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展演艺经济 点亮城市活力

(来源:沧州旅游局)

唱起来!大运河——沧州零距离音乐会、夫来音乐生活节、南川老街音乐会、丛台酒群星演唱会……今年以来,沧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以下简称“市文广旅局”)以演艺经济为切口,撬动文旅产业链全域繁荣,绘就了一幅“演出热、消费火、产业兴”的生动图景,显著提升了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面对资金短缺、时间紧迫及跨部门协同等多重挑战,市文广旅局党组带领党员骨干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活动一线锤炼工作作风,以钉钉子精神精准布局演艺市场,成功举办10场公益性演出和4场大型商业演唱会,为千年狮城焕发文旅新活力。今年1至9月,全市累计接待游客4693.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5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4%和9.1%。

零距离惠民:

突出演出公益属性,让群众惠享高品质文化盛宴

4月28日,南川老街音乐会还未开场,近万名市民已把街巷挤得满满当当。舞台上,蒋大为一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勾起全场回忆,市民争相举着手机记录熟悉旋律。

这场“贴着百姓心”的演出,不仅让市民过足了文化瘾,也让市文广旅局摸清了“零距离”模式的发展潜力,但南川老街场地狭小、容客量有限,要让更多人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演出,必须寻找更合适的场地。

“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场地够宽敞,却像个‘没有围墙的剧场’!”市文广旅局产业科科长张婷回忆起场地考察时的难题,“演出时人流从四面八方涌来,安全管控压力太大。”为破解这一困境,市文广旅局联合市公安、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蹲守现场“画图纸”:哪里设安检口、哪条路划疏散通道、高峰时段如何分流,每个环节都反复推演。遇到不确定的细节,就趁傍晚市民散步时“模拟人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经过多次反复推演,最终敲定了“全点位盯防、分时段引导”的安保计划。同时,建立多部门联动群实时沟通,每天群里的沟通信息达上千条,将活动安排、人流管控精确到每个看台通道,时间维度精确到每一分钟,最终推动音乐会顺利举办。

既要守住“公益底色”,又要让活动持续运转,面对资金难题,市文广旅局尝试寻求企业支持。与意向企业洽谈对接前,几名党员骨干与5家公司深度对接,聚焦市场调研、广告策划、效果监测等方面,根据企业发展实际和未来规划,提出了“企业责任展示区”方案:通过在场地旁设置展板,展示企业支持文化惠民的生动故事,既不冲淡演出氛围,又很好地传递了企业责任担当。这一“软融合”思路打动了企业,双方达成合作,实现“公益+市场”的良性平衡。

“7月5日夫来音乐节、7月26日武侠音乐会、8月1日零距离音乐会……一个月3场大活动,我们几乎天天连轴转。但看到‘八一’专场线下吸引万余名观众参与,线上抖音播放量超20万次,还获《人民日报》等多家央媒报道点赞,我们觉得所有辛苦都值了。这些公益性演出活动的场场爆满,正是我们文广旅干部队伍在工作中践行文艺惠民理念的最好回馈。”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让‘文化惠民’与‘消费提振’同频共振,我们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了解群众对活动的期盼,在认真梳理80多条意见建议后,举办中医药文化夜市、‘运河烟火 百姓千味’美食大赛、文创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既满足游客和群众高品质文化需求,又最大限度展现沧州特色文化,带动当地综合消费。”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说,为了展现沧州特色文化,提高现场趣味性及群众参与度,有时为了一个布展细节,一天就要沟通上百个电话。也正因这股劲头,吸引了京津鲁豫等外地游客前来。

创新方式方法:

规范商业演出流程,培育健康商业生态

如果说“唱起来!大运河——沧州零距离音乐会”是“惠民基石”,商业演出则是沧州演艺市场不断突破的“试金石”。“过去零星办演出,面临‘赠票多、真消费少’的困境,激发本地投资演艺活动,培育健康商业生态,必须先破难点、疏堵点。”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坦言。

今年沧州商业演出热度6月便显现。13日至14日,“十八酒坊沧州非遗·音乐嘉年华暨第三届十八酒坊·坊主节”与“丛台酒群星演唱会·沧州站”两场大型营业性演出接连落地,上万名乐迷齐聚沧州园博园、沧州体育场等场地,以“非遗+音乐”的创新形式成为市场化运作与地方文化传承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

“这两场演出筹备时,我们以‘激活文化价值、拉动消费潜力’为核心,推动商业演出跳出单一‘听歌’模式。”市文广旅局与主办方深入对接,围绕“非遗传承·乐享沧州”主题,设置非遗美食展与传统酿酒技艺展演区,杨家烧饼、河间火烧等非遗美食现场制作,在味觉、视觉、触觉的互动中感受沧州文化底蕴,且搭配明星演出与本地非遗表演:歌手陈少华用《九月九的酒》引发全场大合唱,沧州表演团队带来的武术杂技《运河雄风》更将地方特色与舞台魅力结合,让商业演出兼具“观赏性”与“文化性”。

