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因为“被男性伤害过”,才成为女性主义者
原标题:不是因为“被男性伤害过”,才成为女性主义者
↑ 为防走失,可点击公号名,右上角「设为星标」
㊟《革命之路》
日本学者上野千鹤子在 B 站的对谈,从北大宿舍抛出的第一个问题起就显露出双方认知的裂痕:“(不结婚)缘起是被男性伤害过吗?”
结婚和当一个女性主义者,有冲突吗?不结婚是否是为了免于男性的伤害?怎样建立自主性,找到认可的来源?其实,这些问题在上野老师与日本作家铃木凉美的信件往来《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来书简》中都有更彻底、更爽快的讨论。
我们分享了《始于极限》中的五段选摘,有的是上野老师的论述,有的是她与铃木凉美往来的节选,希望大家都能像她所说的那样,“不糊弄自己”地活着。
《始于极限:
女性主义往复书简》
(节选)
作者:[日] 上野千鹤子 / [日] 铃木凉美
01
上野千鹤子:
我的年岁几乎是你的两倍。也许我接下来要说的话听起来有些高高在上,可我还是要说。正视自己的伤痛吧。痛了就喊痛。人的尊严就从这里开始。要对自己诚实,不要欺骗自己。一个人若是不能相信和尊重自己的经历和感觉,又怎么可能相信和尊重别人的经历和感觉呢?(所以我才在上一封信里写道:自称受害者不是软弱的表现,反而是强大的证明。)
㊟《旺达》
02
铃木凉美:
母亲平日发表的言论与看法显然带有自由派色彩,很是冠冕堂皇,但我感觉在那种环境下,母亲似乎有点瞧不起她周围的家庭主妇。尽管没有具体说过轻蔑的话,但她至少会把家长会上遇到的家庭主妇称为“那群妈妈”,好像不认为“那群妈妈”和她是一样的女性。在讨论时,母亲把自己和她们都归入“女性”的范畴,而在私生活中,她却把她们当作完全不同于自己的生物来对待,这是一种狡猾的做法。在父亲成为全职讲师后的一段时间里,她也专心抚养孩子,顺便做些零碎的笔译工作,但她肯定没把自己当成家庭主妇。她很抵触“太太”这个词,但我不认为她是觉得这个词本身有歧视女性的含义。她恐怕是认为“太太”是“那群妈妈”专用的称呼,不应该用在她身上。她嘴上否定一切歧视,但我感觉她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歧视情结,想要与“那群妈妈”划清界限。
上野千鹤子:
人是复杂的。我从未见过你的母亲,也不太想根据零碎的信息对她进行类型化的描述,不过让你感到费解的那一系列行为,都是聪慧的精英女性常会采用的生存策略,即“我跟她们不一样”。不同于广大同龄女性,你的母亲受过高等教育,对自己的智识能力抱有自信且颇感自豪。即便已经结婚生子,她仍然觉得自己与那些“寻常的家庭主妇”是“不一样”的。置身高学历精英云集的学术会议时,她也认为自己和只会死读书的优等生型女性学者“不一样”。你母亲的研究方向是儿童文学。就生存策略而言,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在这样一个女性学者占绝大多数的研究领域,她不必与男性竞争,旁人也不会质疑她“喜欢孩子”的“母性”。
㊟《82年生的金智英》
03
上野千鹤子:
再补充一下,恋爱绝不是死死捍卫自我界限的游戏,而是通过狠狠品味与自己不同的他人的反应,同时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也能确认“他人与自己存在绝对的隔绝”,“我们永远无法拥有或控制他人”。恋爱非但没有使人与人相融,反而引领我们走向孤独。而这种孤独是多么畅快。我曾写过这样一句话:“所谓成熟,就是提高他人在你心中的吃水线。”正是通过这种“殊死搏斗”,我才能对他人更加宽容。
