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短剧何以“点燃”千年非遗?
千度炉火映照匠心,琉璃光华穿越时空。2025年9月26日,首部聚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琉璃烧制技艺”的短剧《琉璃奇缘》,同步登陆爱奇艺、优酷、搜狐等多平台。上线仅2小时,便进入爱奇艺电视剧飙升榜单前四名;后续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迅速突破52.5万;猫眼数据显示在爱奇艺播放量破155万+,猫眼短剧热度榜第七名,最高热度达7143;在国庆期间,该剧登上优酷站内“文化题材微短剧热度上升榜首位”;抖音衍生话题五天累计播放破6000万以上。这一系列数据,印证了这部“非遗题材短剧”的强大吸引力。
区别于当下微短剧市场中常见的“短平快”流水线作品,《琉璃奇缘》从立项之初便确立“以大剧标准做短剧”的创作理念。主创团队耗时近一载,八次实地深入琉璃工艺生产一线,采访50余位匠人学者,查阅300万字文献资料,整理12万字口述史料,又用五个月时间反复打磨剧本,拍摄周期长达16天,这份对非遗的虔诚,与市场上“七天拍完、十天上线”的快餐式制作形成鲜明对比,也为作品的品质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推荐剧目入选作品,以及北京市广电局重点扶持项目,《琉璃奇缘》以琉璃烧制技艺为叙事原点,成功打破微短剧“有形式无内涵”的行业窠臼。它既保留了微短剧快节奏、强悬念、多反转的优势,又构建起层次丰盈的叙事体系:围绕“葡萄凝霜”绝技展开的“偷艺—斗技—化怨”主线,不仅牢牢抓住观众的观剧黏性,更实现了从地域技艺到民族文化、从非遗传承到世界对话的精神跃迁——让千年非遗在现代视听语言中“活”了过来。
一炉淄博火:非遗工艺的当代绽放
淄博,这片有着厚重历史文化积淀的土地,齐文化、陶瓷与丝绸等文化元素丰富多彩。而《琉璃奇缘》选择了琉璃这一独具地方特色的非遗代表性项目作为切入点,绝非偶然。
编剧介绍:“之所以选择从琉璃破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是琉璃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本身具有很强的神秘性;第二是琉璃烧制过程的视觉吸引力,其热成型的核心技艺是纯手工和动态的,画面漂亮;第三则是琉璃的东西方文化共鸣。
《琉璃奇缘》的火爆,亦离不开城市热度的助推。此前“淄博烧烤”的出圈,让更多人将目光投向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而《琉璃奇缘》恰如其分地借势发力,将琉璃这一“藏在深巷”的传统工艺,推向了全国乃至全球观众的视野。
一缕中国魂:非遗传承的时代智慧
《琉璃奇缘》的热播,恰恰印证了微短剧在传播传统文化上的独特优势。对当代年轻人来说,不少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略显陈旧,与他们的审美偏好、生活节奏存在隔阂;而微短剧以轻量化、强互动的特质,恰好弥合了这一差距。正如当下流行的国潮文化,本质都是以新形式包裹传统内核——这与《琉璃奇缘》的传播逻辑异曲同工。
剧中,围绕“葡萄凝霜”绝技的传承危机,创作团队构建“偷艺—斗技—化怨”的强情节主线,将琉璃烧制的复杂工艺、技术门槛与匠人精神,自然嵌入人物命运与矛盾冲突中。观众在追更过程中,不知不觉便沉浸式感受到非遗技艺的深厚底蕴,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文化传播效果。
在剧本创作上,编剧始终秉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即重大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核不虚构,细节创作上保留艺术想象空间。这种理念,正是非遗传播的当代智慧:传承不是原封不动地“复刻”,而是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比如剧中女主角葡萄的设定:作为“葡萄张”独女,却怀揣网红梦,这一情节源自编剧采访中的真实案例,精准折射出传统技艺在当代面临的传承困境,让故事更具现实共鸣。
《琉璃奇缘》的成功,更是一场“家乡力量”的凝聚。项目启动之初,主创团队便定下目标:打造一部由淄博籍编剧、导演、演员及主创共同完成的“家乡作品”。为此,众多淄博籍演员推掉其他工作、挤出档期投身创作,用实际行动支持家乡文化建设。这份文化自觉与自信,正是中国非遗得以薪火相传的内在动力。
一束世界光:从地方非遗到全球对话
《琉璃奇缘》的创作,从一开始就带着国际视野。编剧提出:“‘琉璃’是极具东方意蕴的词汇,在西方语境中,与之对应的仅有‘玻璃’(glass)一词,且西方烧制玻璃的匠人统称为玻璃艺术家——这意味着,讲述琉璃烧制的故事,对西方观众而言并不陌生。”
