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真的没有答案吗?

原标题: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真的没有答案吗?

栏目主持丨庞晔

海报丨VESKATER

排版丨二水

支持|白话日报&濛仔&小艳

人们是否都是“颜控”?赞美别人会让别人更喜欢你吗?在爱情和婚姻中应该如何与伴侣进行沟通?做些什么才能减少偏见?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本期“我对你有问题”要分享的书——《社会性动物》中。这本书的作者艾略特·阿伦森是当代最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社会性动物》从1972年首次出版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畅销数千万册,是社会心理学领域最具影响的著作。

分享人种子 bon 向本书提出了七个问题,并在书中找到了答案。

#01

犯错总是会降低一个人受欢迎的程度吗?

答:答案比较反直觉:并非如此。

1961年,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F·肯尼迪作出了一个可怕的决定,要入侵古巴的猪湾,企图推翻古巴第一任最高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这次入侵是一个惊人的错误,并且至今仍被公认为“猪湾惨败”。但是,这次入侵并没有令肯尼迪的声望骤降,反而让人们更喜欢他了。

为什么会这样?本书作者猜想, 当完美的、能力过强的人存在某些易犯错误的证据的时候,人们可能会变得更喜欢他们。

为了论证这个猜想,作者与他的同事们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人员告诉一些男性大学生被试者,希望他们对那些正在代表学校参加一项类似课堂冒险游戏的智力竞赛节目的选手进行评估。他们要做的是评估选手的可爱程度。被试者会听到选手和访谈者之间的访谈录音,访谈者会向选手提问一系列难题。

实验有四个版本的录音采访。在第一盘录音中,这位选手表现出了很强的能力,实际上他似乎也非常完美,回答对了92%的问题。当被问及他在高中的活动时,他谦虚地承认自己曾是一名优秀学生、年鉴编辑和田径队员。在第二盘录音中,这位选手被认为是一位能力一般的人:他只答对了30%的问题,在访谈中他承认自己在高中时获得的只是平均成绩,在年鉴工作中只是担任校对员,参加了田径队的选拔但没能成功。在另外两盘录音中,“优秀”选手和“平庸”选手都犯了一个尴尬的错误:笨拙地将一杯咖啡洒在自己身上。(研究人员通过记录骚动和碰撞的声音,椅子的刮擦声,以及选手所发出的痛苦叫声显示他把咖啡洒在了自己的新衣服上,设计了这样一个有“破绽”的版本。)

结果证实了所说的破绽效应:犯错误的优等生被评价为最有吸引力;犯同样错误的普通人被评价为最没有吸引力。完美的人(没有错误)在吸引力上名列第二位,平庸的人(没有错误)排在第三位。显然,洒一杯咖啡本身没有什么吸引力,但这确实为完美的人增加了一个讨人喜欢的维度,使他更具吸引力。但同样的行为也会使平庸的人显得更平庸,因此也更不具有吸引力。

#02

人们是否都是“颜控”?

答:人们更愿意相信美貌只是肤浅的,然而,人的本性中的的确确有“颜控”的一面。

比如,美貌会影响到我们对他人作出的许多归因。研究人员向一些大学生们展示了三位大学生的照片:一个长得漂亮,一个相貌平平,还有一个有些难看。学生们被要求基于不同的性格特征给这三个人打分,并预测他们未来的幸福程度。结果显示,身体有吸引力的人被赋予了最理想的性格特征,并被预测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幸福。无论是男性评价男性或女性,还是女性评价男性或女性,结果都是如此。

研究者还在一个实验中要求女性评估课堂捣乱的报告,每一份报告都附有一张孩子的照片,据说是他(她)引起了麻烦。一些照片中的孩子很有吸引力,而另一些照片中的孩子则没那么有吸引力。这些女性倾向于把更多的责任推给那些不太漂亮的孩子,并推断出这一事件是他们日常行为的典型表现。然而,当孩子脸蛋漂亮时,她们往往会原谅孩子的捣乱行为。

