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概念”持续拓展、韵味丰厚,第28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圆满落幕

海洋鼓、沙锤、钢片模仿出山间雾气与水流沏茶的声响,竹笛、双簧管、小提琴轮流接过旋律,仿佛茶叶在水中沉浮舒卷,沁出色泽。10月24日晚,保利剧院的舞台上,杨洋执棒中国爱乐乐团,用一曲如伴香气的“大红袍”为梁皓一《中国厨房——味觉的盛宴》轻巧“开席”,在这丰足浓厚的中国韵味中,为期14天的第28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缓缓落下帷幕。

10月24日,第28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在保利剧院闭幕。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非摄

2002年,北京国际音乐节首次提出“中国概念”,二十多年来,一部部中国作品、一位位中国音乐家在这里被世界聆听、看见。今年,“中国概念”的版图继续深耕拓展,在持续挖掘中国故事的同时,音乐以更加积极轻盈的姿态成为当代城市的一部分。

灵感:

始终把目光给予这片沃土

大红袍、佛跳墙、北京烤鸭、热爆明虾……在95后作曲家梁皓一的奇思妙想里,菜肴化作乐章,厨具成为乐器。《中国厨房——味觉的盛宴》一从日常生活中取材,把市井烟火融入交响乐语汇:“佛跳墙”里,小提琴的揉弦如汤沸腾,单簧管的低音滋味醇厚,竖琴温柔拨弦,像母亲轻轻搅动热气的手;“热爆明虾”里,小军鼓上撒钥匙,像油花飞溅,木琴与铜管连击,是鲜虾在热油中弹跳的节奏;而最让北京观众感到亲切的,莫过于那道闻名中外的“北京烤鸭”,磨刀、片鸭,爽利的节拍狠狠“折磨”了一把打击乐,筷子替代了鼓棒,菜刀与镲片磨刀霍霍,锅碗瓢盆都被标注在乐谱上,点缀着这场生动热闹的“厨房戏”。

《中国厨房——味觉的盛宴》中,厨师的菜刀也成为音乐的一部分。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非摄

浓墨重彩地对脚下这片土地予以展现,一直是“中国概念”的重要内涵。今年,包括《中国厨房——味觉的盛宴》在内,北京国际音乐节上3部颇受瞩目的中国作品,无不由中国文化、中国故事生发而来:北京国际音乐节与美国林肯中心联合委约普利策音乐奖得主杜韵创作的音乐剧场《刻在森林的海》,把目光温柔投向我国最后一个被官方认定的民族基诺族,8个天真烂漫的孩子走出大山,由基诺族大鼓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何桂英带领,在北京舞台上赤脚踩着多变的节拍,唱响流传久远的歌谣;作曲家黄若的《浮声之城》则以中国的“气”为灵感,作品起始于一个持续音,不断累加层次和循环动机,从宁静到高涨,然后归于静谧。黄若在国际乐坛闯荡多年,越是旅途遥远,越是难忘故土,他说,“离开家乡后,我才更清楚地意识到,如何把东方的气韵放进作品里。”

音乐剧场《刻在森林的海》把基诺族的古老歌舞带上北京舞台。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非摄

桥梁:

补全“演艺之都”的“首演”拼图

“北京应该成为新作品走向世界的舞台,我们要把中国重要的作曲家推荐出去,向更多人展示中国的文化与历史。”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委员会主席余隆说。在中国首演后,音乐剧场《刻在森林的海》还有前往美国林肯中心演出的计划,古老的基诺族将站在更加耀眼的聚光灯下。另一层面,作为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古典音乐盛会之一,北京国际音乐节始终是沟通中外、衔接东西的桥梁。《浮声之城》此前已在曼彻斯特、纽约、伦敦上演,这一次,借助音乐节的平台,《浮声之城》首次在亚洲上演。

音乐剧场《刻在森林的海》剧照。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非摄

填补中国音乐的“首演”空白,是立足全国文化中心的北京国际音乐节一向承担的艺术使命,据统计,自1998年创办至今,音乐节的各类“首演”作品已达近80部。新锐的拓展意味总与“首演”紧密挂钩,今年,中国音乐家把新锐突破的精神深度贯彻:《刻在森林的海》虽以基诺族的古老歌舞为养分,但杜韵融合以现代音乐剧场形式、美国OK MISS乐队的现代编曲,让传统文化的延续不止步于静态的保存。

《浮声之城》的探索更加大胆。古朴深远的“气韵”被现代科技承载,手机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当天于国家大剧院举行的音乐会正式开始前,预先报名的观众沿着5条线路,漫步在沁凉的秋夜里。每个人的手机被小程序随机分配一条音轨,作为一片“拼图”构建出整首交响乐。人群聚拢,声部重叠,在国家大剧院人工湖畔,音乐的溪流最终汇成《浮声之城》里涌动的声浪。黄若借此探讨人与城市、人与他人、人与声音之间的关系,展现了音乐如何作为社会对话的媒介,在剧场之外开辟新的维度。

观众伴着手机中播放的《浮声之城》的一条音轨,漫步在秋夜的北京城中。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非摄

在传统与新锐之间,“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提取契合新锐探索的内容,如何让新锐的表达反哺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这是每年我们在策划节目时特别重视的一点。”邹爽说。杜韵同样坚信,未来与传统从不冲突:“真正的‘未来性’并非凭空创造,而是源于对‘传统’的深度理解与创造性转化。”

活力:

走出剧场深度联动城市

如今,随着“演艺之都”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概念”被注入更多的时代内涵,它的触及范围已远非剧场和音乐厅,今年,北京国际音乐节与北京这座城市的互动越发紧密、鲜活。

围绕《浮声之城》展开的城市漫游,把爱乐者带进了北京的大街小巷,以其中一条起步于北京坊的线路为例,40分钟的citywalk,观众会路过正阳门城楼的庄严明亮、北京坊的古今交织、黄昏时分的车水马龙。乐迷郑女士感慨,“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她来过国家大剧院很多次,但每次都行色匆匆,以至于从未留意那片环绕剧院的人工湖在夜色中是如此宁静、璀璨——一段音乐,一次行走,带来了市民与城市深度互动的契机。

国家大剧院人工湖是《浮声之城》城市漫游路线的终点,观众在夜色中拍照留念。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非摄

火热的“票根经济”,也在连通音乐与城市的更多可能。以化用“北京烤鸭”美食意象的《中国厨房——味觉的盛宴》为例,音乐节期间,专属套餐在全聚德前门店、全聚德和平门店、全聚德王府井店同步销售。同时,音乐节联动热门商圈、文旅场所、线下音乐消费场景、“北京礼物”商店,推出文商旅体多业态优惠服务——一张演出票变成全城消费 VIP 卡,“演艺+”的无限活力点亮了这个金秋时节。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高倩,方非

相关知识

全城燃动交响活力,第28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今秋再启音乐盛事
第28届北京国际音乐节10月燃动京城
中外青年音乐家联手奏响“自新世界”,第25/26届北京国际音乐节落幕
中外青年音乐家联手奏响经典名曲,24天演出25场,第25/26届北京国际音乐节落幕
24天集中呈现25场演出,第25/26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下月归来
北京国际音乐节拓宽中国歌剧版图
拓展光影边界 北京国际电影节在戛纳举办推介会
第25/26届北京国际音乐节闭幕 青年音乐家奏响青春的旋律
第27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十月开幕,上演10场国内外名家名团演出
北京国际音乐节名家汇聚展开多元对话

网址: “中国概念”持续拓展、韵味丰厚,第28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圆满落幕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539370.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