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了陆元敏的黑白苏州河,这次是他“编织”的“上海什锦”

正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举行的《上海什锦:陆元敏彩色摄影展》,用近300张照片带领观众走进摄影家陆元敏近年来用色彩编织的上海图景。这也是陆元敏首次大规模的彩色摄影作品展览,摄影家以“什锦”般的丰富层次细腻捕捉上海多元的文化肌理,作品间“散落”了不少自述,反映了他对摄影和生活的感受和思考。

展览现场

陆元敏(中)

展览第一部分“在上海”汇集了陆元敏镜头之下近年来上海城市变迁中的超现实瞬间。镜头透过一半玻璃“看到”日常街景,两位老人相扶过街,匆匆忙忙的快递小哥正在等红绿灯,而另一半玻璃却映照出光怪陆离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对面是外滩胜景,一块玻璃的倒影“悬浮”其间……“城市在不断变化,光线在不断变化,照相机也在不断变化,足够好玩。”陆元敏坦言,从黑白胶片转向彩色数码摄影之初曾心存疑虑,但上海“丰富多彩”的现实让他坚定了尝试。他认为:“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那些里弄,很有老巴黎的质感,很有趣,但转一个巷子,出现一个银发老人在晾晒被子,明晃晃的阳光营造了很好的氛围,我甚至在一瞬间觉得像我妈妈在那忙碌。”

展览现场

第二部分“在身边”则包含更多陆元敏所关注的海派生活中的日常细节。昏暗的公共汽车车厢里不同人的各种神态,伴随着车辆行进过程中带来的一点模糊,恰好给予照片一点动感。“这组照片好像是手机放在那儿不小心按键被碰到了拍下来的照片。”两位小姑娘在照片前窃窃私语。绘画墙前的一滩水、逼仄的居民区内部空间中的一块墙上用墨笔画的一只章鱼……这些作品清晰体现了他的创作心态:“让照片没那么有意义,不也是挺有趣的吗?”它们更像是一种视觉的随想曲,轻松、即兴,充满了对摄影本体的乐趣探索。

展览现场

第三部分“在乡下”分享了陆元敏近期较新的拍摄项目成果。两个小孩在树林中探秘;一位老人坐在房屋前的椅子上,面前是一盆盆花,阳光照在小院里,无比恬静;在一片粉黛乱子草中,一只穿着花衣的小狗在“玩耍”……透过镜头,他用温柔的眼光看着这块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和物,无比快乐。

展览现场

第四部分“时间玩具”是穿插于展览三大主题间的特别呈现,如电影彩蛋一般,以2010年代他用迷你果冻相机所拍摄的一批颇具玩味色彩的影像小品,将观众领进时光和记忆的房间。弄堂的一个场景,两张照片,三个人,三个方位,一个人在另一张照片中消失了,一个人还是不变的姿态,还有一个人眼睛望向了不同的方向。两张照片的对比,让我们感受到时间流逝带来的变与不变;父亲骑着车带着孩子在街上飞驰,孩子恣意地张开双臂,两张照片,不同角度地记录了这一时刻;另外一组则呈现了室内室外的不同景象。“时间玩具”里的图像,多为现在已不再能寻见的海派场景,颇为珍贵;再与当下对比,只要你仔细寻找这些照片中的同与不同,便能沉浸到他关于时空和视角的思考的影像世界里。

自20世纪80年代起,陆元敏便将镜头对准了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与这里的市民。纯粹的黑白影像,剥离了色彩的干扰,直指人物的精神内核与环境的岁月质感。自2007年起,因为习惯的黑白胶卷买不到了,陆元敏开始拍摄彩色数码照片,情驰神纵,超逸优游,依然保持着那份从容而敏感的独特个人风格,让观众在情景鲜活、情感丰沛的影像和文字之中,跟随一位充满生命力和好奇心的摄影家,重新观看每日身处其间的城市。

相关知识

看过了陆元敏的黑白苏州河,这次是他“编织”的“上海什锦”
数码时代下的上海叙事 陆元敏彩色摄影展亮相市群艺馆
摄影好书|陆元敏的《苏州河》:人声杂沓的河域
在苏州河畔看陆元敏、荒木经惟等七位艺术家讲述水系变迁故事
独家 |《苏州河》上海上演,编剧海飞:上海的风能吹透我
从塞纳河到苏州河,在油画中捕捉巴黎与上海的城市印记
苏州河的发展变迁历程是怎样的?这本书里找答案
“对整个上海都感兴趣”,海飞《苏州河》新增番外篇
依托海量方志和图片,这本书尝试“可视化”呈现苏州河
电影中的上海:每一帧都是生活

网址: 看过了陆元敏的黑白苏州河,这次是他“编织”的“上海什锦”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539035.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