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泽民对话赵松:拉斯洛无愧于任何一个文学奖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方涛

关注当代文学的读者,想必已经对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这个有些拗口的名字不再陌生。近日,71岁的匈牙利作者拉斯洛获得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也使他的作品迅速走进国内读者的视野。

10月25日晚,由浙江文艺出版社与钱报读书会共同举办的“翻译即抵达:译者眼中的拉斯洛”分享会在博库书城举行。新晋诺奖得主拉斯洛的三十年挚友、译者、作家余泽民与作家、评论家赵松,在浙江文艺出版社编辑王莎惠的主持下,与广大读者面对面,共同通过作品走进拉斯洛的文学世界。

分享现场

【1】将“人类困境”作为永恒的母题

为什么是拉斯洛?

活动伊始,赵松就代无数读者问出了这个问题。

余泽民认为,拉斯洛最可贵之处,就是当他在29岁写出《撒旦探戈》时,就已经确认了自己的文学母题,而在漫长的文学生涯中,拉斯洛对这个母题不断深挖、探索、变奏。

《撒旦探戈》《反抗的忧郁》和刚刚出版的《温克海姆男爵返乡》可以视为拉斯洛的“人类困境三部曲”。拉斯洛不是题材多变,著作等身的作家,总是去追各种各样的题材,然后总是去不断地“打破”自己,相反他是很坚韧的作家,这恰恰也是诺贝尔奖选作家的一个特点。加缪、凯尔泰斯,以及去年获奖的韩江其实都有自己的文学母题。

“拉斯洛的作品是预言性的作品,透视着人类发展的规律,从这个思想的厚度,还有他的预言性结构以及原创性语言来讲,他无愧于任何一个文学奖。”余泽民说道。

分享现场

在赵松看来,尽管《撒旦探戈》与《反抗的忧郁》的时代背景、人物情节都不一样,但两者之间存在共性——揭示普通人太容易聚在一起被欺骗。

“往往独立的人越有怀疑精神,一个人越独立越怀疑,怀疑简单的多数。简单的多数常常带来更大的暴力,或是错误的选择,是这样发生的。”赵松表示,拉斯洛的小说往往有意模糊时代的背景,读者很难确定是什么时代,只能是猜处于旧时代要瓦解,新时代即将到来的临界点。

同时,赵松也与现场读者分享了阅读拉斯洛小说的体验:“拉斯洛的小说真正需要读者的耐心,当你沉浸其中,才能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之前我觉得拉斯洛的处女作《撒旦探戈》很好,起点很高,但《反抗的忧郁》更丰富、更饱满,而且整个技术上的成熟度也达到了最高状态。进入文本之后,你会发现所有时间还有人的世界无边无境,如此之丰富,邪恶的也好,单纯的也好,妄想的也好,欲望的也好,都是如此缜密地交织在一起,将这个世界变得非常地微妙而丰富。”

【2】以预言性的写作,关照现代人的精神

分享现场

而除了对人类命运关切的主题之外,最能体现拉斯洛经典长句的语言风格的,则是短篇小说集《仁慈的关系》。

余泽民表示,正因为是短篇,拉斯洛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构筑这些长句上。每个短篇都有他自己的主题,有的是自由,这种绝望,然后偷窥、跟踪这种,拉斯洛将他的预言性的写作,他将他的预言性写作完美地嵌入了这部小说集。

“我的理解是,拉斯洛在写现代人的困境。现代人很难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这也是为什么现代年轻人喜欢磕CP、追星、看真人秀,这其实也是一种偷窥,是对无法建立密切关系的代偿。”余泽民说道。

分享现场

而赵松在阅读《仁慈的关系》后觉得,这些零散的篇章,更像是从某个长篇中“脱落”下来的一个片段或局部,“很有意思,你将这些东西放在一起,它特别像一个长篇,所以拉斯洛是一个对这个世界有着某种整体探究的作家,他不断地去呈现不同的角度去探究整体的世界,尤其他的长篇与短篇放在一起的时候。拉斯洛始终在强调一种整体组合后的效果,所以,与传统观念不同,它从来不是割裂的一个短篇小说集。”

相关知识

余泽民对话赵松:拉斯洛无愧于任何一个文学奖
与译者一同走进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斯洛的文学世界
新科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是个中国迷
诺贝尔文学奖揭晓!获得者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是个中国迷
今天快讯:诺贝尔文学奖揭晓!获得者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是个中国迷
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斯洛,他是中国文化迷!
为文学注入“中国味道”:新晋诺奖得主拉斯洛的李白情结与东方迷恋
拉斯洛,他替李白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 | 新京报快评
云图有声|2025诺贝尔文学奖:拉斯洛——用洞察重申艺术力量
如何阅读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斯洛?|张杰读书笔记

网址: 余泽民对话赵松:拉斯洛无愧于任何一个文学奖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540625.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