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大家谈丨龚晓康:唤醒本体 即可归于知行合一

11月7日,“儒学大家谈:阳明心学的日用之道”学术研讨活动在贵阳孔学堂举办,贵州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教授龚晓康在发言时表示,知行的三个层面是“心、意、身”,只要能够唤醒本体和良知良能,那么一切认知活动和事上磨炼的行动都可以归为“知行合一”。

龚晓康在发言中提到,明清以来,阳明心学中的知行合一一直是重要的命题,但它在历史发展中并非没有争议。比如,朝鲜学者李退溪曾质疑其“不可喻于义理之知行”,王夫之也担忧其会导致以知废行的弊端,当代学者劳思光、杨国荣等亦认为其存在道德性压缩认知性等值得反思之处。

实际上,知行合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理解其内涵。实际上知行是有三重层次的,就是“心、意、身"。在心的层面,知就是良知,心就是良能。正如王阳明最有名的弟子王龙溪所说,“心之良知谓之知,心之良能谓之行”。此处的“行”是心的动能与周流本能;在意的层面,“一念发动处便是知,便是行”,阳明将“行” 从单纯身体动作延伸至意志活动,强调意念发动即构成行的开端;在身的层面,“知”为感官感知,“行”为具体动作,这也是普通人最易理解的知行形态。

要理解知行,还要明白知行二分的含义。王阳明说,“此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知行二分并不是认知和行动的脱节,而在于知行本体被私欲隔断,这是理解王阳明知合一的关键。而知行合一,是回到作为知行本体这个良知良能。

龚晓康说,知行合一的真正内涵,是回归良知良能的本体状态,而非简单追求认知与行动的表面契合。他指出,阳明思想的价值在于“不离日用常行内”,只要唤醒良知本体,便能在生活中践行知行。

王蕾/文

相关知识

儒学大家谈丨龚晓康:唤醒本体 即可归于知行合一
书单丨儒学小史
书单丨经典儒学核心概念
知行合一,找回内心的力量
书单丨出土文献与早期儒学
李佳航的尔康有时候好出戏, 时不时就会露出张益达本体
文化的面相与儒学的孔洞——读孙晓飞《千年孔子》
龚俊新剧《白衣公卿》开机,主演谈复仇权谋新作
龚俊丨一款很好欺负的战损小狗
东西问|陈士银:明代儒学对今天世界启迪几何?

网址: 儒学大家谈丨龚晓康:唤醒本体 即可归于知行合一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546073.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