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黄梅 处处乡音

原标题:古韵黄梅 处处乡音

【新春走基层】

“过年不听戏,总感觉缺点什么。今儿这戏一听,真痛快!”正月里,湖北省黄梅县独山镇张有为与父母一起看黄梅戏,合着拍子、哼着调子,听得如痴如醉,“老人都爱黄梅戏,只要有戏看,一场也不落下!”

这是黄梅县“2023贺新春惠民演出月”的首场演出,容纳1200人的剧场座无虚席。台上唱,台下和,上至老人,下至小孩,乐在其中。

“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厚,唱腔纯朴清新,细腻动人,可谓是通俗易懂、老少皆宜。”看着久久不愿离去的观众,黄梅县黄梅戏剧院院长余文新自豪地说,“正月闹新春唱大戏是咱黄梅人不可缺少的过年仪式感。惠民演出月连续举办多年,为市民送上了丰盛的文化大餐。”

寻着“戏味”,记者漫步在极具东方风韵的东山问梅村,仍然是戏乐声声。庭院廊檐间一步一景,耳畔传来悠扬婉转的曲调,仿佛置身“戏窝”里。

“财神赐福咯,迎财神,接财神,财神来了请进门……”精心筹备的年度贺岁大戏《天官赐福》正在欢乐上演。在古色古香的街头,演员们踏着轻盈的步履,衣袂翩跹。经典黄梅戏曲调与现代音乐交响融合,让游客耳目一新,大声叫“好”!

“不仅在剧场,还有街头快闪、街区巡游、戏台表演等,随处都是移动的舞台。”东山问梅村景区副总经理马洁告诉记者,将黄梅戏进行年轻化表达和活化利用,深受游客喜爱。

2021年开园后,东山问梅村便以黄梅戏为主打特色,组织专业戏曲演员,经常在景区演出,让黄梅戏走上街头。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李述永介绍,通过大大小小各种沉浸式的表演,游客们从入园一开始就以戏相迎、以戏相伴。

“在景区表演,更容易拉近观众与非遗文化的距离。”有着十余年表演经验的青年演员王振深有感触,“还能现场教学,游客情不自禁地哼着调儿,走着台步,同唱同乐。”

在当地,黄梅人对黄梅戏情有独钟。《天仙配》《女驸马》这些传统经典黄梅戏唱段耳熟能详,张口就来。

“春节期间,大戏是线下天天演、线上天天有,场馆天天开、城乡天天乐。”黄梅县委宣传部部长潘郭华介绍,这里是黄梅戏的故乡,历来重视发挥黄梅戏文化优势。

近年来,黄梅县通过编辑出版黄梅戏校本教材、连续举办黄梅戏戏迷业务培训班、组织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活动等举措,形成了人人喜爱黄梅戏、人人传唱黄梅戏的良好氛围。

(本报记者 夏静 本报通讯员 程晓 吴慕枫)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古韵黄梅 处处乡音
不尽乡音入梦来
刘畊宏回乡拍全家福!听到熟悉乡音动情哽咽
乡音难改,台湾教授与大陆家人重逢,一口流利的山东话...
一枝“黄梅”绽新芽(护文化遗产 彰时代新义)
古韵新声 和鸣共奏
京直播|古韵·诗律——吴灵芬与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古诗词作品音乐会
嘴上说着不在乎,行动上却处处在乎
心若计较,处处都是怨言
农村婆婆看不惯儿媳妇,处处为难她,儿媳忍无可忍最终爆发了

网址: 古韵黄梅 处处乡音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54241.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