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匠人与金银“交流 ” 化繁为简传承錾刻技艺
原标题:山东匠人与金银“交流 ” 化繁为简传承錾刻技艺
图为山东临清冯氏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冯秀宁。 临清市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山东临清3月22日电 题:山东匠人与金银“交流” 化繁为简传承錾刻技艺
作者 吕妍 姚晓楠 赵琦
一张长约1.5米的案桌上摆放了气体火枪、锉刀等10余样工具,这些工具仅是山东临清冯氏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冯秀宁工具中的冰山一角。凭借这些工具,原本无造型的金银器在她手中经过錾刻、掐丝、高温烧蓝等数十道工序后逐渐展现生机,一件件色彩鲜艳、做工精良的金银细工作品便呈现在眼前。
冯秀宁表示,如果说艺术有颜色,那一定是珐琅彩。其釉色艳丽纯正,红如鸡血,白如砗磲,其中的墨绿色、葡萄色如同宝石般晶莹剔透。掐丝珐琅比珐琅彩多了一道工序,金银制品更加清丽典雅,掐丝用的金丝,最细只有0.2毫米,对手艺人来说是极大的考验。珐琅彩上的颜色,是矿物质颜料,要将不同颜色的矿物石研磨成粉,填充到掐丝图案上,然后进行高温烧制。“难的是,金银制品颜色密集,需要手艺人灵活掌握颜色分布,一件金银制品往往要用多种工艺,画面表现上主张一切从简,却又恰到好处,耐人寻味,别有风姿。”
图为冯秀宁制作的金银制品。 临清市宣传部供图
在直径5厘米的圆形吊牌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花叶的纹路、鸟儿的眼睛;一把金锁呈现两种景象,荷花鲤鱼与花丛猫咪映衬在正反两面,配上不同的釉色,质感更加丰富细腻......在冯秀宁看来,制作金银制品,不是机械般地敲击錾刻,而是与金银交流,是思想的自然流露。
据冯秀宁介绍,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最早可上溯至商周时代,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东汉时期,完整的金银制作手工艺已经形成,其抬压、鎏金、钣金、拗丝、镶嵌等技法沿用至今。2008年,金银细工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圈内新秀成长为颇有名气的手工匠人,冯秀宁用了20年。冯秀宁从13岁开始接触金银细工。“觉得挺好看,自己也想动手做。”谈到对这门手艺的最初印象,冯秀宁说,“那么美的图案只在一小块儿地方就可以延展出来,仅仅是看着就令人心动。”
冯秀宁学习技艺之初,父亲冯玉良对她要求很严格,作品稍有差池就要重新做。起先,冯秀宁在铜片上练手,后来,在银器上制作。2018年,冯秀宁开始自主制作金银首饰。2020年,她做的金银首饰登上法国时装周的舞台。
图为冯秀宁制作金银制品。 临清市宣传部供图
看着这门古老艺术被更多人了解,她有了更重的责任。“现在,很多人不愿意认真钻研一门技艺。”冯秀宁说,“很多人想跟我学习金银细工制作技艺,但一听说需要先坐三五年冷板凳,就都打退堂鼓了。”
2021年,在临清市文化和旅游局、临清市文化馆的帮助下,临清冯氏金银细工制作技艺被列入临清市级非遗项目。“好像找到了组织,传承这项手艺的信心也更大了。一个人坚守独木难支,抱团取暖才能薪火相传。”冯秀宁说,有一些手艺人会收获鲜花与掌声,但大部分人还在坐冷板凳,鲜有人问津。传承一项技艺要有“苦行僧”精神,先锤炼自己,再雕琢其他,守得住寂寞,才能玉汝于成。(完)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西藏日喀则:金银锻铜技艺在小锤敲打声中传承
河南洛阳:匠人传承唐三彩烧制技艺
匠心锻造璀璨非遗 ——记“斑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碧
成武匠人的火与土之歌:4000年黑陶艺术焕发生机
河北沧州非遗传承人创作石影雕版《千里运河图》
大国匠师|“熔古铸今”——访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炳仁
苏州相城渭塘铜器匠人徐红军:执着工艺,让非遗传承“活”起来
山东“制笙世家”守正创新 六代传承“笙”声不息
守护传统技艺 坚持活态传承
列为燕京八绝之首,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究竟有多绝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05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6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4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28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297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41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36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497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88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