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研讨会,为何火了30多年?
10月17日—19日,第十五届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在滕州市举办。
谁能想到,一场始于1992年的学术研讨会,能一办就是30多年、15届,还成了学界公认的“顶流平台”?
中国墨子学会组织的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早不是简单的“复古聊天”,而是把两千多年前的智慧掰开揉碎,装进了当代人文与自然科学融合的“新瓶子”里。
这背后藏着的,正是中国人骨子里“文理不分家”的千年基因。
先说说两位“主角”的跨界魅力。
墨子哪是单纯的“思想家”?他早把“人文”刻进了科技的DNA里,一句“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直接给后世科技发展定了调——再厉害的技术,要是离了“以人为本”,那都是花架子。
而鲁班更实在,不搞虚的理论,一门心思琢磨“怎么让百姓过得好”,铁锯、曲尺这些发明,不是实验室里的“摆设”,是真能帮人省力、改善生活的“硬通货”。
一个用思想“掌舵”,一个用实践“划桨”,两千年前的两位圣贤,早就把“人文+科技”的玩法玩明白了。
再看研讨会的“破圈”本事。
以前搞研究,人文的归人文,科技的归科技,像隔着两道看不见的墙。但这研讨会偏不,硬是把院士、科学史专家、墨学研究者凑到一块儿,聊墨子的“兼爱”怎么和现代科技伦理挂钩,谈鲁班的“工匠精神”怎么对接当下的创新需求。
你说你的技术突破,我说我的文化根脉,聊着聊着就碰出了新点子——原来研究古代科技,不只是翻故纸堆,还能给现在的跨学科研究搭梯子;原来琢磨传统文化,也不只是读经书,还能为科技发展找“精神燃料”。这哪是开会?分明是给人文和科技搭了座“立交桥”。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这股融合风刮进了教育里。
山东的枣庄学院搞了个“墨班+”育人工程,不是简单在课表上加一节“墨子课”,而是把“以人为本”的理念、“精益求精”的精神,揉进了数理化教学里。
学生学的不只是公式定理,还知道这些知识能怎么帮到人;练的不只是技术手艺,还明白背后该有怎样的责任担当。
这么教出来的人,既有科技的“硬实力”,又有人文的“软实力”,这不就是当下最缺的“复合型人才”?难怪说,这研讨会不只是“谈学问”,还在为人文科技融合“养苗子”。
最动人的,是老智慧在当下的“重生”。
墨子的“科创思想”、鲁班的“工匠精神”,没被锁在博物馆里,反而成了现代发展的“灵感源泉”。
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叫“墨子号”,是用现代科技致敬古人的探索精神;中国建筑最高奖叫“鲁班奖”,是让“精益求精”的标准扎根当下;还有“鲁班工坊”走进职业教育,把实用创新的理念传给更多人。
这些不是简单的“冠名”,是把人文的魂,装进了科技的壳;是让传统的根,滋养了现代的创新。就像老树上发新芽,千年文化不仅没过时,反而成了科技发展的“文化底气”。
15届研讨会,30多年坚守,墨子鲁班的故事还在继续。这故事里藏着的,不只是一段历史,更是中国人对“人文与科技”关系的深刻理解——科技是骨架,人文是血肉,少了哪一样,都成不了“完整的发展”。
从两千年前的锯子、曲尺,到今天的“墨子号”“鲁班奖”,变的是技术的形态,不变的是“为人民”的初心、“求创新”的执着。
或许这就是研讨会最珍贵的启示:人文与科技从来不是“二选一”,而是要像墨子与鲁班那样,手拉手、肩并肩,才能走出一条既有文化温度,又有科技高度的路。
来源:墨子研究中心 张庆军 唐金具
相关知识
与@赵雅芝 组成的“新白”CP火了30多年,还被人称为“启蒙CP祖师奶奶”
这个假期,向佐彻底火了
这个背影好像火了
张颂文拍了20多年戏终于火了,片酬也从35万涨到2000多万了!
刘亦菲火了这么多年只拍了9部电视剧,而且每一部都是精品
据说吴京看胡歌的这个镜头火了~ 他俩别打起来……
演员这个动作火了,网友:核心力量太强了吧
七年前吴越师姐神预言,现在这个男演员,何止火了都红到发紫了!
色情还是艺术?太原车站壁画上女子袒胸露乳,为何存在了30多年?
看见刘德华的为人处世,我终于明白为何他会长红40多年……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906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4245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58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44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462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549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564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875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853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