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过上自由生活的人,真的应该尽早做到这一点
原标题:想要过上自由生活的人,真的应该尽早做到这一点
最近和朋友聊天,感觉他情绪很低落,他说以前疫情时期感觉不自由,想去的地方不能去,想做的事情也因为“非必要”而不得不取消,但好歹有个盼头,觉得恢复正常以后就好了。
但现在疫情渐渐过去,他发现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自己竟还是一种“被困住”的状态,不知道该怎么挣脱出来……
有人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感到“不自由”是当下很多人的常态,解封后的生活似乎并没有期望中的改变,依然不得不遵循生活的条条框框,四面八方的压力让人喘不过气来。
那么,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自由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才能实现自由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自由”。
不自由,可能是因为还没有「自治」
现代社会中很多人都过着比长辈们更优渥的生活,更高的学历、更好的工作、更美满的家庭,但却并不比以前的人们感觉更幸福,只觉得自己像棋子一样被控制,压抑而无助,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很多人对自由的看法就是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才是自由,比如可以任性选择不被社会推崇的生活。
然而,即使这样做,停下来思考时,依然会发现自己好像一直处在很紧绷的状态,听不得别人质疑自己的生活;心底也总是隐隐有一层空虚和脆弱,担心眼前的生活方式无法带来好的结果。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问:按照标准和不按标准生活,好像都不自由,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呢?
苏珊·奈曼在《为什么长大?》里这样写道:
“自由不只是你被允许做什么事,自由是你遵守你为自己设定的准则的能力。自由不能被简单地看成是做你现在想做的任何事;那样的话你会被任何一时的兴致和一闪而过的念头奴役。真正的自由意味着控制你的整个生活,学会做计划、承诺和决定,为你的行为结果负责。”
其实,心理学家早已发现, 真正的「自由」或许并非无拘无束,它的前提和关键是实现「自治」。
自治,意味着一个人做选择和采取行动时,经由“真实的自我”进行过调节和管理(Ryan & Deci, 2004)。换句话说,一个人的生活是由自我真实的意愿和价值观在驱使,自己也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时,就是处于自治的状态。
但是,自治不代表你要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状态里,只从自己的视角做决定。比如,择业时听从前辈的建议,选择定居城市时考虑伴侣的意见,不意味着你就是不自治的。
自治是平衡考虑了社会期望和自己的个人追求之后的选择。只要你在接受外界的影响时,进行了充分的反思,并选择接受了其中你认为是对的、好的部分,你的自治就没有被破坏。真正破坏自治的,是对外界影响的盲从,或不假思索的拒绝。
「自治」,如何带来自由?
虽然在心理学中,自治的重要性很少被深入讨论,但自治是个体发展中一个深刻而核心的课题。当一个人实现了自治后,ta在生活中会有以下4种具体感受,而这些感受正是我们常常说的「自由」的前提和关键所在——
感受一:体验到更大的生活自主权
自治的核心就是个体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当一个人处在自治的状态下时,ta对他人的反应有自己的理解和成熟的内化逻辑,不会一味根据外部标准或他人的眼光开展生活(Ricoeur, 1966),可以根据自我真实的意愿和价值观做出决定,体验到生活的自主权。
而不自治的人,ta因为缺乏自己的理解和思考、难以形成内化逻辑,导致很难做出“自己的决定”,总感觉生活是被外界操控和左右的。
感受二:体验到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指的是我们对自己能力的信任程度,也决定着我们对目标的实现程度。 自治的人相信并且感受得到,人生可以由自己掌控,能够体验到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
Ta们相信,只要自己行动起来,就能有效地推动一个个目标的实现(Lancer, 2012),从而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前进。即便短暂地陷入迷茫,也不会被动地接受,而是选择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走出困境,重新建立生活的秩序。
感受三:体验到更高水平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长远看来,自治能让人达到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因为ta们根据自己的内心需求做出生活的决策,对ta们的健康水平、生活效率等都产生积极的正反馈。自治的人也善于觉察、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在这个基础上学会自我满足,从而拥有更自由自在的人生(Ryan & Deci, 2004; Houston, 2020)。
感受四:对各种生活体验都是接纳的,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一个自治的人,对于由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体验,都能做到接纳,并保持全面的反思——以此更充分地探索和了解自己(Weinstein et al., 2011)。比如,遭遇不好的结果时,自治的人能够反思,是哪些因素导致自己做出当前的决策,以便在下一次做出更好的选择,实现自己最大的潜能。
我们该如何通过「自治」,
走向幸福与自由的人生?
自治是复杂的,它并不必然带来愉悦,你要为你的选择承担全部责任,不再有他人可以作为借口。所以,自治或许会给人生带来更多的压力,实践它需要勇气。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倡导自治,因为根据真实的自我选择、行动,为自我的行为和选择负责,能让我们获得存在的重要体验: 我是我存在的中心(at the center of our existence),我能为我这一生负责。这是走向幸福与自由的人生最坚实的基石。
那么,我们该如何实现自治的状态?
