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大赛(第17季)丨文猛:一路灯火
原标题:头条大赛(第17季)丨文猛:一路灯火
一路灯火
文/文猛
回眸过往,在时光的河流之上,照亮村庄的不是今天的灯光,照亮村庄的是一路灯火。从点燃村庄灯火到点亮乡村灯光,这是一个村庄一路的灯火,这是几千年的漫长等待。从灯火里的村庄到灯光里的村庄,我们刚好赶上。
世界纵然很大,但只有一个地方,是你的故乡,灯火里的故乡。
我们不知道是什么最先点亮我们的村庄。在祖辈语言讲述的时光河流之上,我们知道村庄是桐油灯点亮的,是菜油灯点亮的,是松香油灯点亮的。那些远去的灯火时代,我们没有赶上。
照亮我人生第一声啼哭的,是煤油灯,那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的乡村。
最早的煤油灯是父亲亲手制作的。父亲在一个墨水瓶的盖子上钻一个小孔,再用薄铁皮卷成灯芯筒,筒中装着棉花捻成的灯芯,一盏煤油灯就制作完成。
家里有了多余的钱,父亲从供销社买回工厂制作出来的煤油灯。铁做的灯盏,灯盏里竖着棉花制成的灯芯。旁边横着铁丝扭成的旋钮,带动灯芯里面小齿轮调节灯芯的长短,进而调节灯光。再有了多余的钱,就给煤油灯配上玻璃灯罩,遮风挡雨。把灯罩擦得明亮些,这是父母口中最多的话。眼前明亮了,前程和光景就明亮了。
我不厌其烦地记录村庄的煤油灯,那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们共同的回忆,是今天的年轻人无法想象出的村庄灯火。
心中亮着一盏照亮祖辈们的灯,我们就知道我们从哪里来。
我家兄弟多,那是“费油”的大家庭。我们把灯芯扭到最小,村代销店每月供应家里的煤油依然不够用。我们读书写字点煤油灯,煮饭吃饭点着的还是祖辈们传下来的那些桐油灯、菜油灯。桐油菜油点完了,就到山里去采松树上的松油点灯。桐油、菜油、松油浸润灯草,灯草点亮灯火,空气中弥漫着桐油味、菜油香、松油香,灯草点燃桐油、菜油、松油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
那是村庄的灯火香,那是村庄的声音。
油灯总会在灯芯上开花,光线突然暗下来,母亲就用针挑灯芯。“结灯花,来亲戚,挑灯花,遇贵人,灯花灯花你听清,明年又是好光景。”
母亲挑着灯花,我们唱着童谣,那是幸福的童年慢时光。
乡村也有比较明亮的灯火。
马灯。马灯是否和马有关系,我不知道。长辈们说,马的前腿内侧有一个圆圈一样的疤痕,那是马黑夜里的眼睛。我曾经从生物学角度去研判长辈们的说法,翻遍各种著作,也没有找到相关依据。但是有一点必须肯定,取名马灯一定和行走有关,和路有关。拥有马灯的家庭并不是很多,一般是生产队里才有那么两三盏。我家有一盏马灯,其实就是升级版的罩子灯,只是玻璃罩子更大,灯芯更粗,灯火更明亮,关键是能够提着走。我家的马灯自然是村里买的,我父亲是赤脚医生,父亲看病时候才舍得点亮。村里人走夜路用不起灯,点的都是火把。有向日葵秆的火把,有竹篾捆在一起的火把。事情特别急的也用竹筒装着煤油,在竹筒口塞一团棉花点燃。不到特别紧急的夜晚,谁也不敢那么奢侈,乡村煤油金贵得很!
汽灯。那是乡村最高级的灯,身价昂贵,使用也得请专门的技术人员。它是通过打气加压将煤油液化,从喷油嘴将油喷出来充分燃烧,通过网状的灯罩变成光能。汽灯高挂,灯光明亮晶莹,如同白昼。县里剧团下乡演出,或是家境特别好的人家办红白喜事,我们才能看到一次汽灯点亮。乡村人家办红白喜事,会早早地从全村借来很多煤油灯,一张桌子上放一盏,再挂上几盏马灯。那个年代的红白喜事很难看到汽灯点亮,哪家办事用了汽灯会让乡村谈论很久,说这家亮堂得很。
夏天,一家人坐在院坝中,星光是我们的灯火。
冬天,一家人坐在火塘边,柴火是我们的灯火。
更多的夜晚,大家都坐在村里水库边,对着那汪水讲述我们乡村的前世今生。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那是国人曾经仰望的共同理想。
我不知道别的乡村关于电灯的记忆,我们村第一次看到电灯是1975年5月。那是映山红开满山村的季节,县里电影队来到村里。
太阳离山还有竹竿高的时候,水库边老祠堂院坝上竖起两根竹竿,竹竿上挂着一方白布,一根竹竿上挂着一个黑匣子。
走进老祠堂院坝,我们开始知道几个从来没有听过的名词,放映员,银幕,放映机,发电机,电灯泡。放映机上竖着一根扁担,扁担平时挑着放映机,放电影时候,扁担竖在放映机上,上面挂着一个灯泡,一根电线连着银幕上的留声机。
一阵轰鸣声之后,放映机扁担上那颗亮晶晶的玻璃唰地一下亮起来,院坝上一片惊叫。灯光亲抚着每一个人的肌肤,温暖着每一个人的笑容。那部电影叫《闪闪的红星》。
银幕上现出两个大字:剧终。院坝上没有一个人要走。大人们围在扁担下电灯泡下,举着一个又一个空瓶子,央求放映员把扁担上电灯泡里的灯油给大家倒一点,说这个点灯还真明亮。
真不知道大人们什么时候跑回家了一趟?
