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多梦 常醉青山

原标题:平生多梦 常醉青山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石云先生的诗书仿佛一股清流,触摸着醉意里的人们。他笔下衍生出的那种不可动摇的、清醒的力量,给我们这些读过他诗书的人一种浪漫的精神催发。

石云先生是写古诗的。大约是钟情于书法的缘由,年少时竟没与现代诗结缘。然而,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世事也大抵如此。在他往后的生命里,古诗与书法显然是互相滋养、相得益彰的。这也是他后来与我聊天时常说的:“书写若要进入法度,归根到底还需从读书上下功夫,得接得上传统文化这股子地气。”他多年习学古诗,书法造诣又颇为深厚。而我一直写现代诗,在古诗方面,自然不是我能妄谈的。但石云先生近期在读“南画”时所写的一系列古诗所要表达的东西却是我喜欢的,且想写点什么的。姑且将随即所写的内容称作一种自以为是的解读吧。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今人读古人的笔墨时,难免不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判断。但倘若技艺精湛,穿越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当事人面对面时,倒也不难触摸古人的精神底色。

“一叶苍波横绝寂,四山飞鸟入林松。渔翁浅梦三杯酒,鼓棹高歌落日红。”(《读吴镇梅花道人》)。

那就走吧,抛开红尘旧事。山中有树,有草,有花,有石头……离山顶还远,坐下歇歇。头顶鸟飞,脚下水流,多么令人心旷神怡。顺水而下,豁然开朗。几杯酒下肚就能舒怀,露湿秋香,仿佛又置身于往事中。可又终抵不过这绝壁松柏倒倚、落日赤红。几世的修行,才能抵达这旷达之境?

“阿翁不惧天涯远,何处花汀不是家?”(《读吴镇芦花寒雁图》);“空亭不染尘间事,相对坡前古木看。”(《读倪云林江亭山色图)》。

世间洒脱之人,能以天为盖地为庐,随处即住。又像是一壶沸腾之水,且等它的性子缓缓。再等等,就听得到这山中幽静、斜阳带蝉。不如不去多想,最怕平添,留不住这诗的初心。

“深恐流云留不住,掩扉独坐屋中央。”(《读文征明林榭煎茶图》);“莫道秋山生意少,疏林不语向心寻。”(《读倪瓒容膝斋图轴》)。

独对青山白云,潺潺溪水。心若能安,自与山林相对笑。所以才有“道复逍遥多意趣,浑然忘象此山中”;“堂前屋后皆风景,懒写名山与大川”的无相真如之境,可谓袖手旁观,自得风流。

没有精神内守之气,断然是读不懂古人的。一个人淡泊从容去面对这个世间,少思寡欲,无欲无求,才能在平静的理性中找到充分的感性。而石云先生正是这样的人。这样一个风清骨俊的人出现在你身旁,必然是要加重清醒的分量。

又如他在《读金农风雨归舟图》里写道:“平生多梦江天阔,常醉青山座座高。”有酒香迎鼻,有天地可走,风神潇洒,不滞于物。如此豁达的态度将直接影响着他的诗书,心手相应,终抵澄明之境。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别让我一个人醉歌词 歌曲别让我一个人醉歌词
毫不避讳的台湾电影,将舞女背后的醉梦人生,扒开来给你看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一代风尘才女身上的五个标签
常来啊 教你的东西还有跟多
青山啊,那个最初被你嫌弃爱哭的女孩……
夜雨丨耕夫:青山作证见坚贞(组诗)
吕青山即将高升,不料却曝光隐藏10年丑闻,梅晓歌惊呆
梅晓歌生父霸气登场,怪不得吕青山下台,背景太逆天
『千家风采』钟克宏七律选(四)
七绝 秋梦凉(外诗词七首)

网址: 平生多梦 常醉青山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57468.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