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2025宝珀理想国文学奖揭晓!辽京:我想写自己愿意看的那类小说
2025宝珀理想国文学奖于今日揭晓,作家辽京凭《白露春分》获奖。
从首作《新婚之夜》到长篇小说《白露春分》再到最新的小说集《在苹果树上》,辽京以一种沉稳的姿态走在文学的小径上。她相信文学是“人”学,而这个“人”首先是作者自己,“在世界的纷繁中找到自己的坐标”。读者则建立起一个可能连作者都想不到的宇宙,里面是另一重生活。而她笔下的女性,“她们有来处,她们也将有归途”。
以下为辽京的创作谈。

获奖现场图
当情感的力量在小说中显形
今年,我的第一本书《新婚之夜》再版,拿到书之后,又翻看了一遍,有种翻旧相册的感觉,其实也只有六年,远远不足以“怀旧”,但是,很多故事放到现在,我不会这样去处理了,就好像童年的快乐虽然真挚,也无法再复制,不能够再体会了。
总说文学是“人”学。我觉得,这里面的“人”,首先是作者这个“人”,而不是作者之外的其他人,观察世界从体会自己的生活开始,也终结于重新认识自己的生活,或者说,我们通过了解世界来了解自己,在世界的纷繁中找到自己的坐标,一边定位,一边观看,一边描绘,描绘的是外界现实倒映在自己内心的影子。
在第一本书里,我写了有戏剧冲突和转折的几个故事,起初发表在网络上,在此之前,我曾经在传统媒体工作,每个月也写不少稿子,但是这些文字到底有没有人读,被谁阅读了,读完之后有什么看法和感受,是一概不知也没有任何反应的。媒体上的文章与记者本人没有太大关联,也谈不上个人表达,但是从这时候开始,我越来越习惯写文章,习惯把一件事情讲得尽量清晰,有逻辑和线索。当我开始写小说,在最初的那段时间,我的审美还是如此,要清晰的,有起伏的,有因果的,人物的形象与内心都要鲜明的。
在网上发表作品,得到的反馈非常快且直接,读者会提到很多我没有想到的角度,这些故事在不同的人眼里,拥有了不同的样貌。这很有意思,让我意识到,写作这件事在作者这边,是写完就结束了,但是最终的完成是在阅读中实现的。作者内心的那面镜子,那些倒影,读者也看见了,也有感受,文字构成了一个人与人交流的场域,哪怕这些文字是不成熟也不够好的,但是引起的感情和思考是真的。
小说是虚构的,但是作者无法在小说里真正地撒谎,一个人的好恶,判断,价值观,对世界和自身的看法,都无法掩藏。或者说,小说是一种曲折但更真实的表达,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作者的一点点碎片,写作的快乐也在于此,不仅仅是设计一个故事,带读者进入一个小型的装置和迷宫,作者也要跟自己捉迷藏——写作的同时,作者也在发现自己,原来我是这么想的,原来我有这些疑问。在日常生活中不会仔细思考的问题,在写作的过程中会一点点浮现。
在《新婚之夜》中,我写了不同人生阶段、不同性格的女性角色:左支右绌的单亲妈妈,高中生,大学生,初入社会的职场新人,在言语洪流中浮沉的全职太太,她们的故事是当代生活的小小切片。短篇小说有一种特别的便利之处,它允许人物是劈空而来,断然而去,把余音和残影留给读者,而作者已经离开。最好的情况是,不要去解释为什么,为什么要发生这样的事情,为什么在这里结束,它留下的不是疑惑,也不是恋恋不舍地追问,而是生活还在后面继续发生着,但是我们就停在这里了,是深呼吸之后的一种释然。
我没有特别喜欢某个笔下的角色,有时候上网看一些读者的评论,发现读者其实也没有,哪怕是表达了对小说的认同,也不会很喜欢这些人物,更不会希望成为他们。相反,我经常会写我自己的恐惧,我不想成为的人,我害怕陷入的境地,那样地失控、痛苦甚至扭曲。

