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 | “创造、劳动、生长”

原标题:哲思 | “创造、劳动、生长”

哲思 | “创造、劳动、生长”

点击 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

▋哲思

人文与道德必然是在天、地、人、我、万物之间才能够长育出来的。

原文 :《“创造、劳动、生长”》

作者 |台湾元亨书院院长 林安梧

图片 |网络

汉字的“人”,一撇一捺,像一个人站着,自自然然的。这个“人”字,它有个身躯,基本上并没有强调那双手。要是把“双手”强调了,拉开了,这就叫作“大”。这个“大”字继续往上顶,顶到最高,叫作“天”。“人而大,大而天”。人所踩的是地,所顶的是天,再把人的脚收齐了,站好了,把“地”强调出来了,人就接地气,通天道,而中间手拉开来,这不是贯通着天地人吗?这就成了“王”字。

“人法地,地法天”,“天、地、人”三才就构成了“道”;“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道家的论述。老子说:“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又“三才者,天地人”,这是《三字经》的论法,也是最普遍、最简要的论法。

人居于天地之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成于天”。人生来就与其他动物、植物,飞的、潜的,木头、石头,乃至其他种种,是不同的。其他生物或物质是自然生成。人虽也是自然生成,然而生成之后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人不只是被生成,而且被赋予了一个更为重要的任务——人要参赞天地之化育,参者,参与也,赞者,助成也。用王夫之的话,人不只是有“天明”,而且有“己明”。“天明”是自然之明,是属于本能本知的,而“己明”之“明”,是明觉之明、觉性之明。觉性之明具有良知良能。“良知者,知良也;良能者,能良也。”所以人活在这个世间,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是和其他动物不同的。从这里来说,人要好好去体会整个天地的声音,去理解“生生”的动能。以生生的动能来启发自己,教养自己,而进入到一个人文的“再创造”,而不能只是自然的生成。

在《易经》的卦序安排里,先讲天地“乾、坤”,后讲“屯、蒙”,“屯卦”讲的是“诞生的艰难”,而蒙卦则是讲“教育”的重要。大道生出了天地,天地生有万物,万物中有人。而人须得教养、学习,得到启蒙而觉性发,开始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人,非常重要的,就得参赞天地之化育,要去了解生生,了解生生之理,了解自然生生之理。

了解大自然生生之理,养成了、育成了一个新的人文。人文的生生,是由人而文,以人文来诠释这个世界,并且在这过程里,“创造、劳动、生长”。《易经》中“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我们愿意说:道德的发生,其实就是从这里开始的。“道生之,德蓄之”,“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成之者性”。

存在(道)“律动”发展着,人在参赞中“实践”着,在文化教养的“习成”中继承着、延续着他的文化。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人文与道德必然是在天、地、人、我、万物之间才能够长育出来的。因此,人不能只是被安排,参赞天地之化育,才能起现道德,才能谈“天人合德”。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838期第6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拓展阅读

马克思主义研究 | “高阶自动化”排斥与重塑劳动

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先验的人本主义思辨,还是哲学革命的发动?| 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懂得感恩,生命自然向上生长
人类文明创造的万千哲理,为什么我只认它?其余都是“心灵鸡汤”
张庭TST公司因劳动纠纷被起诉 陶虹任其公司董事
“中国梦·劳动美——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吉林省职工书画摄影展引发观展热潮
室内养“3种竹”,叶片翠绿、生长速度快,花开富贵、四季平安!
摊牌了,日文是我创造的
努力自我更新,永远向阳生长
《夏洛特烦恼》演员刘金回应争议 表示自己混得一点不惨
李光洁《野蛮生长》首发预告 与赵丽颖搭档演绎情侣
创造101出道名单 这个节目由谁出品

网址: 哲思 | “创造、劳动、生长”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57635.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