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吉寿:让读者看见没看到的风景

郭发红的《一切会好起来的》犹如一股清流,以质朴而深情的笔触,勾勒出个人生命轨迹与时代浪潮交织的图景。这部散文集不仅是一部个人成长史,更是一代中国人面对时代变迁时精神韧性的侧影。作者通过“睡干草铺的农家少年”“村头的老槐树”“聋哑母亲的荷包蛋”等充满泥土气息的意象,将渭南大地的风物人情与历史文化的厚重底蕴诉诸成文字,让读者在平凡叙事中窥见未曾经历的人生风景。

一、少年往事

郭发红的文字从不回避生活的粗粝感。开篇《荷包蛋》便以聋哑母亲用奖状数量兑换荷包蛋的细节,将中国式母爱的含蓄与深沉展现得淋漓尽致。母亲不识字却懂得用食物奖励儿子的努力,泛黄的奖状被糨糊贴在炕墙上,成为寒门学子最珍贵的装饰。这种“以物载情”的叙事方式,远比直白的抒情更具感染力。当作者中年回望,暮年母亲挣扎着要为获奖的儿子煮荷包蛋的场景,瞬间将时间凝固成永恒的亲情图腾。

在描述物质匮乏的童年时,作者没有刻意渲染悲情,而是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三天背馍上学,馍发霉了擦拭后继续吃”的生存智慧。夏令营经历成为精神启蒙的转折点,当乡村少年第一次坐上火车逃票,当他在东方红灌区干渠急转弯处连人带车翻进渠里,这些充满戏剧性的细节,恰恰印证了一句诗“滚烫的心在跳动”。苦难在此不是沉重的枷锁,而是淬炼生命韧性的熔炉。

二、时代印记

散文集最富张力的部分,在于将个人选择嵌入时代变革的坐标系。中考时报考中专的抉择,折射出上世纪八十年代“跳出农门”的社会焦虑;单位企业化改革后“回老家拿面”的窘迫,记录着九十年代国企职工的集体阵痛;从地质勘探队到桥梁施工工地的身份转变,则暗合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时代脉搏。作者用“钻机开动之前”的报告文学完成职业转型,这种“以笔为犁”的突围,恰似千千万万普通人在改革浪潮中的生存缩影。

在渭南老槐树的年轮里,在四行仓库的弹孔中,作者完成了从个体记忆到集体记忆的升华。当他在《诗经》里打捞“关关雎鸠”的地理坐标,当考证白居易甘棠情结与故乡的渊源,这些文化溯源不再是书斋里的考据,而是为漂泊的灵魂寻找精神原乡的尝试。正如刘鑫所言,这种写作视角的自由转换,让散文集呈现出“深远辽阔”的时空维度。

三、人文温度

散文集的“一路有你”篇章堪称当代版的《世说新语》。班长王海的豪放、文学社德平的憨厚、同窗和顺的狐疑,这些性格鲜明的人物群像,通过“顺手牵青椒做校园餐”“足球赛误伤后独自疗伤”等生活碎片,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作者写人从不拔高,而是捕捉“能人老李”修自行车时的专注、“没文化的文化人唐宏武”说方言时的诙谐,这些市井百态的描摹,让文字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最动人的情感表达往往藏在最朴素的细节里。父亲那句“会好起来的”像一根贯穿全书的红线,从回老家拿面时的鼓励,到创业困境中的支撑,最终升华为一种精神信仰。当作者在四行仓库前触摸弹孔,当他在渭河岸边追忆周秦兴替,历史与现实在此达成奇妙和解。这种“在场式”的书写,让散文集超越了个人回忆的范畴,成为时代精神的微观注脚。

四、文化滋润

“纸上故乡”的文章里展现的是作者作为文化使者的自觉。从考证《诗经》里的渭南故事,到解读寇准罢宴的廉政智慧;从梳理白居易的甘棠情结,到挖掘灞水的历史意象,这些文化探源既是对故乡的深情告白,也是对华夏文明根脉的守护。作者将《诗经》研究融入散文创作,使《穆如清风读诗经》等学术著作与《一切会好起来的》形成互文,这种“文学与国学相结合”的探索,为当代散文开辟了新的表达路径。

在《家乡吃水记》中,从渭河南北两岸取水的艰辛,到自来水通村的喜悦,作者用微型水利史的笔法,记录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生活巨变。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策略,让散文集既有个体生命的温度,又有时代进步的厚度。正如章学锋所言,这是“用文字为苦难岁月举行的加冕礼”,更是对生命韧性的诗意解读。

五、写作伦理

郭发红始终恪守着“文如其人”的创作伦理。他的文字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却因真实而动人;不追求结构上的精巧,却因真诚而厚重。从背馍上学的乡村少年,到下海创业的企业家,再到研读诗经的散文家,身份的转变从未改变他“记录时代、感恩生活”的初心。这种“津津乐道”的创作态度,使他的文字始终保持着泥土的芬芳。

坦荡为真,至诚乃善,朴素即美。在全民阅读率不足60%的当下,这部散文集能引发广泛共鸣,恰恰证明了好作品的标准从未改变:那就是对真善美的永恒追寻。当作者在后记中坦陈作品的不足,这种“自知之明”反而成为创作的动力。正如杨宁所言,写作没有捷径,唯有“勤于动笔、深入思考、广泛阅读”方能精进。

结语

散文是一种发现,发现自己,发现生活,发现时代。《一切会好起来的》像一扇打开的窗,让读者透过渭南的合欢树,看见中国大地上无数普通人的生存图景。那些睡干草铺的夜晚、村头老槐树的年轮、母亲荷包蛋的温度,共同构成了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当我们在文字中触摸到生命的韧性,感受到文化的温度,便会相信:一切真的会好起来。这或许就是文学最本质的力量——它不仅记录时代,更照亮人心;不仅讲述故事,更传递希望。

【作者简介】祁吉寿,渭南师范学院、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渭南市书法家协会顾问,渭南电视台特约评论员。出版《知黑守白》《智慧泉》《心灵触觉》等六本散文集,在《渭南日报》开设专栏一百期。

相关知识

祁吉寿:让读者看见没看到的风景
在春来心中早就把寿华当成了姐姐对待 看见寿华受委屈第一个先看不过去
走最难的路才能看见最美的风景
太后大寿,不料刚看见寿服上的图案,竟直接晕了过去
妈呀我好像看见王子了托马斯吉戈外国帅哥 ​​​~!.
愿远行人都看见最美的风景,愿归来者终等到最美的风景,尤其是你
还有谁没看到赵让直播连线许天奇?
恽寿平的花世界
好久没看到这么吊儿郎当的男主了 这种角色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金润吉,你又火了

网址: 祁吉寿:让读者看见没看到的风景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548014.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