这一特质,为《琉璃奇缘》的“短剧出海”奠定了基础。目前,该剧已成功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五批推荐剧目,同时跻身2024年“北京大视听”重点网络文艺精品项目,成为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
《琉璃奇缘》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既深深扎根于地域文化,又突破了地域局限,展现出开阔的世界文化情怀。剧中,以意大利留学生玛利亚的视角为线索,串联起一段跨越时空的跨国情缘,巧妙搭建起东西方文化对话的桥梁。这一设定不仅丰富了剧情层次,更与现实中的非遗国际交流形成呼应——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援建马耳他琉璃工厂,将淄博琉璃烧制技艺带入地中海文化圈。真实案例与剧中情节的交织,让琉璃技艺成为跨越国界的“世界语言”,尽显其文化魅力。
在文化传播路径上,《琉璃奇缘》探索出一条清晰的“进阶之路”:先扎根淄博地域文化,展现琉璃烧制这一特定非遗形式;再升华至中国匠人精神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普世主题;最终借助东西方文化共鸣点,实现深度跨文化对话。
照亮未来:非遗传承的新篇章
在微短剧行业普遍缺乏文化担当的当下,《琉璃奇缘》展现出难得的社会责任。它不仅专注于剧作本身的质量,更着眼于非遗传承的现实意义——通过刻画琉璃匠人对技艺的坚守、对瑕疵品的“零容忍”(剧中“琉璃冢”的设定),向观众传递出匠人精神的真谛:敬畏工艺、追求极致。
这份文化责任感,也为作品带来了丰厚的“回报”。随着剧集热播,越来越多观众开始主动关注琉璃技艺,剧中的非遗元素引发广泛讨论,“看完剧想去淄博亲眼看看琉璃制作”成为众多网友的共同心声。这正是《琉璃奇缘》超越普通短剧的价值所在:它不只是一款娱乐产品,更是承载文化传播使命的“载体”。
《琉璃奇缘》的成功实践,也为微短剧行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短剧完全可以兼顾艺术性与商业性、文化内涵与观赏价值。通过将非遗元素与现代叙事手法深度融合,它探索出了一条传统文化“当代出圈”的有效路径。
不同于那些追求即时流量、忽视长期价值的短剧,《琉璃奇缘》始终注重作品的文化积淀与艺术品质:从取景博山颜神古镇、陶琉大观园、淄川领尚琉璃产业园等,到启用大量淄博籍演员;从聘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担任顾问确保工艺还原,到细腻刻画人物情感——每个环节都透着对“品质”的执着。
炉火千年不熄,技艺代代相传。《琉璃奇缘》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鲜活生命力。从淄博琉璃到中国非遗,再到世界文化舞台,这部剧让我们读懂:文化传承不只是守护过去,更是创造未来;文化对话不只是坚守本色,更需要开放包容。
当千度炉火映照匠人身影,当琉璃光华穿越时空界限,一缕鲜活的中国魂,正借由这束跨越国界的“世界光”,照亮人类共通的文化家园。
作者:朱超(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2025级戏剧与影视博士研究生)
相关知识
一部短剧何以“点燃”千年非遗?
短剧新舞台:古老非遗技艺绽放当代光彩
短剧让非遗活起来,在《舞动敦煌》中古今对话
首个“非遗”春节 一起在微短剧里看非遗 |《丝路微短剧》第二期预告
全国首部非遗武术微短剧《以和为贵》开机
千年非遗作品获最佳传统木偶剧奖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 | 解锁非遗的传承密码
短剧《傩戏》热播 非遗为核传承文化自信
潍坊大剧院!非遗春晚《何以潍坊》1月4日上演潍坊故事
百场非遗演出点燃宿豫乡村新活力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906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4242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58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44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462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549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564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875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853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