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部中外精品集结抵达,上海国际艺术节迎来“最忙首演周”

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海内外名家名团、精品佳作集中亮相。11月4日开始,6天13部首演作品,打造让观众目不暇接的“最忙首演周”。本届艺术节55台主板演出中,境外项目占比约六成,在沪首演率超九成,“最忙首演周”的出现,正是艺术节持续打造全球演艺资源集聚“新高地”的必然结果。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李明表示:“上海不仅是全球演艺精粹的聚集地,也是国际顶尖艺术团体亚洲首演、中国首秀的首选舞台。这些艺术精品不仅丰富了市民的高品质文化供给,也成为吸引消费的流量入口。”

为了“首演剧目”和“唯一一站”,不少外地观众和海外观众专程奔赴上海,开启“看艺术+吃住行游购娱”的一站式消费体验。武康路、外滩、豫园、西岸等热门街区客流持续增长:在武康路的转角,有观众偶遇西班牙国家舞蹈团的舞者们城市漫步;在外滩轻纺面料市场,有外地观众看完演出后直接来选购旗袍……“看演出+游上海”模式已成为艺术节期间的独特风景。“观众在艺术节期间观演消费两不误,在汲取艺术养分的同时,也有效推动了上海文旅商体展的融合发展,激活了城市消费动能。”李明认为,艺术节引领的“演艺+”探索,已成为行业新课题。

名团助阵豪华“首演菜单”

上海主场汇聚全球精品,世界名团纷至沓来。11月7日至11月9日,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委约、联合制作的皮娜·鲍什1978重现版——《交际场:回响1978》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完成亚洲首演,上海也是中国唯一一站。多位初版舞者回归原角,在舞台上与记录他们青春岁月的影像共舞。这不仅再现皮娜的先锋艺术想象,更完成一场跨越近半个世纪的艺术对话。

同样来上海首演且是中国唯一一站的,还有德国邵宾纳剧院的作品——奥斯特玛雅作品《理查三世》。名团携手名导改编经典作品,重新诠释“反派”理查三世,在戏剧张力中注入尖锐的社会隐喻,激发观众对社会现实的深度反思。同为德国标杆性剧院的柏林剧团将带着《三分钱歌剧》亮相上海西岸大剧院,完成该剧的亚洲首演。这部充满黑色幽默的经典讽刺剧,交织着爱情、背叛与道德的主题,其犀利的批判内核与标志性音乐令人震撼。

名家新秀接力登台,共谱传奇巅峰乐章。11月4日至11月5日,在指挥大师丹尼尔・加蒂的执棒下,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以纯正德奥之声续写百年交响传奇,更有肖赛冠军刘晓禹倾情加盟,联袂为申城观众献上音乐盛宴。11月6日,钢琴家尼古拉·卢甘斯基以一场独奏音乐会,引领观众漫步于贝多芬、舒曼、德彪西与瓦格纳的音乐世界,尽显俄派钢琴的诗意与深邃。11月8日,2025第十七届范·克莱本国际钢琴大赛金奖得主沈靖韬将带来其获奖后的上海首秀,申城舞台将再现冠军巅峰演绎。

经典作品焕新再出发

艺术节的舞台星光璀璨,不仅有国际名家名团的倾情献演,更有本土佳作于此争相竞艳,共同勾勒出中外艺术交融的生动图景。上海,正以其开放包容的姿态,构筑一个全球文化交流与竞技的广阔平台。

经典歌剧创新表达,艺术创作融通古今。11月9日,许忠执棒的上海歌剧院、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节日乐团歌剧《女人心》半舞台版中国首演,这也是上海歌剧院继《费加罗的婚礼》和《唐璜》口碑与票房双丰收后,在莫扎特歌剧作品半舞台化呈现上的又一尝试。“既保留古典肌理,又注入现代语感,让旋律呼吸得更开,戏剧节奏更贴近当下审美。”上海歌剧院艺术总监许忠解读说,“我们用当代审美解构经典,让莫扎特的人性思考跨越语言壁垒,这也是上海作为国际文化枢纽,推动东西方艺术对话的一次实践。”

