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字体不被专家认可,老百姓却拍手叫好,是时候为它正名了!
原标题:这一字体不被专家认可,老百姓却拍手叫好,是时候为它正名了!
这一字体不被专家认可,老百姓却拍手叫好,是时候为它正名了!
有一种字体,在书法批评家嘴里一般都是以负面形象出场,如果有谁靠练这种字体学书法,估计会引来一片口诛笔伐之声,不少人甚至讥讽它是“古代的田楷”,这就是“馆阁体”。拜各类书法相关书籍和专家所赐,“馆阁体”已经与“没气韵”“没风格”“美术字”画了等号,但其实,它的内涵与价值被严重低估了。
沈度《四箴页》
“馆阁体”的官方释义为:“因科举制度而形成考场通用字体,以乌黑、方正、光洁、等大为特点。”这种解释不仅笼统也不准确。狭义的“馆阁体”是明代形成的,但其历史远早于此。从其实质来看,“馆阁体”应是实用与艺术性结合的一种书体,而且它的美普罗大众更容易领会到。
沈度《四箴页》
“馆阁体”的形成与朝廷公文用字的统一有关。东汉章帝在位期间,官员陈奏多用章草,至曹魏时期,楷书发展的完善与清晰易辨,很快受到统治者青睐;我们如果细心观察唐代流传下来的公文诏令原件或摹本,会发现均由楷书或行楷写就,比如著名的《书朱巨川告身帖》;到了宋代,赵匡胤下令成立御书院,王羲之风格的字成了“院体”“官楷”。
成亲王永瑆《庐山草堂》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书同文”以来,历代都有官方所用书体,它们都可以被称为广义的“馆阁体”;那么它们有没有随着被普及而格调降低呢?答案是肯定的。虽然这些字体的笔法法度是建立在古代名家基础上,本应“尽善尽美”,但写的人多了,每个人的水平良莠不齐,存世的书法自然有水平高下之分,而当低水平书法较多时,自然拉低了它在人们心目中的“下限”。
梁诗正《骆宾王帝京篇》
明代以来的“馆阁体”更是如此。随着明清人口与文人士大夫阶级的膨胀,“馆阁体”之盛令人惊叹。明永乐年间,沈度、沈粲二兄弟创立了以欧阳询、赵孟頫书风为基础,杂糅蔡襄、颜真卿、褚遂良其风格的正统派“馆阁体”,以遒媚严谨、正雅圆融著称,很快成为科举士子学习的榜样,即使是文徵明、王宠、董其昌无一不受其影响。
梁诗正《骆宾王帝京篇》
到了清代,“馆阁体”继续流行,并更加完善,康雍乾三代帝王的推崇,使得文徵明、董其昌的笔法也被融入到馆阁体中,在妍媚多姿上更进一步,梁诗正、王文治、钱沣、永瑆、再到晚清以来的吴昌硕、翁同龢、沙孟海、齐白石,都是以“馆阁体”起家的。
林则徐《无量寿经》
坦白来讲,沈度的字取法魏晋,风格清丽遒媚,笔法丰富严谨,就其境界而论,在以颜字、欧字、柳字和以抄经生字入小楷的那些人之上,因此,官方解释中的“以乌黑、方正、光洁、等大为特点”是不准确,优秀的“馆阁体”书法与这类“俗书”不可同日而语。
姜立纲《楷书东铭册》
“馆阁体”是建立在名家笔法之上的,内涵并不单薄,真正让其获得“甜俗”“无韵”“单薄”一类批评的,是那些水平低下、功底不足的书生写匠导致的,我们要分清“低劣的馆阁体”与“馆阁体”之间的区别,所以是时候为其正名了。
姜立纲《楷书东铭册》
大家对这一书体有何看法,欢迎评论区讨论!
雍正《金刚经》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四十多人参战仅一人生还,连长身份无人认可,老兵一心为战友正名
调解:儿媳月子婆婆照顾,恢复后竟将婆婆吊起打!专家拍手叫好
相声演员杨少华执着于师承,而侯耀华拜师常宝华虽有名却不被认可
宋徽宗一幅字为啥能卖1亿?放大后看细节,专家感叹:这价格不亏
此作是“天下第一奇碑”,因为写得太“憨”,被专家重点关注!
妇女拿“家传菩萨”鉴宝,关灯后手电灯一照,专家:不想鉴定了
中国最生僻的5个汉字,只有一笔,专家:普通人认识一个就不错了
男子拿盛了30年饭的绿碗求鉴定,专家哭笑不得:好东西被你糟蹋了
12个吸引读者眼球的故事写作技巧,让人拍手叫好的故事是这样来的
专家:“爱国者”是好武器,但……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05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6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4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28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297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41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36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497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88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