我们似乎倾向于相信有魅力的孩子是无辜的,他们的错误行为是可原谅的。我们不会让不那么有魅力的孩子轻易地摆脱责任,他们的错误行为被归因于稳定的、消极的人格倾向。类似的效应在各个年龄段以及商业环境中都有发现。在商业环境中,吸引人的工人往往会得到更好的报酬,晋升的频率也更高。

考虑到所有这些研究,我们必须面对一个事实,那就是 漂亮不仅仅是肤浅的。我们更喜欢漂亮的人,我们对他们更友好,我们认为他们比长相平平的人更温暖、更性感、更令人兴奋。此外,在不确定谁应该为不幸事件负责的模棱两可的情况下,我们倾向于假定他们是无辜的。这种“美貌偏见”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当然,一个好消息是,虽然在许多判断中,我们的心会追随着我们的眼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眼睛也能跟随着我们的心。许多人都知道,当我们了解到一个人性格上好的特质,对这个人的好感增加,我们眼中的这个人常常会变得更漂亮。相反的情况也会发生:某些我们认为很帅或者很漂亮的人,随着我们了解到一些他/她令人讨厌的个性,我们会开始觉得对方不那么漂亮了。

一言蔽之:我们天性倾向于相信外表美丽的人各方面都是好的,而我们也同样具备欣赏人内在美的能力,会因为长期接触了解到一个人好的内在而认为这个人是美的。

#03

赞美别人会让别人更喜欢你吗?

答:戴尔·卡内基建议他的读者:赢得朋友的一个好方法就是“慷慨地给予赞扬”。这似乎是一个很好的老式常识,但它总会奏效吗?

在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要求大学生阅读两篇专业的小说评论的摘要。两篇评论在写作风格和质量上都很相似,但一篇是非常正面的,另一篇则非常负面。学生们认为,与积极的评价者相比,消极的评价者尽管不太讨人喜欢,但却聪明得多、能干得多,而且是专家。

有时候,人类追求自己被他人理解的动机,会超越被喜欢、被欣赏、被赞美的欲望。我们当然希望得到爱和赞扬,但同样重要的是,我们也希望被了解和理解。

因此,对赞美原因的了解,会影响我们对发出赞美的人的反应。

心理学家让一些黑人女大学生参加一项题目难度较大的测试,并让一些白人进行评价。在一半的时间里,评价测试的白人女性只是简单地记录测试分数;在另一半时间里,她会补充道:“干得好!”尽管表扬会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感到满意,但她们似乎对给予表扬的评价者很谨慎,认为她的礼貌程度明显低于只记录分数的评价者。参与测试的黑人女大学生们认为,白人评价者加上一句“干得好”表明,白人评价者对自己的出色表现感到惊讶,而这种惊讶可能是出于种族偏见,认为黑人不可能这么聪明地完成这个困难的测试。于是,从某种意义上说,表扬起到了奖励的作用,但它似乎也破坏了这些学生对评价者的信任。

正如你所看到的,人们喜欢被表扬,也倾向于喜欢那个表扬他们的人,但他们也不喜欢被欺骗或虚假赞扬。如果赞美太过慷慨(“这是我一生中读过的最好的文章!”),如果它暗示着惊喜(“干得好——我不知道你很聪明!”),或者如果赞美者似乎是在迎合别有用心的动机,那么赞美可能适得其反。在心理学实验中,被试者更喜欢表扬他们的评价者,而不是那些消极的评价者,但他们对那些赞美可能是别有用心的评价者的喜爱程度会急剧下降。因此,“阿谀奉承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好处”这句老话是错误的。不如这样进行表述: “奉承会让你有所收获——但并非无所不能”。

#04

花销AA会伤害和朋友以及和伴侣的感情吗?

