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再见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佳冰
9月15日,前门大街上的杜莎夫人蜡像馆正在营业。
9月30日是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营业的最后一天。
这个拥有近两百年历史的英国蜡像馆,19年来在熙熙攘攘的北京前门大街上赚足了目光,就要正式落幕了。
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已发布停止营业公告:由于租约到期以及品牌战略的规划调整,将于10月1日起永久关闭。
杜莎夫人蜡像馆已在全球累计开出了20多家分店。2023年,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开设了最新的一家分馆。
但在之后的两年——2024年,美国的旧金山馆、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馆接连关闭。2025年,中国的重庆馆和北京馆落幕。
在关闭的消息传出之前,一位北京的游客察觉到了冷清的迹象——馆内的游客太少,“以至于我在网上查它是不是真的杜莎夫人蜡像馆”。
得知将要闭馆,一个女孩专程来看她偶像的蜡像。相比她2019年第一次参观——那时入馆排了好长的队,这次逛到一半,才见到五六个人。“好惊讶。”她说。
杜莎夫人蜡像馆,经历过马车时代的巡展,一战、二战的炮火将它毁坏又重建,再由家族经营改制为现代公司,延续至今,似乎任何变数都不能影响它,唯独害怕观众的无视。
杜莎夫人蜡像馆所属的默林娱乐集团2024年财报信息显示,集团当年亏损高达4.92亿英镑。
默林娱乐集团回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的关闭是一系列原因导致的,这使它不符合公司的战略与商业目标。”
很难设想如果杜莎夫人还活着,她会怎样看待今天的蜡像馆。时代已经截然不同了。
19世纪的人们挤到蜡像跟前,是想知道最近有什么新闻发生。人们将杜莎夫人称为“最早的小报记者”。在一个摄影术尚未被发明、报刊杂志有限的社会里,她把新闻中的人物和场景用蜡像还原出来,显然比文字印刷品、黑白插画、木质版画等形式更有优势。
杜莎夫人——当时还是年轻的玛丽·格劳舒兹,宣称自己的蜡像都源自一手素材。借助与王室的关联,玛丽说自己为许多大人物制作了蜡像,包括伏尔泰、富兰克林等人。她在回忆录中提到,自己被迫以刚滚下断头台、鲜血淋漓的头颅为样本,为法国大革命中的死者制作蜡像,尽管这一说法后来被证实可能有误。
“大量观众在参观蜡像展以后,会把蜡像当作对过去不久的事件的权威记录,同时视为法国大革命可信的历史叙述。”《蜡像传奇:杜莎夫人和她的时代》中写到,“她掌握了迎合公众需求的技能,并且知道如何把顾客的好奇心转变为营业收入。”
蜡像展成为公众的兴趣展。有时记录政治舞台的变化,有时展出神秘的王室轶事,有时反映潮流的时尚装扮。玛丽总会把人们讨论最多的蜡像主角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上。有段时间,国民经济成为关注的热点,连财务总长的蜡像也会被展陈出来。时事错综复杂时,蜡像展又瞄准恒定的形象——优雅的美人蜡像总是受欢迎的。
这些做法一直延续到了21世纪。杜莎夫人蜡像馆在落户某地之前,会按照娱乐名人、体育明星、政治名人、科学名人、商界精英等领域进行市场调查。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人对政治的关注度空前高涨,纽约杜莎夫人蜡像馆当年的民意调查中,最受欢迎的前三名蜡像均属政治人物。
唯独不同的是,在杜莎夫人生活的时代,公众人物如果想在蜡像展览中亮相,只需获得公众足够多的关注,并能吸引大量顾客。大众对著名人物和声名狼藉者一样感兴趣,与犯罪有关的蜡像展尤其赚钱。玛丽因此制作了开膛手杰克等一系列杀手和罪犯的蜡像。
现在,失去“新闻”属性的蜡像馆里很难看到这类蜡像了。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时任营销总监杨勇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馆选择名人的标准是“必须在从事的行业或领域内非常突出,有着良好的形象,同时又受到绝大多数民众欢迎。”
据报道,2014年,李宇春蜡像入驻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时,入场粉丝创下单日入场人次纪录。
9月15日,前门大街上的杜莎夫人蜡像馆正在营业。
在营业的最后一个月,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每天限量免费发放周深的徽章。为了领到这枚徽章,粉丝王辰雨早上5点就起床,坐了40分钟地铁,到蜡像馆门口排队。当她7点多抵达的时候,已经排到了第20位。她在队伍中啃着面包等了两个多小时,蜡像馆才开门营业。据她观察,队伍里“有六七成都是母亲”,是来给孩子领徽章的。
引流的徽章无法把每个粉丝都带进蜡像馆。如果杜莎夫人仍坐在门口收银,这或许会让她感到困惑——许多人排长队去获得一个印刷机几秒就能印出来的联名徽章,也不会买票进去看看精致的蜡像。“要不是有徽章,也快闭馆了,可能我也不一定进去。”王辰雨说。
