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漫读|心有闲情一身轻

原标题:正观漫读|心有闲情一身轻

正观漫读|心有闲情一身轻

点击收听音频

也许我不是一个特别看重节日的人,即便是对中国传统的三大节日,我亦没有十分浓厚的兴趣:在端午节和中秋节,我能想到的并不是屈原与嫦娥,而仅仅是粽子和月饼。当然,在新春佳节,我所想到的并不是佳肴和美酒,还有我的父母、兄妹和妻儿。毕竟,相对而言,只有这时,我才有更多的闲暇时分和他们聚集一堂,欢乐共享。

因此,在我看来,节日只是社会生活的一次短暂停顿,也是日常工作的一种幕间休息。在此前后,人们依旧前赴后继,一如既往地投身大众社会,从事自身工作。

凭心而论,为生活劳累奔波,为工作辛苦操持,人们的确需要一些时日来安抚自己疲惫的身躯,调整自己浮躁的心绪。因而,人们总是渴望有着更多的节日,哪怕这些节日和我们的传统习俗、民族风情、文化氛围、地域色彩不着边际,毫无关系。

节日由此多了起来,时光因此变得短暂,因为在寻欢作乐的过程中,时间不为人知,悄然而逝。只是,待到节日过去了,我们忽然想起抑或偶尔惊觉,自己是否已耽误了工作、荒废了学业、丧失了追求、耗费了精力。也只有这时候,蓦然回首的我们才会惊异甚至悲哀地发现,我们已经生活在节日的季节之中了,并随着节日的轮回开始了我们人生的往复。

这样的节日,又有什么休闲可言呢?

节日本是无辜的,悲哀的只是我们自己——人为地创造了节日,却又被动地为节日所拖累。

因此,有了节日,还必须有闲情。台湾作家林清玄对于闲情是这样认为的:“名利是闲情的世仇,潇洒是闲情的好友,无碍才是闲情永远的伴侣。”我想,所谓无碍,便是心无所虑:无论快乐,还是忧愁,既不洋溢于脸上,也不深藏在心底。

心如止水,波澜不惊,这样的人最懂闲情,不管他是否富有,还是他是否年轻。他们知道,闲情不在于时间和地点,而在于心灵能否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其实,关于闲情的境界,禅宗讲得最透彻,诸如“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又如“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再如“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等等。

当然,“远看山有色,静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等千古绝句,同样可见一斑。

即便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等神来之笔,仅于清丽淡雅之间,则已可见怡然自得之情了。

有了休闲的时间,有了悠然的心情,忙个不停的时候,我们才不至于焦头烂额;闲来无事的时候,我们才不至于无所适从。这样,身心安详自在,便能从容自如。反之,莫说休闲不可多得,便是闲情也难寻求,更别说是闲情所有的兴致与妙趣了。

因而,我们寻求闲情,往往坠入误区。这也正如林清玄先生所指出:“我们总以为老人才有闲情,其实不然,有闲情的人不易老。我们总认为休假时才有闲情,也不然,没有闲情的人,他的心灵永不休假。我们总以为富人才有闲情,更不然,多一张钞票的人,就少一份闲情。”

可见闲情,最是难得——有时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后突然展现,有时在“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时意外显露,甚至于给我们“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的莫名惊喜。此时蓦然回首,闲情就在身后。原来,不是我们缺少发现,而是我们忘了培育。

是啊,闲情其实就在我们心底,何需节日之时满街寻觅。

节日繁忙九分重,心有闲情一身轻。这不,今年春节期间,在采购年货的同时,我又为自己准备了几本新书,趁着走亲访友的中场休息或是茶余饭后的闲暇时分,忙里偷闲,随便翻翻,感觉这样的日子仿佛有了气定神闲、云淡风轻的味道,至少不再像以前那样沉迷于迎来送往,弄得个手忙脚乱,反倒在一年当中最为忙乱的时节落得个千般幽静,乐得个万般自在。

因此,以“读闲书、寻闲情、做闲人”为乐的我,愈发多了几分神情淡定、举止悠然。既然这样,还说啥呢?那就让我们左手诗书、右手炊烟,告别假期的困扰与节日的纠缠,少点“烟酒味”而多些“书卷气”吧!

(作者系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主播 汤般若 制作 王宜谦)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正观漫读|愿你心有所向,行有所达
正观漫读|向日葵花园
正观漫读|胸怀谦卑之心
正观漫读|愿你遇见闪闪发光的自己
正观漫读|让你的土地休息一下
正观漫读|距离,不只产生美
正观漫读|这三种生活状态,值得收藏
正观漫读|无用之用
正观漫读|聚散终有时,后会亦有期
正观漫读|在春风里奔跑

网址: 正观漫读|心有闲情一身轻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63154.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