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湃|闹元宵,花灯俏,了解传统元宵习俗可以读这些书
原标题:童书湃|闹元宵,花灯俏,了解传统元宵习俗可以读这些书
又到了亲子学堂荐书时间了,和孩子一起读好书,享受温馨的共读时刻,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北方的孩子期待踩高跷、扭腰歌表演,南方的孩子渴望赏花灯、猜灯谜。在元宵节之际,这些书能让孩子更加了解传统习俗和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国符号·中国元宵》
作者:冯旭 郑诗颖
元宵节吃元宵,于中国人已成为一种惯例,一种民俗。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还是一种有着多重文化内涵的意象。这本书将“元宵”这道美食化成了引入注目的视觉盛宴,画面构思充满想象,将调馅的过程化为太极图,将白皮黑馅化为地平线,各种口味的元宵化作月亮和星球,煮元宵的过程化作浮沉的人生,引人深思。
本书中间穿插了南北方在叫法和制作方法上的差异,翻完一册,会瞬间被流动着的画面和文字所感染,自然而然地让孩子了解到传统文化。
《龙的高跷》
作者:李燕 文,于大武 图
高跷是北方众多传统民俗中的一项,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各路花会队伍走街串巷,锣鼓喧天,好是热闹。本书以北京延庆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跷技艺为蓝本,主要描写了小龙向林老伯学习打高跷拐子的故事。或许这本书会成为你打开民间艺术宝藏的一把钥匙。
这本书绘者借鉴了年画的手法,采用厚重的水粉颜料,画出浓墨重彩的民俗氛围,并且给人物加以粗犷的勾线,使得动作表现生动有力。故事的时代背景设定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物的服饰、孩子的玩具、生活的用具,都有意识地推移到那个年代,和现代社会拉开一段距离,呈现出质朴的乡土气息。
《元宵节的故事》
作者:朱懿懿 凤凰含章出品
元宵节是怎么来的?或许很多小朋友对这个问题都会感到好奇。这本书选用了神话传说通过孩子喜欢的阅读方式,讲述了元宵节的由来。
故事介绍了汉武帝夜梦火神君,得知在正月十五的晚上,火神君将奉玉皇大帝之命火烧京都。汉武帝如临大敌、忧虑成疾。大臣东方朔献上“以假乱真”的妙计,终让京都百姓免遭此劫。从此民间便有了正月十五吃元宵、赏花灯的习俗,这一天后来被称为元宵节。
《故乡的元宵》
作者:汪曾祺
这是汪曾祺散文名作《故乡的元宵》绘本版。汪曾祺笔下的元宵节,也是有中国味的。虽然他觉得故乡的元宵并不热闹,却有很多有趣的人和事儿:有乡下的汉子送麒麟;街上有掷骰子“赶老羊”的赌钱的摊子;草巷口有个吹糖人的;北市口有捏面人;到天地坛看人拉“天翁子”;上街去看走马灯;孩子都有自己的灯。街上看围屏,放花……
本书插画作者乌猫获得过国际插画大奖。手绘图画,配色鲜明,使得本书文学性和艺术审美兼具。
《龙牙齿不见了》
作者:乐凌/文 洪啸/图
这是一本传递着家乡味道的绘本。本书以首个饮食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南翔小笼包作为故事主线,通过一个小女孩在元宵节这天的经历,讲述了一个关于地方节日、传统饮食与记忆的温馨故事,用小笼包的香气串起人们对童年时家乡味道的回忆,以及传统节日对人们的重要意义。
本书画面运用了水彩和多种材料拼贴,视觉效果丰富。在女孩小满寻找小青龙的过程中又囊括了江桥白切羊肉、石丹担石锁、黄渡沪书等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独特,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童书湃|闹元宵,花灯俏,了解传统元宵习俗可以读这些书
光山张灯结彩闹元宵 民俗文化放异彩
“元宵佳节猜灯谜话习俗”活动将在郑州二七纪念堂举行
当年长沙“闹元宵”街头舞龙玩灯(典籍里的长沙)
万家灯火元宵闹,一碗汤圆瑞气盈
正月十四“试灯日”,记得要“做2事吃2食”,老传统别丢,喜庆迎元宵
提升你的阅读效果,怎样把书读厚?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兔年说兔,正月十五话习俗
【美文悦读】王清铭:书窗上的那轮明月
丑书大师曾翔与丑书女皇刘晓庆,谁的价值更高?为何热衷丑书?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195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95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911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81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45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3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6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7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