第一步: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区分“外部标准”和“内在需求”
只有那些源于你自身想法的目标,才是最契合于你自身情况和实际能力的。“内在需求”不仅可以激发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还能让你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如果你习惯了根据“外部标准”行事,难以区分社会期望和自身想法,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或许可以帮助到你——
如果不考虑外部条件的话,我理想的工作/感情/生活状态……是什么? 我现在选择的生活方式,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我的内心对理想生活的定义? 是什么让我接受了那些不符合理想的部分?是我的某些价值观、当下真实的需要、某些思维定势,或是他人的期待?第二步:将「情绪」作为线索,打破生活的惯性
有时候,我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却很难在具体的行为上做出改变。惯性思维往往是我们自治的阻碍,因为它让我们不是基于“此时此地真实的自己”,而是基于“我们以为的自己”来做出选择(Tartakovsky, 2018)。
打破生活的惯性的关键在于,以自己的情绪为线索,觉察自己的真实的想法。客观分析做出选择后,你的感受和情绪是什么,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反思,达到自治的状态。
第三步:从小事做起,问自己“我想怎么样?”
一开始就在学业、事业、亲密关系等重大人生事件上做出自治的选择,可能会带来不小的压力。建议你先从小事开始尝试自治,比如今天穿什么、假期去哪儿玩、晚上吃什么等等。
从小事中积累经验,学会问自己“我想怎么样?”而不是“哪个选择更恰当”,逐渐懂得如何根据真实的自我做决定(Tartakovsky,2018)。当日常生活中的自治成为习惯,我们才可能在重大选择前,也有自治的勇气和能力。
当你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上做到自治时,也许你会发现,生活正在通往你所希望的自由。
是啊,真正的自由其实是内心的自由,这种“自治”的状态不是无拘无束,也不是纯粹享乐主义,而是能够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能够对当下感到知足的同时又不失继续前行的动力,能够对酸甜苦辣的生活体验保持接纳的态度,并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如果用一个比喻来描述这种“自由生长”的感觉,脑海中会浮现春天万物复苏时,森林里接受丰沛雨水变得郁郁葱葱的植物们的画面。它们经历了寒冬的考验,洗去了一身疲惫,在春天里不断汲取着养分,努力伸展枝桠长成最真实、最饱满的模样。它们即是我们。
“自由到底是什么?或许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数 。”
2023年我们迎来了暌违三年之久的“自由”,KnowYourself也联合派悦坊一起推出了一款非常应景的蛋糕—— “自由生长”牛油果芒果椰香蛋糕”。
这款蛋糕属于派悦坊新推出的“许愿系列”,希望大家每一次的生日都能许下一个愿望,希望每一次的生日都有派派的蛋糕陪在你身边。
蛋糕顶部的手工巧克力刨花化作了春天的泥土,每一根独一无二的树枝由精准加热到32℃的巧克力浸入冰水成型。蛋糕的侧面是用油画刀一片一片画上了绿色奶油椰子树叶,并配上精心绘制的枝条串联。
即使使用了3种热带水果,仍旧做到了清新、轻甜的口感。三重芒果果酱蛰伏在椰子天使戚风里,等待舌尖自由的信号一起即刻燎原。
我们也带来了专属KY粉丝的优惠活动,长按二维码即可领取。
在3月KnowYourself x 派悦坊的联名茶会中,也可以品尝到 “自由生长”牛油果芒果椰香蛋糕。现在就许下这个生日愿望吧!希望心之所向,步履已往。
References:
Houston, E. (2020). 21 Self-Determination Skills and Activities to Utilize Today. Positivepsychology.
Lancer, D. (2012). Put the I in independence.
Ricoeur, P(1950, 1966). Freedom and nature: The voluntary and the involuntary, trans. Erazim Kohak. Evanston: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Ryan, R. M., & Deci, E. L. (2004). Autonomy is no illusion. Handbook of experimentalexistential psychology, 455-481.
Tartakovsky, M. (2018). 6 Ways to Become More Independent, Less Codependent. psychcentral.
Weinstein, N.,Deci, E., & Ryan, R. M. (2011). Motivational determinants of integratingpositive and negative past identiti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 100, 527–544.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想要过上自由生活的人,真的应该尽早做到这一点
人过60,只要能做到这几点,就是聪明之举
以不变应万变,才能过上波澜不惊的生活
一个人开始走下坡路时,会有四个明显的表现,请尽早做好调整
人过五十,想要过得越来越顺,只需做到以下四点,这才是真的聪明
张继科与女友已经过上老夫老妻的生活!
女人,想要越过越幸福,只需做好以下这五点
生活应该放松,别给自己太多压力
很多时候,你过得不好,不是因为穷,而是因为这一点
请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