就算不进行这种野蛮的行为,人也能活下去,也可以做爱,也可以组建家庭。我曾怀疑许多结婚生子的女性是否真的是异性恋。(除去经济上的依赖)她们在心理上对丈夫几乎毫无依赖,而且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具有性属性。她们应对方的要求发生性关系,按照习俗和规范结婚生子、成为母亲,但我不知道她们是否曾为了成为女人而迫切地需要男人。我甚至觉得,男人需要女人来成为男人,可许多女人似乎并不像他们那样需要男人。
㊟《曼哈顿》
04
铃木凉美:
我这个年纪的女性步入婚姻应该主要是为了解决经济和育儿问题,但尽管可以在婚姻框架之外解决这些问题,还是有多到出乎意料的人认为“结婚”二字象征的东西更有吸引力。当然,我没有任何理由反对同性婚姻或夫妇别姓,但看到这些试图扩大婚姻外延的讨论,我不禁琢磨:大家就这么想得到“已婚者”这个头衔吗?萨特-波伏瓦式的事实婚姻在法国等国已经得到制度方面的保障,但在日本,至少像构建婚姻的下位制度【1】等实际问题仍少有人关心,讨论总体倾向于对婚姻这一传统制度的灵活运用。说实话,我觉得这有些奇怪。在现阶段,不结婚确实会在社会层面上产生种种不便,特别是在育儿方面,不结婚就是决定性的不利条件。可让我纳闷的是,为什么不把重点放在解决这些不便上,而是想方设法让许多没结婚的人能够结婚呢?
我感觉您对结婚的态度一直都比较坚定,您在每个时代的发言都明确表示了“无意结婚”的立场。不过看过您最近的采访记录后,我将您不结婚的主要理由理解为“结婚意味着放弃自由”。但仔细观察日本夫妻的现状,很多只是徒有其表的契约关系,放弃了性的专属性。您没有选择姑且为了方便而结婚,以消除种种不便,再在婚后保持自由,而是坚持不走进婚姻制度,不知您是不是还有什么其他的理由。
上野千鹤子:
毕业生要结婚的时候,总是战战兢兢地来跟我报喜。而且没人请我参加婚礼,因为大家都认定“反正老师您是不会赏光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不祝福他们。遇到一个合适的人,心甘情愿与之构筑稳定的关系,愿意让对方参与自己的人生,也愿意卷入对方的人生……人活一辈子,这样的机会屈指可数。所以我会告诉他们“恭喜你遇到了足够好的人,你很幸运”。
至于婚姻没有消亡的理由……据我暗中观察,那也许是充分认识到婚姻脆弱之后的自我保护心理。如今的年轻人很清楚,无论他们在神明面前许下多少誓言,婚姻都脆弱易碎。今时今日,三分之一的夫妻会以离婚收场。正如你所写的那样,我也认为“这是因为婚姻之外的互助选项实在太少了”。
㊟《婚姻故事》
……
只要婚姻还是如此“理所当然”的习俗,结了婚的人就不需要回答“为什么结婚”,唯有置身于婚姻之外的人会被反复问及“为什么不结婚”。在我看来,结婚才需要痛下决心,不结婚只是拖延做决定的结果罢了。所以,问那些做出决定的人为什么结婚,似乎才是理所当然。
我选择不结婚的部分原因是不想用契约束缚人际关系。不过说得再酷一点的话,也是因为我不想为自己的人生上任何形式的“保险”。尽管这种保险其实只有一纸空文,根本靠不住,大家也见证了无数次,可还是有人想要抓住这根救命稻草。我倒也无意否定他们的想法。
05
铃木凉美:
其实在我看来,人们挂在嘴边的所谓恋爱本就很牵强,因为一方是通过少女漫画学习恋爱的女人,另一方则是通过AV学习性的男人,这样两个人要在不同的语境下“分享”同一个空间,想方设法将对方拽进自己的语境,这未免也太强人所难了。您在信中以《死之棘》为例,指出“在恋爱这种游戏中,女人的赌注和男人的赌注从来都不对等”。要我说,那岂止是不对等,根本是完全不同。AV中的女演员是男人的玩具,但在少女漫画中,爱情是满足认可欲求的唯一工具。您说我在书里经常提到的“交往”一词令人费解,而在少女漫画中,交往意味着“恋爱的圆满实现”,“平凡的我”将因此成为“特别的我”,所以渴望交往的女人想要什么也就不难想象了。
