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东:你走了,短篇小说怎么办?
原标题:王开东:你走了,短篇小说怎么办?
当你不再求索于上苍,追慕过往的传说。而是在自己的园子里劳作,挥汗如雨,夜以继日。
未来有一天,你会恍然发现,你一直寻找的传奇,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你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传奇,并且浑然不觉。这个时候,你非常卑微,你感谢上苍,你不在乎什么传奇,你在乎你曾经的劳作。
譬如爱尔兰的灵魂——叶芝,他用一生的时间苦恋着一个女子。
《当你老了》就是最大的证据。这哪里是一首诗,这分明是衰老的叶芝,杜鹃啼血,啼出的不朽挽歌。
在静谧的夜里,叶芝满怀着无望的伤痛,对着白发苍苍的爱人倾诉:
“当你老了,在炉火旁打盹,睡意昏沉……多少人爱慕你青春欢畅的时辰,只有一个人爱你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哎,老了,真是一件丧权辱国的大事;但我们今天不探讨“当你老了”,而想探讨“当你死了”会怎么样。
死去原知万事空,对于死亡,大诗人陶渊明如是悲观,他说: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一个人死了,亲戚或许还要干嚎几声,朋友们早已放歌而归了。死去有什么好说的呢?不过是一抔土回归自然而已。
尽管如此,但要学会放下何其难也。淡泊如一枚老农的刘亮程,也要不断感慨:“有一天,我们曾经的生活需要证明,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甚至预言,当家园废失,我们的双脚必将踏踏实实地走上虚无之途。
每个人对自己的老或死还是非常在意的。但是,死神却不管不顾。他戴着黑色的斗篷,手握着镰刀,收割一茬茬的生命。
于是,我们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无聊之后就是恐惧。我们惧怕那不可知的死后,我们明明知道那以后其实与我们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伊壁鸠鲁说:“死并不可怕,我们在,它就不在。它在,我们就不在。”
对于一个注定无法谋面的死亡,我们怕它作甚?但我们还是放不下,放不下的重要原因,很可能只是我们害怕被忘记。埃及法老不仅把自己变成木乃伊,还要费尽心思地把坟墓造成金字塔,就是想让人记住。但是,诗里说,“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很多人忘记了,我们活着的时候,就如孔乙己,没有你大家也便这么过。凭什么死后会被别人记住呢?如果把被别人记住看成是不朽的话,那么我们凭什么不朽?
你给世界带来过什么?你把什么深深种植在别人乃至后世人的心灵?不管是以梦为马的诗人,还是枕戈待旦的战士,你必须证明你能够配得上被别人记住的那份荣耀。如果你不是一个传奇,凭什么江湖上有你的传说?
四十四岁那一年,契诃夫完成了他最后一部作品《樱桃园》。
樱桃园是一个象征,小斧头咚咚咚的砍伐声,告诉我们每一个人,樱桃园固然充满诗意,但它所代表的时代行将结束。这是最后的樱桃园,这也是最后的契诃夫。
他必须走了。
上帝似乎并没有将契诃夫的归去看成是多么重大的事情。
那天,他听到了契诃夫跨过天堂之门的脚步声,问:“你来了?”
契诃夫说:“我来了。”
上帝只说了一句:“你来了,短篇小说怎么办?”
老实说,我被上帝这个漫不经心的发问镇住了。契诃夫走了,短篇小说怎么办?这就是契诃夫不朽的明证。根本不需要契诃夫回答,而需要未来的人们回答。
未来人们在回答的时候,他们会感到痛苦,他们会记住契诃夫的不朽并且理解他的伟大。
于是,想起第二个有关的故事。
西南联大,有很多顶级的教授。狂人刘文典公开瞧不上沈从文。在沈从文晋升教授的会议上,刘文典勃然大怒,说:“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四百块钱,我该拿四十块钱,朱自清该拿四块钱。沈从文连四毛钱也不值。”
更侮辱的还在后面。有一次,日军空袭昆明,警报响起,大家纷纷跑警报。刘文典忽然看到沈从文也夹杂在拥挤的人流中惊慌奔走,顿时怒上心头。气喘吁吁地冲到沈从文面前大声呵斥:“陈先生跑是为了保存国粹,我跑是为了保存《庄子》,该死的,你跑什么跑啊?”
