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互助:指尖上的守望 彩虹下的芳华

原标题:青海互助:指尖上的守望 彩虹下的芳华

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当地土族群众传统服饰花袖衫由七色构成,宛如彩虹,因而享有“彩虹故乡”美誉。一代代土族绣娘守望传承,用她们的巧手绣出了“彩虹故乡”的幸福故事。土族盘绣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制品精湛美观,艺术价值较高,如今已成为带动当地妇女群众增收致富的手工产业之一。

胡兰索卡,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土族绣娘,刺绣手艺在互助县东沟乡姚马村家喻户晓。胡兰索卡在刺绣艺术的氛围中长大,受奶奶、母亲及家庭的熏陶,从小痴迷于手工刺绣。她7岁便开始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习画稿描样及穿针引线,到12岁已基本掌握了土族刺绣尤其是盘绣的各种针法和基本构图。在从事土族盘绣手工技艺的这二十多年时间里,胡兰索卡得过奖、出过国、参加过各类展会。她先后师从土族盘绣国家级传承人李发秀、省级传承人麻宝琴等盘绣艺人学习盘绣技艺。2018年,在丈夫和家人的支持下,她创办了互助索兰卡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从事土族盘绣生产、加工和销售。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发展势头强劲,经营范围已拓展到土族盘绣、刺绣品、土族服饰生产,民族传统手工艺文化产品研发制作及民间艺术人才培训、管理、对外交流等多个领域,大量的盘绣工艺品销往外地,每年平均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如今,公司聚集了绣娘近百人,成为了从事手工刺绣、盘绣、民族工艺品、旅游产品制造、销售及技术咨询服务,以产品研发、制作、培训、销售为一体的民营企业。2020年,在县文体旅游局的推荐下,因其精湛的盘绣技艺和对民族手工技艺发展的带头示范作用,胡兰索卡被命名为土族盘绣省级传承人。从最初的懵懂少女蜕变为文化传承者和产业带头人,她用自己的执著和热爱把最初的手艺谋生延展为文化产业,把土族盘绣从家门带出了国门。

在完成家务和农活的空闲,胡兰索卡一直躬身于文化产业。她长期与土族绣娘和阿姑一起学习专业技能,相互交流、切磋技艺,她始终没有像众多山村妇女那样把刺绣当成一种消遣或可有可无的手艺,而是把这门指尖艺术当作理想和事业去追求,现在刺绣已经成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随着互助县文化产业的兴起,胡兰索卡加入了青海省刺绣行业协会,她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使命,借力非遗生产性保护,凭借着多年积累的经验,带领当地贫困户和周边农村妇女加入绣娘队伍,在带动增收致富的同时发挥本土民族文化优势不断创新,并以此为基础逐年扩大传承人群,开展专项培训,培养年轻人才。公司自成立以来通过各种方式培训绣娘百余人次,并组织绣娘先后多次参加省、市级各类民间手工艺技能比赛,获得业界一致好评。

在她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下,一项项荣誉接踵而来。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入围奖、民族团结进步青绣大赛一等奖、青海省文化和旅游产品创意设计大赛铜奖、青海省“青绣”创意研发设计大赛金奖……她突出的成绩得到了县文体旅游局和相关部门的肯定,先后被授予全省农牧区妇女致富带头人、互助县优秀带头人。经文体旅游局积极推荐申报,索兰卡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先后荣获“第一批青海省民族手工艺品加工生产扶贫基地”“青海省巾帼示范基地”“产业扶贫基地”“青海省文化产业妇女手工制品示范基地”等荣誉。近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举办的“千行百品就业行”劳务品牌大型融媒体云推介活动青海站活动圆满成功,胡兰索卡更是作为青海土族盘绣绣娘劳务品牌推介项目的优秀绣娘代表亮相全国,让全国观众认识了这位执着耕耘于河湟热土上的土族绣娘。

几十年来默默的耕耘和付出,是她对家乡文化传承和产业发展的真情回馈,一大批优秀的民间绣娘在她的带领下走上了文化产业的道路。在带徒授艺之路上,她发挥非遗传承人的带头作用,兢兢业业,倾囊相授,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民族精神的忠实守望者不断求索的悠远足迹。她几十年的坚守和追求,感染着一代代人,在土族民俗文化和民族艺术发展的道路上永不停歇。(互助县文化馆供稿)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省文化馆七夕邀您“叹”非遗,体验指尖上的浪漫
彩虹的约定歌词 彩虹的约定歌词列述
山西中阳:指尖上的“二月二” 非遗剪纸秀绝活
面塑:指尖上舞动的艺术
女生和女生间的相互守望真的太美好了……
《激情燃烧的岁月》原著作者再出新作《芳华颂》 演绎生活的沸腾与真实
长江流域十三省市区美术作品邀请展(青海巡展)开幕
青海西宁:民众畅游“非遗大集”
彩虹歌词 这是谁的歌曲
石钟山新书《芳华颂》演绎生活的沸腾与真实

网址: 青海互助:指尖上的守望 彩虹下的芳华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66484.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