为保障演出合规有序、筑牢健康商业生态根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市文广旅局联动市城管局、市公安局和属地形成“服务+监管”合力:执法部门提前组织专题会议,依规对主办方开展事前、事中约谈,指导演出审批;执法人员全程录像核对节目单与实际内容,严查擅自变更演员、假唱等违规行为,演出后督促做好收尾工作,防止安全事故。这种“全链条保障”让两场演出既“热起来”又“稳下来”,也为后续商业演出积累了“规范运作”经验。

此后,夫来音乐生活节作为重点商业演出项目,进一步以“市场化运作标杆”为定位持续突破。“着眼激发演出产业化的商品属性,我们邀请专家、业内人士、热心群众等开展专题座谈,找准了‘审批时间长、审批内容复杂,演出消费市场难以启动’等难点堵点。”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对此,市文广旅局牵头,宣传、网信、公安、行政审批等部门以及场地方配合,就演出性质、风险研判、现场管理、宣传推广等重点工作进行会商,形成专项服务方案;同时对投资方、演员、演出内容把关确定。最终,这场活动吸引3万余名歌迷参与,外地游客占比近七成,大麦平台综合评分达9.5,创近年来最好成绩。

从“小糊涂仙”河间群星演唱会到今年6月的两场商业演出,再到夫来音乐生活节,今年以来,我市已成功举办4场商业演唱会。这些商业演出不仅激活了自身市场,更带动了住宿、餐饮、交通等产业链环节。出租车司机王师傅坦言:“以前晚上8点后生意就淡了,现在演出散场后,经常忙到半夜,收入比以前多了三成。看着城市越来越有活力,不光收入涨了,心里的自豪感也更足了。”

从“不敢试”到“主动闯”,沧州商业演出已形成“策划-招商-执行-复盘”的完整流程,既保留文化内核,又创新运作模式,如今已从“单点突破”走向“系列化及品牌化”,成为拉动文旅消费的重要增长极。

建机制强根基:

“专班护航”,放大演艺经济效应

“过去办活动常是‘单打独斗’,如今有了专班统筹,各部门协作效率翻倍。”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破解演艺市场“散、乱、小”形象,探索演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大型演出市场健康规范发展长效机制建设,他们牵头成立“规范演出市场、促进健康发展工作专班”,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文广旅、公安、城管等多部门参与,形成“事前研判、事中调度、事后复盘”的全流程工作机制。

每场大型活动都涉及面广,但在专班的统筹下,各部门主动认领任务,依职责提前行动。活动前,公安部门提前制定人流管控方案,梳理安全风险点;城管部门负责场地周边环境整治,营造活动浓厚氛围;市委宣传部指导市委网信办、市文广旅局统筹宣传推广、演出内容管理,扩大活动影响力。

活动结束后,专班还邀请举办方、赞助方、资深演艺机构找问题、提建议,进一步优化服务保障、秩序维护、舞台效果等,提升我市演艺活动举办水平。针对音乐节观众反映的“接驳不便”问题,立即开通了“火车站-国际会展中心”“高铁西站-国际会展中心”2条接驳专线,仅活动期间场内餐饮、文创消费就达100余万元。

活动中,注重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制定关键创新举措。结合我市丰富的文旅资源,探索“一张票玩转一座城”,串联交通、商圈、景区、展览,主打沉浸式体验——消费者不仅游玩成本降低,更能深度体验不同类型文旅消费场景。夫来音乐生活节期间,票根游览沧州市区景区的游客达5000人次,真正实现“一场活动带火全域旅游”。游客到沧州观看演唱会,如同度过一个小长假,有效带动活动场地的餐饮、住宿等消费,激发全域旅游发展新动能。

来源:沧州日报

相关知识

城市即舞台:文化资本、情绪消费与演艺经济
​演艺注入文旅,让夜经济更加多姿多彩丨揭秘
柘城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开展“庆五一”书画展评审作品活动
“中轴·夜谈”主旨演讲在京举办 探索城市夜经济与文旅新业态发展创新
“演艺之都”聚力点亮首发经济
“秦时明月 梦回咸阳”秦文化数字光影演艺空间 “五一”亮相咸阳
演出市场火热 彰显长春文化演艺新活力
樱珞花谷变身“奇光”星球 夜经济“点亮”城市活力
金星发文质疑广州演出被拒,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证件合法合规都会正常审批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50个小众旅游目的地

网址: 沧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展演艺经济 点亮城市活力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543084.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