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艺术被用来提问 时代将如何作答?
《非问非答》 宋冬 参与性装置 2025
◎杨欣欣
展览:艺文荟澳:澳门国际艺术双年展
展期:2025年7月—10月
地点:澳门艺术博物馆等
“嗨,你干什么来了?”是第四届“艺文荟澳:澳门国际艺术双年展”的主题。这句提问看似轻松亲切,但换个语气立马就变成挑衅的质问。以此为主题,策展人想要得到什么答案?
打破艺术中心与边缘的界限
本届双年展由独立策展人冯博一担任总策展人,联合策展人分别为刘刚与吴蔚。双年展由主场展、公共艺术展、城市馆、特展、本地策展计划和平行展六大部分组成。在主场展中,46位来自13个国家的艺术家,用80件(套)作品加入提问,充分体现了“当代艺术是用来提问的”这一理念,所以,双年展的主展场成了一个巨大的提问场。
不少问题都和澳门直接相关:比如展览入口处宋冬的《非问非答》,在一个围合的镜面空间中用24种语言再次提问:“嗨,你干什么来了?”白双全的《谷之旅》(2025澳门版),以短片、相片以及红砖、钱币、雨伞等物品分散于展厅的几个角落,邀请观众在展厅中游览澳门。薛峰的桌面装置《两个澳门》,以澳门1985年出版的昔日澳门明信片为灵感,对澳门的文旅产业进行一番调查后,用“金色的光、众神的海”“历史文化宫”“娱乐宫”“轻盈的风,沉睡的城”四组意象重构了“两个澳门”。绘造社的装置作品《自鸣屋》,用如塑钢波浪板、不锈钢避雷针等廉价材料“仿制”四百多年前欧洲传教士来华进贡的当时欧洲先进且华丽的大自鸣钟。澳门艺术家李少庄的作品《五味杂陈》,用系列影像展现交织在澳门的五种语言:葡语、英语、广东话、普通话以及土生葡语,不同的语言反复询问观者诸如“你从哪里来”。
今年,恰好是澳门历史城区申遗成功20周年。作为以城市命名的双年展,澳门国际艺术双年展无可厚非地承担着一种“城市再叙事”的功能。冯博一说:“如何根据中国和世界局势的新变化,策划具有明确文化针对性的主题性展览?如何建立所谓艺术中心与边缘之间相互打破的有效途径?”这种困境不仅是策展策略的考量,也是艺术本身应对不确定性的体现。
展览空间的设计也反映出这种策略思考。澳门艺术博物馆约2000平方米的展厅被划分为20个单元空间,作品密度较高。展览通过空间命名与布局,打破传统的均质化展示模式:入口、宫殿、广场、街区、里屋、太空等空间单元的设置,使观者在游走之间体验时间、历史与城市记忆的交错。同时,展览将部分非展览公共空间纳入呈现,如通道、卫生间与夹角空间,形成展览空间与生活空间的延伸与对话。这种“嵌套式”的空间策略几乎最大化地使用了展厅空间,使作品的叙事在空间中得以延展和浮动。
双年展中的人工智能艺术
如今,人工智能已是艺术展中的常客,它不仅以一种艺术媒介的身份出现,更作为一个时代背景而现身。双年展的属性之一是通过展览将当代艺术创作生态中最前沿、最前卫的实验呈现出来。而在当代艺术领域,利用AI作为媒介进行创作已然成为一种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逐渐进入艺术创作与策展的体系,策展人是否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理解力时,冯博一坦言:“当下随着人工智能的急速发展,从未有哪个时代的人们像现在这么对‘当下和未来’如此的纠结与不确定。高速运转的科技和社会系统推搡着我们,甚至有时一步就能抵达曾经遥不可及的未来。无论是作为艺术家,还是策展人都需要与时俱进地接受、思考人工智能所导致的艺术智能的意义与价值。”
我在展览中强烈感受到,极速发展的技术变革将所有人裹挟其中,策展团队虽然提及了人工智能这一时代背景,但是却悬置了对它的讨论,仅是将一些结合了人工智能的作品做了呈现。人工智能像是一个客人一样被邀请进展览,参与对话。
展览标题的这句“嗨,你干什么来了?”似乎也向人工智能提问,显然不是驱逐的语气,更像是一种带着怀疑的接纳。这种“怀疑的接纳”,我认为正是澳门这座城市的文化气质所在。它像是一种温和的折中:让一切新的东西都先落地,再看看它是否能与旧的东西共生。
在众多结合人工智能的作品中,《怎样创造一片海洋》令我印象最为深刻。这是波兰艺术家卡西亚·莫尔加的作品,她结合个人的感伤经历和对环境的担忧,思考自己的眼泪是否可以维持海洋生物的生存,所以她将眼泪收集在小瓶中,培育藻类在其中生长。除此之外,艺术家还引导观众在一个经过数万条环境新闻标题训练的人工智能机器MoirologistBot的引导下,尝试流泪,从而创造微型的海洋。这件作品既讨论个人悲伤体验的副产品,也讨论人工智能这一非情感物如何调动人类的情感。但我不禁想要提问:当我们怀着环保的意愿去行动时,我们的行动本身环保吗?
我们谈论人工智能艺术时,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它的“智能”上——算法的创造力、生成内容的效率,甚至呈现出的独特美学。然而,我们不能忽视另一重要的问题:人工智能的运行并非虚无,它背后有着真实而沉重的“物质代价”。无论是训练大型语言模型,还是生成多模态内容,每一次计算都意味着庞大的数据耗能和硬件消耗,电力、水力、土壤、气候都承担着真实的物质世界的重量,这是需要我们直面和承担的问题,或者说是责任。
问题在空中飘荡
我带着展览提出的问题进入展场,又在紧凑密集的作品中思考一个又一个问题,在似懂非懂、似明非明的感觉中完成了观展。这让我想到近来正好读到德国思想家马克斯·舍勒在1927年发表的哲学人类学著作《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一书中所写:“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当前这样,人对于自身这样地困惑不解。”
这句来自一百年前的慨叹令一百年后这个满心疑惑的我,环顾四下后不禁黯然神伤——今天,难道不是更加令人困惑吗?这困惑不是对展览的责备,反而是感谢:感谢它带给我困惑,有困惑说明在思考,在思考,说明我还真实地存在。
当走出展厅,再回头看那醒目的标题“嗨,你干什么来了?”时,我忽然觉得,这其实是一句温柔的提醒吧。
相关知识
当姜丹尼尔被提问“允许自家粉丝做的范围是?”
当张嘉译被犀利提问,海清和老婆的素颜谁好看?
现场观众在线提问,裴文宣实力如何? 一个大胆提问,一个勇敢回答~?
潘展乐100米夺银,受访表示将继续努力,记者提问被打断,他光速下班
9.9馆长替大陆网友尖锐提问郑丽文:如何看待统一?
从九三访日到高市丽文,网友提问表达不满,看唐湘龙如何回答!
黄晓明面对提问:如何评价前妻?请注意他的回答,非常得体
研讨|冯骥才《艺术家们》:被艺术激情引导的人如何经营人生
短视频时代如何探索艺术史?吕宸新书详解“腰派艺术”
当相声大褂遇上聚光灯:岳云鹏的“非要唱”如何解构艺术边界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906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4242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58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44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462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549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564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875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853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