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耐人寻味的一段记载:完璧归赵,其实是场失败的外交

赧王中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池换取赵国的和氏璧。赵王便派遣蔺相如带着宝玉前往秦国进行外交谈判。经过一番秦王百般刁难,蔺相如最终成功将和氏璧完整地带回了赵国,这就是历史上广为流传的完璧归赵故事。

这个故事我们在小学时就学过,老师们用它来教育我们要在困境中保持镇定、不卑不亢,学会与坏人斗智斗勇。然而,随着我们逐渐长大,懂得的道理越来越多,再次回顾这个故事时,会发现许多值得深思的细节。今天,我将结合《资治通鉴》来剖析这个外交事件,这次的解读会让你对完璧归赵的理解发生巨大转变——蔺相如的这一举动,实际上是一场非常愚蠢且失败的外交。 当时的秦国国君是秦昭襄王,这位秦王可不简单。在他五十六年的统治下,他大力提拔人才,致力于东扩,几乎征服了周边的所有诸侯国。与此同时,赵国在赵武灵王的改革下,国力也非常强盛,尤其在军事上,赵国拥有与秦国对抗的能力。当时,秦国的武力几乎无人能敌,而赵国则是唯一能够与其抗衡的国家。两国之间相互试探,谁也不敢轻易发起战争。 这次秦昭王提出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的要求,实际上是想借此试探赵国的底线。而蔺相如带着和氏璧赴秦的表现,恰好让秦王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 当蔺相如将和氏璧交到秦王手中时,秦王没有任何表示割让城池的意思,而是肆意地把和氏璧拿在手里把玩,还交给其他的姬妾和大臣观看。蔺相如眼看情势不妙,便机智地说:宝玉上面有一处瑕疵,我来指给大王看。秦王听后,立刻将和氏璧还给了蔺相如。 《资治通鉴》记载,蔺相如接过和氏璧后,走到柱子旁高举着宝玉说道: 赵王已召集群臣商议,大家一致认为秦国贪心不足,依仗强大想用空话换取和氏璧,城池恐怕无法得到。大家认为不该与秦国交换。即便是布衣百姓都讲究信用,更何况是大国。赵王不愿为了这块璧与强大的秦国翻脸,所以他斋戒五日。大王若再逼我,我宁愿将璧与头一起碎在柱子上! 这段话实际上是蔺相如在表达赵国非常重视这次谈判,劝秦王守信,若不守信,赵国也不怕与秦国翻脸。然而,秦王却从这番话中听出了其他含义:赵国怕与秦国正面冲突。蔺相如这番话无疑暴露了赵国的软弱,等于是先在谈判中向秦国示弱。 面对蔺相如的高尚辞令,秦王并未生气,反而装作若无其事地拿出地图,随便划了十五座城池给蔺相如。这时蔺相如立刻意识到秦王的意图,便采取了拖延战术。对此,《资治通鉴》记载道: 和氏璧,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本不敢不献。赵王已经斋戒五日,如今大王也应斋戒五日,并且设九宾大典,以示对赵王的尊重,我才能敢将璧呈上。 蔺相如这么说,是想给赵王找面子,强调赵王已经斋戒了五天,秦王也应当尊重赵王,进行同样的礼仪。但蔺相如同时说的赵王恐,不敢不献这句话,却显得相当低姿态,把赵国的立场贬低到了极点。一个使者,竟然在敌国面前如此表露自己的软弱,真让人不禁怀疑他是不是故意示弱。 最终,秦王依照蔺相如的要求,斋戒五日,举行了盛大的九宾大典。但五天后,蔺相如却偷偷将和氏璧送回赵国,而在宴会上,他不仅将和氏璧送回,还当场对秦王进行了一番数落。蔺相如说道: 自秦缪公以来的二十多位秦君,没有一个说话算话的。现在我已将和氏璧送回赵国。你们秦国既然强大,赵国当然不敢得罪大王,随便派个使者来,赵国立刻将璧奉上。你们秦国要割让十五城,赵国怎么敢拒绝呢? 说完这些话,蔺相如便准备赴死,心想着如果秦王要杀他,便听天由命。 蔺相如这一番话,对秦国历代君主的批评和赵国的软弱表现,简直让人难以理解。他在强秦面前如此贬低自己,真的是外交的聪明之举吗?而且他明明意识到秦国通过一场盛大的礼仪掩盖了其虚伪的态度,仍然继续自己的不当行为,简直是在挑战秦国的底线。 面对蔺相如的这一系列言辞和行为,秦王并没有感到愤怒,反而笑了。《资治通鉴》对此的记载耐人寻味: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嘻字带有嘲笑的意味,直接揭示了秦王的心态。司马光在撰写《资治通鉴》时,已经看出秦王在利用蔺相如的不当表现,借此试探赵国的底气,看看赵国是否真的敢与秦国抗衡。蔺相如的这次外交,实际上完全暴露了赵国的软弱,使得秦国更加有恃无恐。 之后,秦国对赵国的攻势逐渐加大,屡次取得胜利。《资治通鉴》接着记载了秦国对赵国的战事: 赧王中三十三年,秦伐赵,拔两城;赧王中三十四年,秦伐赵,拔石城;赧王中三十五年,秦军在白起的指挥下击败赵军,斩首二万,夺取光狼城。 与蔺相如不同,秦国的张仪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外交高手。当时,秦国并不算最强,但张仪的外交手段却非常强硬。他通过出使多个国家,强势要求对方归附秦国,最终屡屡成功。张仪的外交策略从不示弱,始终坚持强硬立场,这才是外交中最关键的。 如果蔺相如的行为是外交的失败,那么张仪的表现无疑是成功的典范。通过对比,蔺相如的完璧归赵不仅是一次失败的外交,也是一次愚蠢的示弱,彻底暴露了赵国的弱点,导致了后来的屡败屡战。 《资治通鉴》不仅是一本历史书,它还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宝典。通过学习这些历史故事,我们能够从中吸取教训,避免走上错误的道路。

相关知识

《史记》中耐人寻味的一句话,蔺相如完璧归赵,是一场失败的外交
这是场注定失败的对局
美学者分析:过去20年,美国外交为什么如此失败?
《资治通鉴》:赚钱首先要学会做人
高启强更应该看的书是《资治通鉴》
年轻时的江珊倾国倾城,经历一段失败的婚姻后,和靳东坠入爱河……
曾经被推上神坛,如今内外交患……
《资治通鉴》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汪文斌:“这算不算美方胁迫外交、挑拨外交的又一个例子”
视频找到了:非同寻常的屈辱外交

网址: 《资治通鉴》耐人寻味的一段记载:完璧归赵,其实是场失败的外交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542373.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