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远见超越未见,用文学观照时代
原标题:以远见超越未见,用文学观照时代
▲《陈晓明文集》新书围读会现场
发展了四十多年的中国当代文学,是否已构建起其自成一体的文学话语体系?流媒体时代的文学未来将以何种姿态重新走入读者的视野?2月24日,《陈晓明文集》新书围读会在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广东展区举行,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文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与创新”进行了精彩的分享。
此次围读会由广东省出版集团、南方传媒主办,广东人民出版社承办。广东省出版集团、南方传媒党委书记、董事长谭君铁,南方传媒总经理叶河、总编辑肖延兵等领导出席活动,南方传媒副总经理、广东人民出版社社长肖风华致辞。
活动上,《陈晓明文集》策划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陈国和与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讲师樊迎春作为对谈嘉宾,与陈晓明教授展开精彩对谈。多位专家学者和读者就《陈晓明文集》的学术价值以及系统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超越文本与时代同频共振
作为当代富有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陈晓明教授以独特风格和浪漫气质,深入探索前沿理论,参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设,促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为当代文学转型发展与精神流向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陈晓明文集》作为迄今为止最符合陈晓明教授创作动意的作品汇编,集陈晓明教授数十年研究心得之大成,从探索性角度检视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成果,是中国文化理论建设的重要收获。
陈晓明见证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将其不同时期的著作组合起来,可谓一部中国当代文学的批评史,而且从其中可以看到一代学人的心路历程。“文集并不是简单的把文章汇集,而是有一个精心编排的过程。当我们把所有的文本重新组合以后,它获得了另外一个生命。”肖风华表示, “中国当代文学因为与中国的时代同频共振,所以这部文集从某种意义上说超越了文学评论,超越了文本本身,可以作为我们观照历史、塑造未来的重要参照。”
在陈国和看来,以陈晓明为代表的一代文学批评家,富有浪漫的理想主义和百折不挠的韧性,为中国式现代化文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作出了积极探索。从《无边的挑战》到《中国当代文学主潮》,再到《无法终结的现代性》,陈晓明从多方面展开文学理论的建构和文学史话语的书写,新作《陈晓明文集》更是积极地回答了我们时代的关切。“这套丛书的出版可以说为文学这个学科,为中国的文明史、学术史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陈国和说。
探索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新方法
围读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文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与创新,陈晓明教授始终关注中国的现实,有着明确的社会关怀和问题意识,从世界文学的高度、中国文学的脉络以及当时文化思潮的整体背景上,分析当代文学思潮的发生、美学特征、文学史意义,有力地推动了学院派文学批评模式的构建。
在樊迎春看来,反叛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是陈晓明文学研究的底色,“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陈老师秉持着人文学者的责任意识,坚持为中国当代学界阐释异常晦涩艰深的西方理论,致力于推动中国文学问题的发现与解决。”
“新作是陈老师对中国当代文学学科话语体系建构思考的成果。”樊迎春表示,书中,陈晓明以自己非常博大的理论素养,将这种坚深的理论纵深于中国文学的当下和历史脉络中去,呈现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可以探索出的一种新的方法。
更为重要的是,陈晓明对文学的思考,始终与哲学相连。在他看来,文学和哲学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如果对哲学没有深刻的体会,那对文学也很难有更深入的感悟。
除了哲学,陈晓明对中国文学的思考还总是与现实密切相关。在陈晓明看来,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发展所形成的谱系,始终与现实、与时代相勾连。“在这个紧密的谱系中,文学所折射出的光芒又与中国的现实相对应,我想这也是我们文学存在的理由之一。”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深入现实生活,以文学的方式书写时代壮美画卷
用文学给生活定锚
用戏剧作品致敬文学力作
拓宽文学道路 展现文学力量(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纵横谈·新时代文学新气象)
第七届北京十月文学月正式启动:以文学之力,构建文化之城
以“赤子之心”写“少年精神” 叶舟用“除锈”的文学寻找西北腹地精气神|北京图书订货会
《春山夜行》:用文学形式再现西北小城
观照现实才能赢得共鸣(新语)
以明快笔墨写时代新貌,高云山水作品展即将在京启幕
广州:文学漫步春天里,以诗会友荔湾湖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