葵花秆火把燃起来,竹篾火把燃起来,倒映在水库中,有山有水有火把,我们的乡村格外美丽,那应该是我们村庄第一次火把秀。火把小溪一般从水库边老祠堂院坝流向村庄,一个叫“电”的灯火种子在乡村种下。
夜空点亮,心就点亮,让村庄亮堂起来,成为大家最渴盼的事情。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沼气走进乡村,乡里沼气技术员指导每家挖了三口沼气池,让沼气点亮头上的沼气灯,点亮灶中的火。愿望是美好的,由于技术,投入等多方面原因,每家没点亮几个月沼气,沼气池再无气可供。
1985年5月,又是映山红开遍山野的季节,乡里的小水电厂建成了,电线牵到村里,拉进家里,电工把所有线路装好,合上电闸那一刻,村庄一下就亮啦!那是村庄前所未有的亮堂。大人们在水库边摆龙门阵,小孩子们跑到各家各院看灯,家家户户让电灯亮到深夜,大家的心里从来没有这么亮堂过。
乡村走入电灯时代,乡村的思维一下飞跃。大家买了打米机、面粉机、脱粒机、粉碎机,让乡里的电站一下叫苦起来。电动机一响,家家的电灯就一闪一闪的,成为“南瓜花”。后来电站干脆隔天供电,就像今天大城市的车辆限号一样。
村庄第二次灯火秀是在2015年,农业税成为历史。乡亲们还按月领取退耕还林补助和种粮直补。取消农业税那天晚上,全村人围在水库边,点起篝火。不知什么时候村里的老叫花子出现在篝火边,拉着我们围着篝火欢跳,还大声唱着金钱板:“说我发,我就发,国家补助按月拿;每月走到银行去,养老保险月月发;种粮补贴是红包,退耕还林咱放假;自从盘古开天地,咱们农民也当家!”
从乡村灯火到乡村灯光的彻底飞跃,是在全国脱贫攻坚战打响那一年。我们乡里的小水电站并入国家电网,我们乡村的电网改造升级到全国的大电网中。
离开家乡多年,我没有亲历那史无前例的灯光工程,但是我清楚地知道,我所在的城市和我遥远的乡村,我们沐浴着同样的电之光。打开电灯,打开电视,一定有我家乡小电站带来的光明和温暖。
去年清明节回到老家,村里利用当年建设的水库自然风光,打造乡村旅游度假区。乡亲们开上很多农家乐,白天游客荡舟湖面,品尝农家美食。乡亲们耕耘着庄稼地,耕耘着农家乐,大家的心里格外地亮堂。
夜幕降临,偌大的湖面和周围的山峰全部走进一场乡愁和向往交融的灯光秀中。激昂的音乐,变幻无穷、魅力无限、想象奇特的灯光,伴随着音乐,在湖上在山林在夜空展现出我们想象不到的奇特灯光。
湖亮啦,山亮啦,天亮啦,心亮啦,这是对乡村灯火时代的彻底告别,这是对乡村灿烂前景的美好展望,这是乡村振兴的伟大开篇!
“都市的街巷,已灯影婆娑/社区暖暖流淌的欢乐/远山的村落,火苗闪烁/渐渐明亮小康的思索/……灯火里的中国,青春婀娜/灯火里的中国,胸怀辽阔……”
《灯火里的中国》,唱到了我们心里……
(作者系万州区作协主席)
版面欣赏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头条大赛(第15季)丨王忠德:微笑走向未来——《岁月与回望》前言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2季,来啦
丁禹兮贾玲参加的什么综艺 青春环游记第2季节目介绍
第五届黄公望两岸文创设计大赛在南京启动
《使女的故事》第5季9月回归 加倍爆炸性剧情
《公寓大楼里的谋杀案》续订第3季 口碑收视良好
热剧《冰血暴》第5季定下主演 探索眼见非实主题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剧版《雪国列车》将第4季完结 末日列车终点来临
二战猛片:纳粹只给4颗子弹,看神枪手怎么救5个被吊同胞……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