太侮辱人了,触目惊心。“没有价值”之人,难道连跑警报也不配,活该被炸死?
除了活出自己的价值,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这个方面,我最敬重我的兄弟干国祥。他写过《天虫》,上过《和氏璧》,寓意自己不平凡的一生。还曾写过极其狂妄的一首诗。
生命是一场奢侈的游戏
没有多少人玩得起
而我是这个沙场永远的主角
即便我战死之后
埋在黄土深处的白骨
也会擂响月夜的颦鼓
当我将死时
请发帖给上帝
告诉他
注意安全
有一个叫干国祥的人就要来了
一个警告上帝的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但这真的仅仅是狂妄吗?可不可以看成这是干干对自我最清醒的认知?是最浪漫的酒神精神?是一个无比文化自信的人对世界的宣言?因为他曾努力向世界开出过花来,并且证明它独一无二,无法取代。
温良恭俭让的孔子,本质上也是如此。鲁定公四年,周游列国的孔子,被匡人误认为鲁国恶人阳货,遭到了匡人数天的围攻。当此危急存亡之秋,孔子弦歌不辍,挥洒自如,并说出了震古烁今的名言:“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这段话的意思很简单,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真是;上天如果不想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万古师表的孔子,其文化之担当,何等气魄,何等自信,何等舍我其谁!
《左传》有三不朽之说:其一是立德,其二是立功,其三是立言。但三不朽也有很大的缺点。首先是不朽的内涵,既有正面的不朽,也就有反面的不朽。有人流芳百世,就有人遗臭万年。要命的是,遗臭万年也是万年,坏名声也能带来不朽。
其次,范围比较模糊。比如立德之德、立功之功、立言之言中的“德、功、言”究竟如何界定?
香港中文大学的唐端正先生曾经举过一个例子,说,“我们认定某某人是一个不朽的大英雄,那么,他的母亲呢?没有他的母亲,这个英雄在哪里呢?同样的道理,英雄的厨子呢?如果没有厨子做饭,英雄早饿死了,那么,厨子算不算不朽的英雄?”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胡适提出社会不朽论:“社会的历史是不断的。没有我们的祖宗和那无数的古人,又哪里有今日的我和你?没有今日的我和你,又哪里有将来的后人?没有那无量数的个人,便没有历史。”
明乎此,我们就无须纠结了。唐诗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岁岁年年的人固然是不同的,但年年岁岁的花也只是相似而已,本质上还是不同的。
更重要的是,比花更为可贵的是,我们的生命虽然不在了,作为我们血脉的后人,乃至我们的思想,言说的方式还在。也就是说,属于我们的生命流绝不会干涸,并且一直流淌至千里之外,而且万世永远流淌。
一千五六百年前有一个叫做范缜的人,说了几句话:“神之于形,犹利之于刀;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
这几句话比较逆天,直接否定了神灵的存在,当年受到很多攻击。到了宋朝有个司马光把这几句话记在他的《资治通鉴》里。
一千五六百年之后,有一个11岁的小孩子,偶然看到《资治通鉴》里的这句话,受到极大的震动,以致影响了他一身的思想行事,进而影响了中国无数的国民。这个人的名字叫胡适。
然而那说话的范缜早已死了一千五百年了!
生命的河流流淌着,如网,如织。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怎么办脱口秀》录制延期 职场专场推迟两周见面
唐僧被抛落在凌云渡的尸体谁拿走了?到达灵山的究竟是谁?
高露与靳东的关系 高露与靳东的简介
陈瑶韩东君在一起了吗 陈瑶韩东君有没有在一起了
靳东田雨关系 靳东田雨关系怎么样
马浩东演员 马浩东演员简介
马浩东在哪个学校 马浩东在哪个学校上学
大龄剩男相亲,饭后要求女方买单:我只请漂亮女人吃饭,你不配
东野圭吾:放弃不难,但坚持一定很酷
刘强东案再举行听证会 女方新增惩罚性赔偿要求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