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立中山图书馆举办“文与质——中国书法演变中的文化谋略”专题讲座

原标题:省立中山图书馆举办“文与质——中国书法演变中的文化谋略”专题讲座

南方网讯 文字是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播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的嬗变和成熟,折射出中华文明是如何通过“鼎新革故”实现了数千年的绵延赓续。3月18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联合朗声图书、百听听书共同举办了“文与质——中国书法演变中的文化谋略”专题讲座。

讲座特邀广东美术馆原馆长、中山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罗一平为主讲嘉宾,并通过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微信视频号、央视网阅读频道“央央大讲堂”栏目以及朗声图书视频号线上同步直播。

罗一平指出,“文”,是书写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历朝历代书法形态各异的书写风格与文化现象;“质”则是指每一时代书写风格变化的内在本质,反映出的是历代的审美价值倾向及书风的总体精神;“文”与“质”的转换,体现了后人如何超越前人的文化选择与谋略。

讲座对漫长的中国书法发展史进行梳理,以每个时代书法的艺术特点和时代风格发展为线索,总结历代书法家面对前代书家所开创的一座座“高峰”,如何在师法古人的同时创造出属于自己时代的辉煌成就。

罗一平以“传统与当下:当代书法家的焦虑与探索”引入,与观众分享了自先秦至明清的历代书风的变化发展及精神本质,从甲骨文到隶书等字体的流变讲起,勾勒出文字本身的演化,展示了文字功能性与艺术性间的演进。

罗一平表示,历代书法家自我个性化书写风格的形成,既建立在对前人成就深入学习的基础上,更是因受所处时代“精神气候”的影响而主动创新发展而成。讲座内容深入浅出,为观众打开了一扇通往书法艺术殿堂的方便之门,同时也启迪书法爱好者深入思考如何在学习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书写风格。

在交流互动的环节中,罗一平回答了现场和线上观众提出的有关书法学习、书法欣赏及当代书坛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指出每一时代都会有每一时代的高峰,相信当代书坛自然也会形成符合当前“社会期望”、反映当代“精神气候”的“高峰”。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方山县举办“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书法美术作品展
县文联举办文学创作专题讲座
中国艺术节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展览学术论坛在上海举办
国家图书馆联合228家图书馆共同举办“文津经典诵读”十周年主题展
“田雪松书法讲堂”活动举行 传承汉字文化 重视练习书法
吕梁市举办“强国复兴有我 共创文明城市”美术书法作品展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展览学术论坛在沪举办
区政协举办第七期“学而讲谈·书享汇”活动
元宵节期间北京市将开展200项、345场文化体验活动
中国网文首次被收入大英图书馆 16本均出自阅文旗下起点读书

网址: 省立中山图书馆举办“文与质——中国书法演变中的文化谋略”专题讲座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69630.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