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国才有家

原标题:有国才有家

北大附中初三(6)班 杜雨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四世同堂象征着家庭美满、人丁兴旺,是《四世同堂》这部小说中祁老人最大的追求。然而,当平静的生活被战争打破,若仍只顾家不顾国,结局必然是不幸的。祁家的遭遇,再次告诉了人们有国才有家的道理。

老舍先生借富善先生之口评论道:“在这奇怪的一家子里,似乎每个人都忠于他的时代,同时又不激烈地拒绝别人的时代。”祁家三代人组成了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祁老人,饱经沧桑,安分守己一辈子却难逃时代的厄运;祁天佑,布店掌柜,在父亲的教导下成长为一个敦厚良善的中国人;祁天佑的三个儿子成为当时社会上三种人的代表,瑞宣代表着想要救亡图存却被家庭束缚、饱受煎熬的忠志之士,瑞丰代表着不知廉耻向外敌出卖灵魂的汉奸,瑞全代表着满腔热血、敢于反抗斗争的新青年。

老舍先生把祁瑞宣和他的邻居们当作主角,向读者展现了北平老百姓们在抗战期间度过的日子。读者可能会像瑞宣一样感到憋屈:面对日本人的侵略,为什么不敢站出来反抗?因为他们不仅怕丢命,更怕自己死后无人照料家人。在他们狭隘的认知中,家才是触手可及的,家的优先级大于国。他们当然恨日本人,当然爱自己的祖国,但只要家人还活着,哪怕以最不堪的姿态活着,家人便是他们妥协投降的借口。但残酷的现实让他们渐渐明白,国破家必亡。因此,祁瑞宣最后从妥协和忍让中挣脱出来,走上了一条殊死抵抗的道路,实现了从忍耐、顺从到挺身反抗的巨大转变。

作为一部群像小说,对人物全面立体的刻画可以说是《四世同堂》被奉为经典的一大原因,书中蕴含的家国道理更是让我深受启发。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有国才有家
香港演员吴启华回忆赴英留学时受歧视经历,感慨“有国才有家”
李连杰:美国人很纳闷!为什么中国人说先有“国”后有“家”!
一枝一叶总关情——电视剧《家国纪事》观后感
著名作家唐国明开创半途主义的鹅毛诗10首:家在天空,家在远方,家在大街小巷
黄天骥《唐诗三百年》新书分享会:解读唐诗中的家国情怀
国家的歌词 国家的歌词是什么
清明追思因死难,家国永念此时艰
著名作曲家姚峰:以时代为灵感传递家国情怀
大型融媒音乐史诗剧《范蠡》观感——一位2500年前中国智者的家国情怀

网址: 有国才有家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59166.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