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与栾廷玉再打下去,就会有一人被擒斩,李逵跳出来搅局救了谁?

《水浒传》前七十回和后五十回之间存在许多明显的断裂和不连贯之处。某些人物本应继续出现,却在故事中消失了,比如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扈家庄的飞天虎扈成以及祝家庄的铁棒教师栾廷玉。

在古代,书籍的出版并不像今天这样方便快捷,缺少激光排版和胶版印刷,所以书商对于篇幅过长的稿子并不青睐。《水浒传》自清朝以来被称为“第五才子书”,这不仅说明其文学价值,也表明它在当时有着极高的现实意义。施耐庵不可能在作品中留下未填的坑或中断的情节,因此,很多细节上的缺失可能与编辑、删减或修改有关。

从一些线索来看,《水浒传》很可能在明朝时期就已被大幅删改,而现今流传下来的“通行版”后五十回可能是后来的文人续写的结果。故事中的宋江在接到招安后,之前铺设的众多情节和人物并没有得到圆满的处理。例如,蔡京、高俅、童贯等反派人物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这与史实不符,也不符合读者的预期。这样的结局,帝王可能会感到满意,但百姓的心头却难以平复。

除了删减的通行版《忠义水浒传》,还有一些不被广泛接受的续书,以及曾被秘密收藏的《古本水浒传》。这部书的前七十回与通行版相似,但后五十回则有很大不同:蔡京、童贯、高俅都得到了应有的报应,高衙内的脑袋被鲁智深带回梁山交给林冲当夜壶。

我们通过对《水浒传》中鲁智深与高衙内的对话,可以发现这段话与前七十回的语言风格一致:“宋公明阿哥直恁怕事,郓州一座城,东京也是一座城……洒家也没曾怕得罪,又怕甚的。”这表明鲁智深非常愤怒,因为林冲的冤屈未得报复,连神医安道都无能为力。宋江因为担心京城的防卫,禁止鲁智深亲自前往复仇。

鲁智深在得知高衙内病倒时,决定单独下山,带领武松、燕青等人共同前往,最终,他们设法捉到高衙内的首级,带回梁山。在《古本水浒传》中,故事并未提到招安,而是以一首诗结束,表达了草莽英雄最终能重建太平,书生的高谈阔论终究无济于事。

《古本水浒传》中的栾廷玉和扈成重新登场,并试图向梁山复仇。值得注意的是,通行版《水浒传》中,栾廷玉的死因没有明确交代,仅通过宋江的轻描淡写一句“只可惜杀了栾廷玉那个好汉”带过。栾廷玉武艺高强,显然不可能死于普通小喽啰的手下。因此,这为栾廷玉的生死留下了许多想象空间。有猜测认为,栾廷玉可能是在孙立的帮助下逃脱,或者他趁乱成功突围。

通行版的后五十回并没有再出现栾廷玉和扈成,而是虚构了许多情节,比如与童贯的对决、破辽国的战役等。这些情节显得不太合乎常理,尤其是当梁山的力量在与辽国的战争中屡屡受挫,最后竟然被全歼。若辽国真如书中所描述的那般脆弱,宋朝为何还要年年支付大额的岁币来换取和平?

《古本水浒传》并未加入这些不可信的情节,栾廷玉和扈成复仇的故事则有详细的铺陈:栾廷玉在祝家庄之战后逃脱,投靠了童贯,最终带领兵马来袭梁山。扈成则在青州的团练使职位上,带着精兵加入了复仇的行列。两人带领的队伍与梁山的众多好汉展开了多场激烈的对决,栾廷玉一度击败了多个梁山好汉,甚至与武松展开了长时间的对战。

然而,在栾廷玉与武松的较量中,李逵突然插手,使得本该是一场激烈的单挑变成了混战。李逵的突然介入,虽然暂时打乱了栾廷玉的节奏,却也让读者留下了一个悬念:如果没有李逵的打扰,栾廷玉和武松的战斗会如何收场?最终的胜者又会是谁?

这个问题至今依然未解,反映了《水浒传》在不同版本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相关知识

武松与栾廷玉再打下去,就会有一人被擒斩,李逵跳出来搅局救了谁?
李逵中箭,武松苦战栾廷玉,林冲鲁智深为何都不肯出手?
李逵关胜先后中箭,武松苦战栾廷玉,林冲鲁智深为啥都没出手?
栾廷玉这条毒计算是将计就计:我知道杨志是诈降,却能让宋江杀了孙立
李逵和武松都反对招安,为何宋江只敢杀李逵,却不敢动武松?
最有可能成为梁山一百零八将却又失之交臂的四人,有两人皆因李逵
《水浒传》中,栾廷玉的下落怎么样了,是死了,还是失踪了?
武松单挑卢俊义:如果武松砍完三刀不走,再打下去会有四种结果?
《水浒》中擒方腊的是鲁智深,很多人却都认可武松独臂擒方腊?
水浒中最遗憾的5位好汉,他们若上山,定能坐一把交椅

网址: 武松与栾廷玉再打下去,就会有一人被擒斩,李逵跳出来搅局救了谁?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537637.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