一系列扎根传统文化,映照现实生活的作品成为“最忙首演周”一大亮点。

11月7日至9日,舞剧《龟兹》在上海文化广场全国首演,舞剧以龟兹乐舞为基础,融汇古典舞、芭蕾舞、现代舞等多种舞蹈语汇,讲述鸠摩罗什从龟兹神童到一代译经大师的历程,展现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紧接着,上海舞台将迎来一张厚重的“天津名片”。

11月8日至11月9日,天津人民艺术剧院以话剧《大饭店》在舞台铺展开近代中国的风云长卷,该剧通过深挖津派文化和津门历史,颂扬心怀家国的天津人文精神,展现天津城市魅力。此外,多部传统戏曲作品则用不同声腔书写中国故事。

11月4日至11月5日,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带来秦腔现代剧《攒劲女人》,以“攒劲”秦腔唱响乡村振兴女性自强赞歌,以创新演绎书写现实主义舞台新篇;11月8日至9日,上海评弹艺术传习所(上海评弹团)的中篇评弹《菜肉馄饨》于11月8日至9日在兰心大戏院温情上演,以细腻的“说噱弹唱演”勾勒海派市井风情;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上党梆子《大汉母子》由梅花奖、文华奖、白玉兰奖“大满贯”得主陈素琴领衔,再现两千年前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英雄儿女》则改编经典作品,以锡剧艺术讲述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的英雄史诗。

“观演+逛吃”消费新范式

因为一部戏,奔赴一座城。艺术节期间,越来越多的观众因艺术而来,为上海停留。数据显示,本届艺术节大量观众来自外省市,更有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多国乐迷专程奔赴上海。这不仅是上海文化活力的生动注脚,更成为拉动文旅消费、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引擎。

去年,皮娜·鲍什版《春之祭》令人惊艳;今年,皮娜·鲍什舞蹈剧场的《交际场:回响1978》也成为“首演周”大热门。凭借亚洲首演且仅此一站的稀缺性,该剧开票后迅速售罄,其中有大批观众来自长三角地区。

苏州观众韩雨辰有幸抢到《交际场》的票子,11月7日晚下班后,她打算直接坐高铁到上海,随后开启周末观演和“逛吃”之旅。“之前还抢到了演展联票,我打算周六上午去西岸看展,中午去江边吃贝果套餐,晚上再到舞蹈中心看演出,周日再去看《龟兹》——这样的安排,完美!”

江苏观众枫叶则陷入了抉择的“烦恼”,尽管《交际场》开票后迅速抢到了11月9日下午场票子,但因为工作原因当天无法成行,正在苦心求换11月8日晚的票子。“9位1978年初版舞者时隔47年重返舞台,年长舞者会与屏幕上年轻的自己‘共舞’,单单想象这个画面就觉得无比震撼。我不想错过唯一一站的观演机会,如果没换到票就只能请假去看演出了。”

在艺术节,观众们不仅有机会与名家名团面对面,更在一次次观演中积累审美经验、实现自我成长。而他们的热情与专业,也常常为艺术家带来惊喜与灵感。

德国邵宾纳剧院《理查三世》在艺术节的演出是全国唯一一站,因出演电影《波斯语课》、电视剧《巴比伦柏林》被中国观众熟知的演员拉斯·艾丁格担纲该剧主演,他对中国观众印象深刻:“这是我第三次造访上海,上次的经历简直令人难忘。最让我感动的是演出结束后在后台与观众互动,发现他们几乎都看过我拍过的所有电影。这群观众思想开放、兴趣浓厚、热情高涨,我特别好奇他们对《理查三世》的反应会如何。”

相关知识

13部中外精品集结抵达,上海国际艺术节迎来“最忙首演周”
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今晚开幕 超400场演出展览共享世界文化盛宴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凭什么跻身世界一流节展梯队
第2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今开幕
艾森巴赫执棒节日乐团首秀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奏响序曲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举办国际演艺大会 签署13份项目合作协议
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举办 汇聚名家名团 推动文化交流
上演13部舞台作品 其中两部为首演
13个项目首日签约,第2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国际演艺大会开幕
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拉开帷幕

网址: 13部中外精品集结抵达,上海国际艺术节迎来“最忙首演周”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542267.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