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主编 | 比较视野下的制度生成及影响
原标题:张静 主编 | 比较视野下的制度生成及影响
比较视野下的制度生成及影响
张静 主编
ISBN 9787100217408
定价:59.00元
商务印书馆 2023年1月
一部兼具历史感与理论眼光的
政治社会学文集
内容简介
本文集运用比较视角,探讨国家发展以及相关社会制度的生成和影响。这些研究文章全部由青年学者写成,他们的工作显示了训练有素的专业分析,尤其是在主题价值、目标意识、证据运用和后果揭示方面,大大拓展了政治社会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编者简介
张静,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社会学。代表作有《社会治理:组织、观念与方法》《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等,主编《国家与社会》《中国社会学四十年》等著作。
主编序言
从1998年开始,我陆续主编了几本不同主题的政治社会学文集:《国家与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身份认同研究:观念 态度 理据》(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转型中国:社会公正观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以及《社会组织化行为:案例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这本书是第五本,目的是运用历史资料,探讨制度的生成及影响。这些研究文章全部由青年学者写成,他们的工作显示了训练有素的专业分析,尤其是主题价值、目标意识、证据运用以及对公共(非个人)后果的揭示,大大拓展了政治社会学理解社会现象的广度和深度。
在主题方面,文集涉及的研究问题具有拓展性与跨学科性。比如:亲缘网络形态与国家政权建设存在怎样的关系?民族国家兴起与全球制度同构是否有关?国家税收制度如何影响政体延续?革命运动对民族国家的模式形成具有什么作用?社会人口理论如何反映一个国家的产业政策主张?历史上的边疆治理模式怎样影响了族群关系?边缘地带的中间人在改变资源和权力关系配置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在不同社会中,服军役经历对人生发展有何影响?这些提问延续了政治社会学一向关注的社会现象——全球化、民族国家、政体延续、革命运动、社会结构、国族建设、民族冲突、发展战略、治理模式等等,研究议题基础又重要:它们有助于理解其他的社会衍生现象,所以谓之基础;它们不仅关于历史,其揭示的影响关系对认识现今也有裨益,所以谓之重要。
在组织材料和运用证据方面,这些研究具有明确的社会科学意识。本文集的作品虽然采用的是历史材料,但是在研究设问的指向上与常见的历史学作品显示出区别。多数史学研究指向经验事实问题:发生了什么?它是不是真的?而政治社会学希望寻找解释——揭示关键的因果影响关系。这一出发点的差异使得研究者在挖掘事实的同时,更关心理论性问题:为什么会有如此现象?目标不同,历史事实在研究中的作用就存在差异:对于史学,揭示历史真相就是目的本身,但政治社会学需要对证据再进行组织化,因为史实过程不是结论,而是一种展示要点关联的根据。因此,不同于历史探秘或讲一个好故事,政治社会学的研究目标在于通过事实证据发现一般性知识,研究结论不是只揭示一个(历史)现象,而是试图让其关乎对一类现象的解释。
在社会后果揭示方面,政治社会学看重非个人的、公共性的后果,所以它们分析事(比如行为模式),而不是具体的人(比如张三如何做),除非这个人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做法具有代表性,可以揭示一种势的改变,而且确实产生了重要的社会政治后果。同样是针对制度规则生成,政治社会学不仅追溯它们如何而来,更希望知道其为何而来,以及对社会整体产生了什么实际影响。
为何要揭示这些影响关系?因为政治社会学希望发现关于人类行为的理论解释。历史事实常变,但理论关系相对稳定。如果追随这种具体的变,而不是发现更一般的解释,结果常是史无定法,历史“总是被改写”——在不同时代中,历史阐释出现很大不同。这样一来,如何阐释历史就仅仅取决于时代的兴趣或利益影响下的认知,现时代的状况就决定着研究者如何看待“历史”,甚至决定着他视为重要“历史”的东西。人们根据对当代的直接感受(好或坏的东西)从过往的各种事件中进行选择,而对这些残存碎片的拼接组合,很大程度上则听任研究者个人进行处置(诺贝特·埃利亚斯,2020)。这种处置之所以缺乏稳定性,是因为没有相对独立的、系统化的理论。
理论是超越具体事件的一种关系阐述,没有这种超越性,自然缺少相对独立的稳定性:如针对一次事件或一个事实,而不是比较不同事件或不同事实;又如针对个体单一行动的重复积累,而不是对其为何具有如此角色地位的社会支持系统展开研究。显然,如果只通过“同理心”去了解人类行为,我们就永远不能证伪描述性假设,也无法为它们提供自己经验之外的证据。这样的阐释将止步于不断变化的“个人理解”(加里·金等,2014),无益于科学研究的知识积累。
政治社会学试图克服这一点,基本方法包括:由系统而独立的理论——表现为一种分析框架——引导,而非单一的事件引导;采用过程追踪的方法,但不是就事论事地描述进程,而是寻找现象的差异性特征且以此为标准进行比较;不仅描述关联的存在,更要解释关联为何发生(因果)以及怎样发生(机制),这就需要有关研究对象的整体知识。不比较很难看到整体,比较要求将对案例的所知放入整个知识体系中加以观照:试想象我们正面对的事实是一个房间,我虽然可以告诉你房间内的每一个细节,但无法说出房间所处的位置。若要知道这个位置,就必须走出房间了解整体,摆脱偶然和短暂因素的缠绕,从特定史实中寻找普遍性程度更高的知识,即通过反问来评估事实发现的价值:除了该历史材料,它还能解释什么现象?它为何值得揭示?它是否有系统性知识的含义?是否在脱离特定局部经验后,该结论仍具有解释力?总之,理论赋予处理历史信息的眼光,决定了政治社会学可见事实的水平。
张静
2022年春于双清苑
选自本书第1—3页
比较视野下的制度生成及影响
目 录
上下滑动查看
序
世界政体理论与民族国家的兴起——基于面板数据分析
李 雪、亚历山大·希克斯
革命与民族国家的模式建构
周陆洋
马尔萨斯在东亚——中日人口政策与发展型国家
周浥莽
血浓于水——精英亲缘网络与古代中国的国家建设
王裕华
摇摆者、双重附庸或经纪人?——明代中间部族的能动变化(1368—1644)
王利平、田 耕
从善驭的中间人到驯顺的亲信——1900—1930年内蒙古边疆治理系统的变化
王利平
财政社会学视角下的政权持续问题——基于中国案例
张长东
参军经历与人生成就
张春泥
丛书简介
未来社会科学丛书,由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编,精选社会科学未来发展趋势的作品,包括专著和主编作品,关注社会科学的新方法、新动向,以及数字化与社会科学等议题。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历史、比较和理论视阈下的宗教与地方社会
文人游艺与建安文学的生成
张莉主编2022年短篇小说、散文年选在京发布
张莉主编的这两本书 呈现2022年短篇小说与当代散文创作美学生态
张峻 每个人生而不同,没有必要比较
张静:何止七夕|中的作家
张莉主编2022年短篇小说、散文年选在京发布,呈现动人、有青春气息的文学现场
陈庆:《人文经济学视野下的清代小说》
7本好书推荐 | 人类学视野译丛
观日︱我们如何谈论日本:视野与思考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195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95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911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81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45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3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6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7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