答:答案是肯定的,因为AA花销往往代表着你和朋友或伴侣 处于一种交换关系之中,而非共有关系

研究者对两种根本不同的关系类型——交换关系和共有关系进行了重要区分。在 交换关系中,相关人员关心互惠关系,并确保实现某种公平,在分配给每个合作伙伴的报酬和成本时会保持公平性。在这种类似贸易的关系中,如果存在严重的失衡,两个人都会变得不快乐:贡献过多的人会感到愤怒或沮丧,贡献不足的人通常会感到内疚。相反, 共有关系是双方都不计较的关系。而且,一个人会倾向于对他人的需要作出回应,当他/她感到自己需要提供帮助时,他/她也会很乐意得到同样的照顾。

尽管共有关系中的合作伙伴并非完全不关心实现总体上的公平,但他们对此还是感到放松,并相信,从长远来看事情将是平和的。

即使是在非浪漫的友谊关系中,对公平的明确关注也会对感情产生消极影响。作者在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我的一个朋友有一次和一位新朋友吃饭,玩得很开心,他期待这是一段美好友谊的开始。“当账单送来的时候,我开始伸手去拿钱包,打算把整张账单都结了,心想,‘我们现在是好朋友了,下次见面时他会去结账的。’”我的朋友告诉我。“‘但后来他又开始翻阅账单,把我们每人的消费额记下来,并注意到我点了一杯更贵的饮料,吃的寿司比他多,所以我消费的不止一半。’这完全毁了我对他的感情。”

一个人把自己付出的每一件小事和得到的每一件小事都记在心里,这是在告诉对方,他们想要的是一种交换关系,而不是一种共有关系。

#05

认知失调如何影响我们对事物的判断?

答: 心理学家提出了有关人类动机的伟大理论,被学界称为认知失调理论。该理论将认知失调描述为一种紧张状态,当一个人简单地持有两种心理上不一致的认知(观念、态度、信仰、观点)时便会发生。 认知失调的经历是令人不快的,所以人们有动力去减少失调这类似于减少饥饿或口渴等内驱力因素的过程——只不过在这里,内驱力来自认知上的不适,而不是生理需要。

我们如何减少认知失调呢?我们常用的方式是改变一种或两种认知,使它们彼此之间更加一致,或者增加更多的认知,帮助弥合原有认知之间的差距。

给大家举一个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例子。假设一个人喜欢吸烟,然后看到反对吸烟的信息,吸烟者会出现失调:“我吸烟”的认识与“吸烟有害健康,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的认识不一致。对这个人来说,最明智、最有效的减少失调的方法就是戒烟。“吸烟致癌”的认识与“我不吸烟”的认知是一致的。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戒烟并不容易。因此,大部分吸烟者会选择怀疑吸烟致癌这个结论,来减少自身的认知失调。

对失调的理解有助于解释为什么 人类的思维是非理性的,而不是理性的。

心理学家们做过很多与认知失调相关的实验。他们曾经设计过一个实验让一位年轻人被催眠,暗示他在晴朗的日子穿雨衣出门。之后,如果你问那个被催眠的年轻人为什么在晴朗的日子穿雨衣,不管这个行为在别人眼中多么离谱,他都会凭空想出一个他认为合理的答案,来减少自己的认知失调。

同样,如果你问一家烟草公司的副总裁为什么抽烟,他会为你提供一个对他来说有意义的理由——他会告诉你,存在吸烟这样一个压力粉碎器有利于每个人的健康。

毋庸讳言,我们都有能力理性地行动。但当我们需要减少认知失调时,我们都会做出不理性的行为。

#06

在爱情和婚姻中应该如何与伴侣进行沟通?

