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怀明:大器晚成——沈家本平凡而不平淡的人生

原标题:苗怀明:大器晚成——沈家本平凡而不平淡的人生

人的资质、出身、经历各有不同,出道成名的时间自然也就有早有晚,如果较之通常情况晚上十数年乃至数十年,就可以称作大器晚成。当然这只是个含糊的说法,到底人晚到什么程度成名才叫大器晚成,并没有谁去做硬性的规定,每个人拥有天赋、机遇的情况各异,出名成家的年龄也就没有固定的标准。

沈家本塑像

不过生活自身的魅力也正在于此,大器晚成这种富有戏剧性的人生经历不仅让我们这些普通人领略了平凡人生的神奇和诱惑,而且给了我们一个摆脱平庸生活的希望和借口。

读李贵连先生的《沈家本传》一书,对大器晚成这个词有了一些更为感性的理解和体会。

尽管沈家本这个名字对一般人来讲颇有些陌生,不过但凡对中国近代历史有较深了解者都知道,这位老先生在晚清政坛上可是一位了不得的风云人物,他曾担任清廷钦定的修律大臣,主持修撰新法,中国第一批具有现代色彩的法律就出自他的手下;他又有很好的学问,精通法律,著述等身,既是中国传统法学的集大成者,同时又开中国现代法律一代新风的先驱者,是中国法律从传统走向现代化之旅的奠基人。

《沈家本评传》增补版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这位有着不朽业绩大学者的人生经历却相当平凡,没有多少值得一说的传奇故事。在六十二岁之前,他的生活基本上可以用“不如意”这三个字来概括,无论是仕途还是学业。

沈家本虽然也曾有过少年得志的短暂喜悦,很早就在乡试中奏捷,但很快,他便长时间地陷入科考的怪圈中,整整有十八年,他都在为获得更进一步的科举功名而努力。

后来总算遂了心愿,但在其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不过只是大清帝国刑部里一位精通律例的普通公务员,在烦琐忙碌的公务活动中进行着人生的消耗或积累。

《沈家本年谱长编》

和蒲松龄等人一样,沈家本一生中的大部分光阴就这样被白白消耗掉了,如果清政府也像现在一样实施六十岁退休制度的话,沈家本也就失去了大器晚成的机会,恐怕如今也就不会有这么多学者如此关注他了。

这就是沈家本平凡而不平淡的人生。直到六十多岁时,他才获得重用,被任命为修律大臣,施展抱负,终成一代律学名家。总的算起来,命运只给沈家本留了十年的时间来实现个人的价值。

《钦定大清现行刑律》

匆匆而过的十年相对于先前漫长的六十年,正好是后者的六分之一,时间确实是短暂了些,但对精通律学、富有司法经验的沈家本来讲,这已经够了,他毕竟最终等到了这个难得的实现人生抱负的机会,比起那些沉郁终生仍默默无闻者还算幸运。

正是这十年兢兢业业、卓有成效的工作成就了沈家本,使他在中国法律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也正是这十年的辉煌,使先前寂寞等待中的漫长六十年获得了价值。对沈家本来说,人生不虚此生。

《沈家本文献辑刊》

六十二岁,照常理应该是追忆和总结人生的年龄,但它却成了沈家本人生辉煌阶段的开始。如此之晚的大器晚成真可谓空前绝后,后世能够与之媲美的大概只有画家齐白石等极少数人。

在笔者看来,少年得志固然让人羡慕,大器晚成则更令人钦佩,因为前者有不少天赋和机遇的成分,这是无法以个人之力得到的,而后者则纯然靠个人后天的努力和坚持。能够到六十多岁而仍然不放弃,终于等到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这并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也许这就是伟人和庸人的一道分水岭。

《沈家本全集》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人刚过四十岁甚至是三十多岁就老气横秋,放弃了人生该有的冲刺,将自己此生无法实现的梦想强迫让子女去实现,变着花样折腾孩子。这样,即使是有朝一日天上掉馅饼,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恐怕也会因才疏学浅而无法胜任。

可见,人的命运不到最后一刻实在是很难说的,不要轻言放弃,要甘于在寂寞中等待,在等待中把握机会。当然,这种等待也很可能是没有结果的,不是谁都能成为沈家本,不能把沈家本的经历仅仅作为一个简单的心灵鸡汤故事。

沈家本纪念馆

大器晚成并不是人生的一种常态,也没法去刻意学习模仿,但沈家本的人生经历还是可以给那些到了收获年纪却依然没有成就感的人们一点点信心和安慰。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苗怀明主编:《红楼前梦——曹雪芹未写的人生传奇》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文/吴晓明
沈家大娘子怀孕,肚子一天比一天大,明兰看了羡慕的不得了
先苦后甜,大器晚成的星座,只要坚持不放弃,成功是迟早的事儿
苗怀明:重读余英时《红楼梦的两个世界》
苗怀明:重读唐德刚《曹雪芹底“文化冲突”》
苗怀明:重读邓云乡《红楼风俗谭》
26年的流浪,7天的短暂回归,沈巍加油!
什么样的人能大器晚成
我们伸向万象人生的手,是平凡岁月,也是一万种耀眼的理想之光!

网址: 苗怀明:大器晚成——沈家本平凡而不平淡的人生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61343.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