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基层找市场——传统戏赢来新春“开门红”

原标题:下基层找市场——传统戏赢来新春“开门红”

下基层找市场——传统戏赢来新春“开门红”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

新年伊始,春节档电影《满江红》一曲配乐“豫剧摇滚”火爆出圈,豫剧也随之迎来了红红火火的线下演出。

2月20日上午,河南豫剧院青年团在安阳滑县大寨乡大正村上演经典好戏《穆桂英挂帅》,吸引万余名观众到场观看,现场挤得水泄不通。

无独有偶。就在几天前,河南豫剧院二团于2月12日-15日在漯河市黑龙潭镇老应村进行演出时,同样是场场爆满,周边百十公里之外的戏迷赶来看戏,村子外的车辆停了好几里路。

同一时间,河南豫剧院一团奔赴河北沙河市桥东办事处高村上演5天10场的精彩大戏,燃爆现场,演出观众人数每场都有2万人左右,吸引了不少网红主播现场直播。

全省各地豫剧团活跃在中原大地热情上演拿手好戏,处处梆子声声,人山人海。

当前,豫剧热度持续升温,演出照片、视频刷屏微信朋友圈,相关话题频频上榜抖音、快手等各大平台热榜,引发全网关注,豫剧再度火爆出圈。网友纷纷留言:“多久没看见这场景了”、“这是烟火气、是幸福感,是熟悉又动听的乡音,亦是美好的回忆!”……

“演出期间,老应村村里村外人挤人,每天数万观众聚集这里,现场锣鼓声声,琴弦悠扬,人声鼎沸,真是太热闹了。”河南豫剧院二团工作人员裴鹏举说,不仅老应村周边村庄的村民去看戏,周口、许昌、平顶山的戏迷们也来了,甚至安阳和外省的戏迷也闻讯后驱车几百公里而来,冒风雨、抗严寒,围聚在舞台前认真看戏,此情此景让演职人员既兴奋又感动。

裴鹏举说,通常下午两点半的演出,一点多就坐满了,甚至有些戏迷中午不离席,就简单吃点干粮。很多人专门开车来看,但开车根本进不了村,汽车在村外排了几里地,大家也不嫌辛苦走路到现场,这就是传统戏曲的魅力!

“终于又有戏看了!”“省里来的名家名团演出就是不一样,舞美大气,乐队规矩,就是好看!”台下观众交头接耳的言语中总是透露着按捺不住的兴奋与激动。

带队到河北演出的河南豫剧院一团党总支书记李少宾,亲历现场观众如火般的热情后,深深感慨道:“疫情三年后,老百姓看戏热情不减,扶老携幼居家而出,如同盛会。能够酣畅淋漓地看大戏、看演出,是人民群众内心的渴望。”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跟往年送戏下基层的文化惠民演出不同,当前河南豫剧院一团、二团、青年团奔赴各地的开年演出皆为商演,收益相当不错。

“我们这次在河北高村的演出大火,也带火了村子,当地文旅局领导、村领导纷纷点赞。还赢得了不少潜在客户,演出期间不少人来到后台说找剧团负责人谈合作。通过这次商演,极大激发了我们的自信心。”李少宾说,一团今年的目标就是演出年,以演出为中心环节,在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提升演职人员的收入水平。

从送戏演出到商演,人们为什么愿意花钱看戏了?在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李树建看来,以前政府买单的送戏下乡,每到一个地方通常是演一两场就走了,缺乏有力度的宣传,观众也不多。商演通常会演四五场以上,且大都是经典剧目的高质量演出,深受老百姓欢迎。当前各行各业在复苏,老百姓释放出对精神文化的更高需求,所以,拥有名家名团的商演不缺乏市场。

豫剧在全国有着数量庞大的观众群,是中国最大的地方戏剧种之一。从线下到线上,现在越来越多人愿意花钱“看戏”。许多专业院团演员、草根艺人入驻抖音直播间,在传播豫剧的同时,还能获得丰厚的打赏。李树建徒弟、豫剧演员席梦的直播间基本上平均在线1千多到2千人左右,最高的时候近万人,她说,每场打赏从几百到几千都有,但让更多年轻人通过网络爱上豫剧,这是我坚持直播的源动力。而郑州新密市的民间豫剧团“河南青年豫剧院”,则把剧团演出搬到直播间,至今已累计超77万粉丝,通过直播间打赏让剧团活了过来。

如今,豫剧人越来越有信心接受市场的检验。由河南豫剧院二团、西安市豫剧团联合演出的“大戏看北京——豫剧晋京展演周”,将于3月16日至20日与首都观众见面。“这次晋京展演,就是想用市场运营的方式来检验豫剧的魅力。”李树建说。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下基层找市场——传统戏赢来新春“开门红”
传统戏赢来新春“开门红”
她居然以为真动起手来她能赢!
如何看待干部下基层走访?
新春走基层丨在北京赏民俗、看演出、闹新春——赶文化大集 促市场复苏
传统佳节热热闹闹 文旅市场活力满满
重庆演出市场迎来复苏与机遇
安徽长丰:文化进万家 欢乐度新春
安徽长丰:品书香年味 度欢乐新春
时光音乐会 新春祝福

网址: 下基层找市场——传统戏赢来新春“开门红”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61409.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