的平台,生动体现了国家对戏曲后备人才培养一以贯之的重视与投入。

演出现场,掌声雷动,喝彩不断。青年学子们以精湛的技艺和饱满的热情,精彩演绎了秦腔、阿宫腔、蒲剧、吕剧等不同剧种的经典剧目。秦腔《打神告庙》中,演员水袖翻飞,悲愤之情撼人心魄;《寇准背靴》里,老生的台步与唱功尽显功力。来自山西的蒲剧《梵王宫·挂画》,演员在条凳上跳跃、转身、挂画,跷子功的惊险绝伦令观众屏息凝神。

在众多精彩节目中,源自陕西本土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阿宫腔尤为引人注目。来自西安市艺术学校的学员们演出的《三岔口》选段,以其独特的武戏技巧和幽默的剧情设计赢得了满堂彩。更值得一提的是阿宫腔细腻柔美的唱腔,在喧闹的武戏中依然清晰可辨,为激烈的打斗平添了一份别致的韵味。

演出后台,记者采访了西安市艺术学校两位专攻阿宫腔六年的武生演员赖材嘉与吉方兴。尽管刚结束表演,汗珠未干,但两位年轻演员眼中依旧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阿宫腔拥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唱腔不像秦腔那样高亢奔放,更加婉约、细腻、柔美,像一碗清茶回味悠长。”赖材嘉向记者介绍道。尽管身为武生,每日需进行大量翻滚、跌扑的硬功夫训练,但他们同样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打磨唱腔,演绎出阿宫腔的独特美感。

吉方兴补充说:“学习阿宫腔六年,最初觉得它很难,唱腔和身段都跟不上,但现在经过六年的勤学苦练,越来越能体会到阿宫腔的独特味道。在《三岔口》这样的武戏里,我们既要展示武生的矫健身手,也要在念白和偶尔的唱段中守住阿宫腔的‘味儿’,这对我们是很大的挑战,也是传承的责任。”他们表示,能站在“梨花杯”这样的国家级舞台上展示家乡的稀有剧种感到无比自豪。而且,在这样的平台上看到同龄人表演的各地剧种,是一次难得的交流学习的机会。

9月29日,活动还配套举办了戏曲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来自全国数十所戏曲院校的2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新时代戏曲教育教学的传承发展路径”展开深入交流,共同为戏曲教育的未来建言献策。

舞台上,古老的戏曲艺术如梨花般洁净绽放;舞台下,青春的梦想在传统的土壤中生生不息。这群戏曲新苗的集结,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中华戏曲艺术的薪火,正由新一代的双手稳稳接续,奔向更加灿烂的未来。

西安演艺集团副总经理侯红琴在看到孩子们的精彩表演之后兴奋地对记者说:“孩子们肯下功夫学戏,展示好戏曲艺术的精髓,让中华戏曲的青春之光熠熠生辉,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职茵 实习生 谢思琪 图除主办方提供外均为记者职茵摄

相关知识

全国百名戏曲新苗集结西安展风采
曲艺新苗展风采!2023年上海市民文化节青少年曲艺大赛展演落幕
首届中华戏曲精品邀请展完美收官
“全国百名摄影家走进湖北”采风摄影作品展在汉展出
全国少儿皮影传习成果在京展演 百名“小影匠”牵手皮影“国大师”
秦声秦韵颂华章 2024年陕西新年戏曲晚会在西安举行
全国百名摄影师走进安徽歙县 聚焦徽派文化遗产
第九届“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西安启幕
梅兰芳、梅葆玖戏曲服饰展:欣赏梅派戏装感受大师风采
“手迹与心性”纸上绘画全国邀请展开幕

网址: 全国百名戏曲新苗集结西安展风采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532828.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