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词游水韵江苏丨与郑板桥重回故里,寻一幅水墨江南

泰州,一座名副其实的“水城”,河网如织,湖荡星罗,素有“汉唐古郡,淮海名区”之称。700多年前,马可·波罗游历泰州,曾称赞道:“这城不很大,但各种尘世的幸福极多。”


AI技术生成郑板桥在垛田花海间的图片

正是在这片水土之间,走出了一位以竹为骨、以诗为魂的文人——郑板桥。他是“扬州八怪”的杰出代表,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今天,让我们沿着板桥先生的笔墨足迹,在湿地、古镇与垛田之间,开启一场诗画交融的泰州之旅。

循板桥笔墨,游水城文脉

Tips:

郑板桥故居—望海楼—凤城河


图片来源:兴化文保

郑板桥故居,位于兴化市郑家巷,原为郑板桥之父郑立庵家居课徒之处,也是郑板桥出生和青少年时代生活、读书之处。故居建筑简朴典雅,粉墙黛瓦,兰竹萧萧,庭院清幽,契合其笔下“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意境。

故居书房的檐下,一丛青竹倚窗而立。郑板桥曾自述:“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日光泻落,竹影参差,成为他艺术灵感的源头。


图片来源:泰州发布

泰州文化底蕴深厚,除郑板桥外,施耐庵、梅兰芳等皆生于此。在泰州城中,有一座楼阁见证了这里的兴衰变迁。这就是虽不临海,却以“望海”为名的望海楼,被誉为“江淮第一楼”。明代诗人徐爌曾在《登望海楼》中写道:“蜃气微茫曙色开,海门东下是蓬莱。飞楼绝壁青霄起,危堞连甍紫气回。”

望海楼畔,凤城河如玉带环城。作为中国现存最为完好的古代护城河之一,凤城河串联起桃园、梅园、柳园等多个古典园林。经过精心整治,现在的凤城河已成为集生态、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入夜后,市民游客可乘画舫游河,赏光影交织,感受水城夜晚的静谧与辉煌。

入溱湖古镇,品水乡真味

Tips: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溱潼古镇

“卖得鲜鱼二百钱,籴粮炊饭放归船。”郑板桥笔下的水乡生活,恰是泰州水乡生活的真实剪影。古时长江、淮河、黄海三水在此交汇,孕育出独特的“三水文化”,也滋养出溱湖这颗“水乡明珠”。


图片来源:泰州生态环境

溱湖湿地,是“中国十大最美湿地”之一,也是江苏省首家国家级湿地公园。这里河网交织、芦苇成荡,春看碧波如镜,夏赏荷影婆娑,秋来芦花飞雪,冬观候鸟翔集,四季皆成画卷。

前不久,溱湖湿地公园迎来今年第十二头麋鹿宝宝,至此,园中麋鹿种群数量已有160头之多。草木深处,鹿鸣呦呦,成为溱湖生态旅游的又一亮点。近年来,泰州姜堰区充分挖掘水资源和水文化,打造亲水品牌。国庆中秋假期,溱湖湿地公园累计接待游客近9万人次,生态旅游收入近5000万元。

登岸步入溱潼古镇。这是苏中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镇。青砖巷陌、麻石街板,处处可见岁月痕迹。老井、石桥、砖雕,静述往昔风华,千年山茶、院士旧居,诉说旧日时光。行至水云楼,凭栏远眺,溱湖烟波尽收眼底。今时今日,溱潼古镇以地道风味延续渔家传统。尝簖蟹、品鱼圆、饮藕酒,在味蕾间便能读懂溱湖的丰饶。

赏垛田花海,游水上森林

Tips:

千垛景区—李中水上森林公园

“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每到清明,兴化垛田万亩油菜花开,蓝天、碧水、“金岛”织就一条靓丽风景线。


图片来源:兴化发布

兴化先民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发了“垛田”这一全新的农业生产模式,2014年,该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2年,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又成功入选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世界级“双遗产”的盛誉,正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缩影。市民游客可乘乌篷船穿行于垛田水道,看花影倒映碧波,听船娘哼唱里下河小调,感受“船在水中游,人在画中行”的诗意。

与千垛景区相邻的李中水上森林公园,是江苏省最大的人工湿地森林生态系统。森林公园采用“林—垛—沟—鱼”的立体模式,形成了“林中有水、水中有鱼、林中有鸟”的奇妙生态景观。乘一叶木筏缓缓穿行,可见白鹭齐飞、野鸭游弋,鸟鸣声不绝于耳,林中鸟类数量最多时达6万余只。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徐春晖 苗慧

相关知识

读诗词游水韵江苏丨与郑板桥重回故里,寻一幅水墨江南
读诗词游水韵江苏丨在“帝王之城”徐州,感受楚汉雄风与山水柔情的碰撞
读诗词游水韵江苏|无锡:在太湖畔探寻江南韵味与禅意
读诗词游水韵江苏丨漫游南通,开启江海韵味与现代风情的城市之旅
读诗词游水韵江苏丨君到姑苏见!探寻古韵今风交织的江南胜境
郑板桥诞辰330周年:兴化推出艺术特展及诗词大赛
【滔滔两岸潮】台胞杨玉如:水墨江南的墨韵生活
诗词丨中国最美的十大名诗,一生至少要读一次
郑板桥《墨竹八册》,寥寥几笔,见骨气
台湾书法家杨玉如:水墨江南的墨韵生活

网址: 读诗词游水韵江苏丨与郑板桥重回故里,寻一幅水墨江南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540266.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