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是个造假高手,是个说大话的天才,这些定评竟是他自己最先放风放出来的
原标题:巴尔扎克是个造假高手,是个说大话的天才,这些定评竟是他自己最先放风放出来的
《人间喜剧》(全六卷)【法】巴尔扎克 著 傅雷 译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为了更好地读懂一本小说,了解作者的真实处境是必要的。文学史上给了巴尔扎克极高的评价,我总觉得这种高度赞美,和作者本人的自吹自擂多少有些关系。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真正阅读完巴尔扎克的小说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常常扪心自问,提醒自己不要跟着舆论瞎跑。小说就是小说,千万不要太当回事。
巴尔扎克是个造假高手,是个说大话的天才,后人对他许多带有模式的定评,实际上都是他自己最先放风放出来的。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巴尔扎克借着评价司各特,为自己的文学大厦大做广告。在《人间喜剧》前言中,巴尔扎克欲擒故纵,先把司各特抬到一个惊人的高度,说“他将小说提高到了历史哲学的水平”,然后笔锋一转,指责他“没有构想出一套体系”。
换句话说,司各特尽管伟大得让人五体投地,但是,因为“没有想到将他的全部作品联系起来,构成一部包罗万象的历史”,因此就不能做到“其中每一章都是一篇小说,每篇小说都标志着一个时代”。巴尔扎克想告诉我们,正是这种衔接不紧的缺陷让他豁然开朗,突然发现了“有助于编撰我的作品的体系,以及实施这套作品的可能性”。
《人间喜剧》的体系实在是太庞大,读者所能熟悉的,大约只能是“风俗研究”这一个部门。我至今也闹不明白巴尔扎克在“哲学研究”和“历史研究”这两大部门里说了些什么。大家喋喋不休,谈起巴尔扎克小说中的“哲学”和“历史”,通常提到的也都是“风俗研究”里的一系列作品,譬如《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夏倍上校》《家族复仇》《搅水女人》《于絮尔·弥罗埃》《贝姨》《邦斯舅舅》《幻灭》《农民》等。《人间喜剧》的构想大得有些离谱,巴尔扎克每天工作十几小时,也只完成五分之三,而没有完成的那些内容,可能都属于“哲学研究”和“历史研究”这两大部门。
1834年,巴尔扎克35岁,正是写作的最好年头,他授意年仅27岁的达文为自己刚完成一半的《19世纪风俗研究》写序。据说巴尔扎克亲自对这篇序言做了许多补充和修改,因此研究者认为这篇著名的序言,差不多就是巴尔扎克本人撰写的。在这篇文章中,达文引用了一段巴尔扎克平时常唠叨的话,对司各特的批评更加直截了当:“这个伟大的苏格兰人,尽管他伟大,但他只不过陈列了许多精心雕刻的石头,在这些石头上我们看到可惊叹的形象,我们再一次瞻仰了每个时代的天才;差不多所有这些都是崇高的;但是,建筑物在哪里?在司各特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惊人的分析的吸引人的效果,但是缺少综合。他的作品与小奥古斯丁街的展览馆很相像,在那里,每件物品本身都是华美的,但不与任何东西相关,不服从任何整体,一位天才的创作的才能若不与调整他的创作的能力相结合,就不是完全的。只有观察和描绘是不够的,一个作家在描绘和观察时必须有一个目的。”
作家的野心是想通过自己的作品,在文学史上获得一席之地。要让作品在流沙上像一棵树那样耸立,按照巴尔扎克的观点,你必须是“司各特身兼建筑师”。虽然司各特先生向读者陈列了许多精心雕刻的石头,但批评他的巴尔扎克也没有能够避免重蹈覆辙。说句不客气的话,文学大约也就只能如此了。事实上,真正的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对文学大厦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兴趣,有兴趣的只是那些想借助巴尔扎克说事的哲学家、政治家和经济学家,当然还有某些吃文学评论饭的评论家。多年以来,巴尔扎克一直是被文学以外的颂扬声包围,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有没有文学大厦这个空架子并不重要,人们走进展览馆,目的还是要看到那些精美的物品,这才是人们来到展览馆的真实目的。
见大不见小,不一定完全错,但至少有些片面。正是从巴尔扎克开始,对作家的要求突然提高了,作家头衔一下子变得神圣起来,头上顿时就有了光环。巴尔扎克提高了文学的品位,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大家都用评价巴尔扎克作品的方式评价文学作品,于是阅读成了一种经验,成了一门学术,成了验证能否直接接受教育的方法,成了寻找自己适用资料的搜索。阅读本身已经不太重要了,重要的只是评价,重要的只是排名,重要的只是是否获得答案。读者成了街头评头论足的老大妈,人人都是能说会道的评论家。读者不用再走进展览馆,只要远远地站在外面看个大概就行了,大家不去欣赏展览馆里那些精美的物品,而是一本正经地站在大街上评价建筑物,比较谁的房子高,谁的房子大。我们总是很容易被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左右。一些名声远扬的高大建筑物,有时候是一些皇帝的新衣,很可能根本就不存在。我想巴尔扎克的高明之处,也许就在于用自己的野心勃勃,先把我们彻底地搞糊涂。很显然,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他的大厦永远也不会真正地完工,有些蓝图和轮廓就已经足够了。
不管怎么说,我们都要感谢作者的狂妄野心。是野心让巴尔扎克像着魔一样地写个不停。按照我的想法,巴尔扎克更像堂·吉诃德骑士,他的那些匠心独具的写作理论也像。后来的人给了巴尔扎克太多的评价,他获得的荣誉无人可比,但是,我并不觉得他只是为了获得这些荣誉才写作。我更愿意相信是写作本身的魔力吸引住了巴尔扎克,一个人真正投身于写作的时候,荣誉已经变得不重要。
伟大的巴尔扎克的幸运在于,他生前并没有被荣誉伤害,不是不愿意,是因为没有这样的机会。巴尔扎克总是不能被人真正理解,虽然死后的声誉与日俱增,但是在生前,他也就是个能写和会说大话的家伙。他的不温不火的知名度,恰好可以让他源源不断地工作下去。为了生存,为了还债,为了追求心爱的女人,为了证明自己,他都必须得写。一根胡萝卜总是在鼻子前面晃悠,这就是他必须面对和应该获得的现实。(作者系小说家,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原标题:写作本身更具有魔力——巴尔扎克的幸运)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叶兆言
流程编辑:u099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巴尔扎克是个造假高手,是个说大话的天才,这些定评竟是他自己最先放风放出来的
9岁的乞丐是个天才神童,出门要饭时遇到便衣出门的皇上
路边随便泡到的美女,没想到竟是个黑帮大佬!
不仅演技牛,他还会跳舞,是个多才多艺的
宋思明生命的最后一刻,惦记的女人不是海藻,竟是个小不点
他是梁山最先看透宋江的人,回家探母一去不回,最后结局如何?
水浒中一位深藏不露的高手,李逵对他非常畏惧,排名争议至今
春天是个逗号
东方宏真的是个清醒的恋爱脑啊! 他真的好的太不真实了!
女播音员:原以为他是个暖男,万万没想到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195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95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911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81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45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3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6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7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