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费孝通诞辰115周年:他超越了他的时代
费孝通先生是中国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奠基人,是《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的作者,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等重要理念的提出者。今年是费孝通先生诞辰115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近日出版了《费孝通散文》一书,其中所收的文章散落于费孝通学术著作之外,但同样闪烁着思想的光芒。
近日,“纪念费孝通先生诞辰115周年暨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及相关代表关于费孝通先生学术精神、家国情怀与文学涵养等进行讨论。

费孝通
他接续上“文”与“学”不分的传统
分享会中,大家谈道,费孝通是现当代文学学科的一个重要资源,他的很多思想与理论都展现出了先进性,如“差序格局”等概念,对乡村文学、乡土文学乃至城市文学的创作和研究都有很深的影响。
费孝通在20世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人生,学者陈平原谈道:“他从文章与学问的对峙及融合角度指出‘文与学’原本是不分的,19世纪末以后,受西学冲击,散文被独立出来,成为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文学门类。费孝通先生的文章不是讲日常生活、风花雪月的小文章,而是回到传统中国,有着某种立国策的思考的大文章。今天我们怀念费孝通,重读他的文章,某种意义上也是因为他重新接上了中国的文和学不分这个传统。”
陈平原也特别谈道,费孝通抗战时期在西南考察期间写的“行记”类作品非常值得关注。“这是三四十年代读书人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它是文,又像是日记,又好像是学术考察,笔调相较松散,却隐含着作者的家国情怀。这类文章不是纯粹的学问,为了适应那个动荡年代的生活状态与报纸的发表,对于学术史、文学史来说是很重要的一类文章。”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何向阳从费孝通写中学老师沈骊英的文章《一封未拆的信》中谈起,“从这里能够看到费先生察人和察己的功夫都很强,他把自己也作为人类学当中的一个被研究者。另一篇《参与超越 神游冥想》一文中,费孝通也直接写‘我想告诉你们这辈人,脑筋一定要灵活些,要跟上这个时代的变化,这是一个变化很大、很快的时代。……现在我们脑子要有四维、五维空间,一个思想飞不起来的人,他思考的问题的关系都是平面的,立不起来的。’”
“费孝通在1999年就已经预见到今天社会所要产生的变化,包括我们现在所用的AI等等,作为一个社会学家,他前瞻性地看到了人类的进步与发展方向。”何向阳谈道。

会议现场
美美与共:多种思想资源在他身上“正反合”
费孝通的文章中的济世情怀被多次谈起,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孙郁认为,费孝通能够将西方的经验主义与中国的儒家思想融合,他纵然有很好的旧学修养,但对士大夫词章的运用却非常节制,文中多加入现代性的元素。这让他的文章不是书斋中的作品,而是走向实践、田野之中,在新文化语境下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晚年费孝通的文章展现出了更具包容性的一面,各种学术思想资源在他身上呈现一种正反合,从对域外学术思潮的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加上中国实际的考察,还有经历中国社会大的风风雨雨,最后又重新回到一个丰富的、开放的儒家思想。”孙郁谈道。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梁鸿鹰特别提到费孝通大量的游记作品,“这些游记多是他的外出考察记录,但并非单纯的观景体会,而是思考和解决社会问题,以对当地的生产力发展、文化建设献计献策为主,有很强的实践性。”
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施战军回忆,当年茅盾带头创作了《春蚕》《秋收》等将农民生计写入小说的作品。这是实学,把乡村当成一个主体来研究,所以才能看透社会本质。“费孝通也是这样,他是朝着事情的本质来写作的,那一代知识分子,他们身上肩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研究、自己的文体、自己的创作,他们肩负的是一种‘为生民立命’的信念。”
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赵旭东认为,实际上社会学的社会调查是解决不了文化问题的,社会学调查不看具体的人,而是看平均数,把这么多多样的、复杂的文化统合在一起,需要文化的概念。于是费先生完成了一个闭环,他的研究从早期一个村落延伸到多元一体,最后到文化自觉,统合成一个大的文化。
《费孝通散文》:记录下他对土地、人情的细腻感知
大家也谈了最新出版的《费孝通散文》。这本书中收录了五十余篇费孝通的散文,内容涵盖追忆评点杜甫、林则徐、肯尼雅塔等人物的随笔,如《鸡足山朝山记》《洞庭记游》《访天一阁》等在各地考察过程中形成的游记,围绕凤尾菇种植、佛跳墙的名称、烹饪上的“华味”与“洋味”等饮食文化的随笔以及深思文化的多篇杂文。选文的创作时间跨越七十余载,能够相对全面地展现费孝通在不同时期的写作风格及关注的社会要点。
从这些散文仲可以看到,一位严谨的社会学家,如何在田野调查与理论建构之外,用随笔、游记、杂感,记录下他对土地、对人情、对文化的细腻感知。

书影
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回忆,费孝通即便在90岁高龄时,依旧能思维清晰地判断中国国情、国际形势、我国的选择、未来大势,令人敬佩。“读费孝通的散文让我对他有了新的认识,首先我们看到一位大学者的虚怀若谷,时时自省;其次,是他敢于直言的精神,比如《为西湖不平》中谈及西湖与历史名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矛盾的话题,而又始终有自己的坚持;费先生的散文堪称‘知识密集’,《游滕王阁小记》一文,仍旧回归到对于学术的讨论。”
费孝通的外孙张喆谈到,费孝通是一位“用文字记录时代、用心灵感知世界的写作者”。他说,翻阅这本散文集,仿佛再感受了一次温暖的陪伴,感觉到外公的文字和他所珍视的文化理想依然鲜活。
相关知识
纪念孙冶方诞辰11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无锡举行
纪念傅雷诞辰115周年系列活动举办,15件经典译稿在国图展出
应野平诞辰115周年,上海中国画院举办艺术纪念展
纪念韦伯诞辰160周年:《韦伯政治著作选》及纪念套装上市
纪念冼星海诞辰117周年
纪念贺绿汀诞辰120周年 他留下的不只是经典作品
报国寺将纪念顾炎武诞辰410周年!他的名言至今传扬
纪念梁漱溟诞辰130周年讲座在北京大学举行
纪念“人民作家”马烽诞辰百年
“抱真——纪念贺绿汀120周年诞辰特展”在沪揭幕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911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4379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670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477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530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586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627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954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944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