答:数据表明,随着一段关系朝着更亲密的方向发展, 真实性对于持续的激情、承诺和成长变得越来越重要:即便不情愿,我们也会放弃努力给人留下好印象的能力,并开始揭示有关我们自身的诚实的关系。真实性意味着愿意在适当的情况下,以表露关心的方式,我们向朋友和所爱的人表达真情实感。

在抱有表达真实的信念的基础上,下面这些做法会让你和伴侣的沟通更加有效:

首先,多使用情境性归因。当我们忙于批评时,往往不能允许对方持怀疑的态度。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一个人判断另一个人可以采取倾向性归因(将这个人行为的原因归因于他/她的个性缺陷)或情境性归因(将原因归因于工作或外部环境因素)。当你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最好的朋友或生活伴侣行为怪异或令人不快时,你会有这样一个选择:你可以采用一个充满敌对的、有个性的归因(“他很自私!”“他不爱我了!”),或者你可以等着看他们为什么会那样做,然后给他们一个情境性归因(“她压力很大。”“我希望他妈妈不要再生病了。”)。研究者们对130对新婚夫妇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发现那些在婚姻早期就做出性格归因的夫妻对他们的配偶越来越不满意。相比之下,那些说话直率、视情况而定,多进行情境性归因的夫妻对自己的婚姻越来越满意。

其次,进行即时反馈,就我们的言语和行为如何被对方理解进行即时沟通,这将有助于防止难以解决的冲突升级。

最后,用感觉代替判断进行反馈。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听到用感觉来表达的反馈(“我很难过。”)比听到用判断或指控来表达的反馈(“你是个轻佻的混蛋!”)更容易接受。

当人们学会在不判断对方对错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事态很少会升级。有效的沟通对每个人都很重要,但对维持我们与家人、朋友和情侣之间最亲密、最重要的联系尤为重要。

#07

做些什么才能减少偏见?

答:本书将偏见定义为对一个可区分的群体中的所有成员的一种消极态度——仅仅依据的是他们是该群体的成员。地域黑(“某地的人非蠢即坏。”)、性别歧视(“女人就是头发长见识短。”)等等偏见随处可见。

就连很多认为自己在内心深处追求公正平等的人,往往也持有偏见。由于抑制偏见需要付出努力,人们可能特别被那些证明他们的消极感觉是正当的信息所吸引,并促使他们表达出这种感觉。一个不喜欢某个团体的正当理由使我们能够表达偏见而不觉得自己是个偏执狂,从而避免“我是一个公平、公正、没有偏见的人”和“我真的不喜欢那些人”所造成的认知失调。

关于如何有效地消除偏见,本书给出了有效的路径。

首先,可以通过接触和熟悉减少偏见。行为的改变会影响态度的改变。比如,美国的一些社会心理学家预测,一旦黑人儿童和白人儿童能够直接接触,持有偏见的儿童和他们的父母遇到现实中的人,刻板印象会有可能得到修正,并最终带来更多的相互理解和友谊。这种观点被称为 接触假说

接触假说得到了实验室和现实世界中许多研究的支持:年轻人对老年人的态度,健康人对精神病患者的态度,非残疾儿童对残疾儿童的态度,异性恋者对同性恋者的偏见等等。事实上,多民族大学校园是接触假说的鲜活实验室,拥有不同种族和民族背景的同学之间往往会减少偏见,发现共同点。

当然,接触显然还只是第一步,关键因素是在实现共同目标方面的 相互依存:这是一种个人需要彼此才能走向成功的局面。一些研究人员已经证明了在严格控制的实验室实验中相互依存的好处。合作气氛浓厚、一起解决问题时的团体要比激烈竞争时的团体更友好、更专注。

最后,关于破除偏见,南非国父纳尔逊·曼德拉曾说道: “如果他们能够学会恨,那么他们也一定能够学会爱,因为爱在人类心中比恨来得更自然。”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蚂蚁庄园魔芋是不是低热量食物答案 魔芋真的是低热量食物吗?
人死后的七天,真的会回家看望吗?专家给出了两个答案
西游记中,玉帝的地位真的很低吗?答案很明显
白天的决定,真的比晚上谨慎吗?
水浒传中,梁山108将真的是洪太尉放出来的妖魔吗?答案很明显
如果真的演姐弟恋大家要看吗? 就是说,演!没有不看的道理!
真的好羡慕那些原生家庭幸福的小孩……
若没有那些家仇……
你没有见过的落日
那些你没注意到的细节,真的好用心!

网址: 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真的没有答案吗?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54646.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