走过一个世纪的少女漫画也日趋多样化了,但有一点没怎么变,那就是:恋爱至高无上,它是让人变得特别的机会,是满足认可欲求的机会。它以浪漫爱意识形态为基础,在与世隔绝的虚拟世界中演化成了与现实恋爱似是而非的东西,其结构类似于男人爱看的超级英雄故事,好比“被蜘蛛咬了的人突然变成蜘蛛侠”。即使浪漫爱意识形态已经土崩瓦解,少女漫画仍然由女性绘制,再由女性消费。我书中的人物之所以渴望“交往”,大概也是因为她们在少女漫画中体验到了强烈的自我肯定感,却没能在别处找到足以超越这种感觉并满足其认可欲求的故事。
㊟漫改剧《一吻定情》
上野千鹤子:
说回认可吧。社会认可最明显的标准莫过于金钱。但听说男性自我效能感(通俗地说就是“老子天下第一”的意识)的首要指标是挣钱能力时,我被他们的单纯惊得说不出话来。女性的首要指标大概是婚姻吧,身处同性友爱社会中的女人会抢夺所谓的指定席位,而这个“正妻地位”极难放弃的原因恐怕不只是经济上的依赖,更多是害怕失去这种社会认可。这也就解释了“男人愿意为自己花多少钱”为什么会成为衡量认可的指标。我不记得你是不是在某篇文章里提过,曾经有个男人愿意一晚上为你花掉一百万,这件事给了你尊严,成了你日后人生的精神支柱。
要说读完那一段的感想,我想引用一下《别扭女子》的文库版解读。那篇解读是别扭女子热潮的带头人雨宫麻美亲自请我撰写的。
别为了一点小钱脱下内裤。别对不喜欢的男人张开双腿。别因为男人的奉承就在人前脱光衣服。别误以为在人前脱光这种小事会改变你的人生。别为了得到男人的赞赏当着别人的面上床。别因为某个自私的男人对你心生情欲就得意扬扬。别靠男人给的认可活下去。别用笑容回应男人的麻木不仁。别封印自己的情绪。还有……别再轻贱自己了。【2】
说起来,女性主义一直主张的就是“我不需要男人的认可也能做好我自己”,我的价值由我创造。眼看着年轻女性研读“斩男妆”和“斩男穿搭”指南,为了通往婚姻的交往机会而眼红,我是真心觉得可悲。难道女性直到今天还无法靠自己的力量获得认可吗?
最后还是聊回《爱的艺术》吧。顾名思义,认可欲求是一种被动的欲求,即“想要被认可”和“想要被爱”。而弗洛姆明确指出,爱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而积极主动的行为正是自主的标志。如此想来,世间最有意义的行为不正是不求回报的付出吗?这种行为的回报不来自他人,而来自我们自己。
注释:
【1】指在异性恋登记婚姻之外,为事实婚姻、同性恋伴侣等提供法律保障的补充性制度。
【2】上野千鹤子,《别扭女子的当事人研究》,收录于《发情装置(新版)》,岩波现代文库,2015 年。
(本文摘自《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
有删减,由新经典文化提供)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不是因为“被男性伤害过”,才成为女性主义者
结婚和当一个女性主义者,有冲突吗?
不是因为寂寞才想你歌词 不是因为寂寞才想你整首歌词
当一个女人被伤害了,会有以下表现,希望男人能明白
每一位女性都是生活的幸存者 | 知书No.174
一些成年男性的正常饭量(不是)
改掉所有的缺点才叫“自信”吗?(完美主义者必看)
《明天,我会成为谁的女友》:“情绪价值”的陷阱
电影《绝望主夫》关怀家庭主妇困境 呼吁观众看见女性力量
尼采是不是虚无主义者?|刘擎荐书《虚无主义》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