这些曾经可被称为“栩栩如生”的蜡像,如今也再难使粉丝们满意——尽管蜡像的制作技艺日益精进。制作一尊蜡像,需要测量200多项数据,包括两个鼻孔之间的距离和牙缝的宽度。蜡像师们精心用丝线勾勒出眼白上的微丝血管,给“刘德华”安上跳动的“心脏”、让“杨千嬅”发出笑声、给“龚俊”贴上仿真腹肌,可还是有粉丝说:“不像”。
除了偏爱带来的挑剔,粉丝们的确见过更像的——要么在视频里,要么在现场。一个去看过4次周深演唱会的女孩,在蜡像馆里对着从英国总部运过来的蜡像评价:“不够灵动。”
“也不是哪个五官或者肤色之类的不像,就是整体的感觉,让人觉得不传神。”另一位粉丝说,如果满分是10分,她给这尊蜡像打6.5分。
另一个女孩专程带着偶像的手办来和蜡像合影。那是一个手掌大小的毛绒娃娃,售价149元,她随时带在身边。蜡像馆在闭馆前的最后一个月里,将门票价格由199元降至99元,才使她勉强觉得可以接受。她说如果是原价,就不会来了。毕竟演唱会最便宜的座位才三百多元,还能听偶像现场唱歌。
“我觉得这是一次性参观的东西,我去完这一次就不会去了。”王辰雨说。尽管她同样认为,经济效益并不能成为衡量蜡像馆价值的唯一指标。
但蜡像馆的经营者不得不考虑这一点。“每位热点人物都只是红极一时便过气了。”《蜡像传奇:杜莎夫人和她的时代》提到,玛丽会拿着凿子,把过气蜡像的头部凿掉,换上新的形象。
18世纪末,法国革命家马拉被刺身亡后,他的蜡像一连许多个星期都为杜莎夫人带来每天25英镑的收入。而在后来“反马拉”的运动风起后,他的雕塑又被扔进了下水沟。
如今,一尊蜡像从开始测量到最终完成,仍需约6个月的时间——今天的流行文化可能等不了那么久。更新太慢,人物会过时。更新太快,成本上又不太值。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时任市场总监黄淑霞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一尊蜡像的成本在100万元左右。
为了尽可能变化,馆里的蜡像会勤换装扮。贝克汉姆的眼眉受了伤,英国馆里的蜡像眉梢处也贴上了胶布。荷兰公主怀孕时,蜡像的肚子也垫上衣服,跟着一天天大了起来。然而,这样的变化还是不足以吸引游客们一来再来。
为了通过高客流、高门票来覆盖蜡像制作的高成本,杜莎夫人蜡像馆在全世界的分馆,几乎都选在当地最繁华的街区或者旅游景点,这意味着租金同样高昂。
面对拍照比不过网红打卡点、科教比不过博物馆、游乐比不过主题乐园的困境,默林娱乐集团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与全球其他娱乐景点一样,我们都面临着时代发展带来的挑战,但我们也相信消费者会一直追随名人乐趣体验。”
在闭馆之前,一位北京的观众专程来看她偶像的蜡像。她架起自拍杆,坐在蜡像的腿上,勾着他的脖子,另一只手轻抚着他的脸,小声对他说话,不时亲吻脸颊,换了至少六七种姿势与偶像合影。
(应受访者要求,王辰雨为化名)
相关知识
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即将永久关闭
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宣布
倒计时26天,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将永久关闭
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宣布:将永久关闭
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要关闭了?蜡像馆为啥不受欢迎了?
再闭一馆 杜莎夫人蜡像馆母公司去年税前亏损近5亿英镑
运营11年入驻百余明星蜡像,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宣布即将终止运营
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将永久关闭!网友不舍:这些“明星”怎么办?
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将于10月1日起永久关闭
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将于10月1日起闭馆,运营11年入驻多位明星蜡像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904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4147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5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437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452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542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556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859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839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