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成香:建立非遗传承常态教育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原标题:邬成香:建立非遗传承常态教育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邬成香。 受访者 供图
中新网北京3月7日电 (熊锦阳)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邬成香建议,持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评审力度,建立非遗传承常态教育机制,创新非遗传承人才培养方式,健全帮扶非遗传承人的政策措施。
在调研走访中,邬成香了解到,仍有非遗技艺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主要存在非遗项目经济效益低、非遗传承人生活难保障、非遗传承好“苗子”难寻觅、传承人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邬成香说,非遗承载着鲜明的中华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活态呈现和民族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非遗传承是直接依靠人、作用于人的活态传承,在新时代新征程要继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关键在于培养传承人。
邬成香建议,广泛组织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评审,扩大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数量,扩大年轻传承人比例,优化年龄、学历结构。
邬成香还建议,建立非遗传承常态教育机制。鼓励支持相关高校开设非遗专业,尤其是推动教育、文化等部门加强合作,建立非遗传承人进校授课的长效机制,培养更多青年非遗传承人。积极探索实施“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师徒制”等方式,充分发挥好非遗传承人传帮带的作用。
此外,邬成香提出,在健全帮扶非遗传承人政策措施方面,需要出台务实有效的政策,重点从资金等方面加大对生活相对困难的非遗传承人帮扶力度。“鼓励支持非遗传承人通过开展电商直播、品牌营销、宣传推广等方式,实现非遗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到非遗传承的事业中来。”(完)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邬成香:建立非遗传承常态教育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数字化赋能大运河民歌非遗保护与传承
聚焦00后“非遗”推广新方式,让“非遗”再次被“看见”
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 亮相中国科技馆
守住技艺 开拓思路 “90后”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
创新,解锁非遗“破圈”密码
乞巧文化如何传承创新?
瞭望 | 非遗出圈的N种方式
夙昔集·中秋国风市集|弘扬传统文化,助力非遗传承
为非遗文化添砖加瓦:中南大学助力江华瑶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