在《默然记》中,黄婉丝杀死了父亲的狗,那一段的气氛很像悬疑小说,是婉丝内心状态的一种外化,她按部就班地、冷静地给狗下了毒,好像早有预谋,在心里预演过许多遍了。这个小说整体上是一个当代都市故事,说是都市爱情也可以,但是它的高潮并不是感情上的碰撞和转折,而是发生在婉丝杀狗的这个夜晚,是婉丝内心矛盾的爆发,也是跳脱出日常生活的那部分——在讲了许多事件和细节之后,水到渠成地走到那个境地,杀狗这件事与婉丝所处的当代城市生活完全不合拍,也与她都市丽人的形象不相符,然而是合理的。
突然的变调、脱轨,然后回归日常生活,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但是大家都知道有些事情不同了,对人物的理解或者不解都加深了。生活中偶尔也有这样的时刻,好像滤镜失效了,空气的温度变了,是“暗红尘霎时雪亮,热春光一阵冰凉”,捅破一层窗户纸,过后还要把它原样糊上。
小说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打开一个盒子,又把它关上的过程。盒子里放出的东西化于无形,成为一种模糊的存在,这种模糊并不在于人物形象的模糊不清,或者故事上、叙述上的模棱两可,语言上的难以理解,而是融解在看待日常现实生活的目光中。人物的“弧光”变化,最后还是有一个回归,是一切如常,但是变化已经发生过了,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人却不一样了。
婉丝最后决定走入婚姻,是她无声反抗之后的再次走入庸常,走入常轨,做了一个安全的选择,但是我们都知道她经历过那些冲突挣扎,最后的平静,是屈服也好,是苟且也好,是认清了彼此的面目依然接受也好,都是充分理解之后的判断。黄婉丝从来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角色,但她是可理解、可认知的,她有她的来时路。
有来处的人物,自然也有将来,小说只截取他们生活中的一段。写《白露春分》的一年多时间里,我走到这些人物中间,不是我在写他们,倒好像他们在陪伴我。我希望小说呈现出冷静而保有一点温柔的氛围,也就是说,故事整体的基调是冷的,但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衰落中也有温暖的记忆闪现,形成一种对比,像萧瑟深秋里的红叶。我对生活的认识也是如此,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是总有快乐和温暖在,不算多,足够使人活下去。

在《白露春分》中,所有人都有“为什么会走到这个地步”的问题,老人是儿孙满堂,中年人曾经年少得志,年轻的第三代也曾经充满自信与幻想……最后老人无所养,中年人事业、家庭都破碎了,整日浑浑噩噩,死得无声无息,而第三代的两个姐妹,也是跌跌撞撞,在迷茫中一次次受伤,谁也没能过上自己曾经幻想的幸福生活。
秀梅的晚景凄凉,可以说是许多老年人的写照。这里面有许多前情,有因有果,就像小说中的秀梅所理解的那样,善恶有报,有个老天爷在看着人间。小说只能讲一个故事,但是无法说清楚这些因果。秀梅年轻时尽力工作,操持家务,忍受丈夫的暴力,终于养大五个孩子,固然她不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女人,也不应该得到那样的结局。这种事有任何合理的解释吗?即便从社会环境,时代背景,命运人性等诸多方面去做理性地分析,她的结局仍然是令人唏嘘的,再多理性也无法消弥情感上的触动。
秀梅一出场,她的结局就是注定的,没有悬念,只是生老病死,但是生老病死是如何发生的,在这个过程里,我们有没有办法让它发生得温和一点,慢一点,留点时间去好好告别。在无望地通向死亡的路途上,人始终可以做点事情。
到最后,我们都知道佳圆和佳月的生活会继续,尽可以想象她们将来的生活,新的问题,新的领悟,新的笑与泪,和婉丝一样,她们也是有来处的,她们也将有归途。在小说没有写出来的地方,在另一个宇宙的时间里,只要愿意想象,她们就还活着。写小说是长期的劳动,没有任何神秘的意味,以我个人的感受,小说的神秘存在于阅读的那一端,读者建立起一个可能连作者都想不到的宇宙,喜欢的不喜欢的人物都在里面永生,穿梭来回,忽隐忽现。
任何一个写作者都是从读者那里来的,我也不例外,我想写的是我自己愿意看的那一类小说,里面有爱,有情,有痛悔和失落,当然也免不了有恨,这些人类情感通过故事和人物显形了,表达了它们自己的力量。作者一边写,一边旁观这一切的发生。
相关知识
2023年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决名单揭晓
文学|2023年第六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揭晓 青年作家杨知寒摘得首奖
2023年第六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揭晓,青年作家杨知寒凭《一团坚冰》摘得首奖
直播预告 | 第六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评委论坛
对谈预告 | 2023年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和声论坛
作家杨知寒凭借《一团坚冰》获宝珀理想国文学奖首奖
宁不远:所有人都会“同归”,重点在“殊途”|2023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决名单作者专访
费滢:如实地去写你可以写的东西,是小说作者的道德|2023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决名单作者专访
第六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揭晓,杨知寒凭《一团坚冰》摘得首奖
原创文学的原创性在哪里?| 2024第七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启动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9087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4313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605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453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496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558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575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912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893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