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学之梦”同登交响乐舞台

原标题:中西方“文学之梦”同登交响乐舞台

中新社上海3月26日电 (王笈)3月26日晚,在上海爱乐乐团的倾情演绎下,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以小提琴协奏曲形式首次登上交响乐舞台,俄罗斯当代音乐三杰之一施尼特凯的《仲夏夜之梦》《果戈里组曲》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迎来中国首演。

30多年前,1987年版的《红楼梦》将一场“红楼绮梦”搬上荧幕,成为国人心中永恒的经典,《枉凝眉》《葬花吟》等歌曲旋律响起时,总能勾起无数人的回忆。小提琴协奏曲《红楼梦》正是根据“87版”《红楼梦》的配乐改编而成,用交响乐呈现大观园内的人情百态。

“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源于中国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把它放在一场以文学作品为缘起的古典音乐会中最为合适不过。”上海爱乐乐团艺术总监、著名指挥家张艺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从越剧中汲取精华,成功“飞向”世界各地,期待《红楼梦》也能以小提琴协奏曲的形式在世界舞台上再度“绽放”。

此“梦”非彼“梦”,施尼特凯的《仲夏夜之梦》和《果戈里组曲》又是另一番体验。不同于广为流传的门德尔松版本,施尼特凯创作的《仲夏夜之梦》在多元风格之间“游走”,时而古典、时而当代,仿佛一扇开开阖阖的窗户,颇为有趣;《果戈里组曲》则将作家果戈里的《死魂灵》《肖像》《外套》等多部作品浓缩至一首乐曲中。

“施尼特凯的这两部作品创作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87版”《红楼梦》也是在20世纪80年代播出的,它们离我们不是那么遥远,并且在同一方舞台进行中西方文化的对话。”在张艺看来,真正优秀的艺术往往都是超越时代的,在当下同样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与意义。“排练过程中,我越发地对莎士比亚、果戈里有了重新的认识。”

近几年,上海爱乐乐团坚持“沧海拾遗”,挖掘了不少“著名作曲家的非著名作品”和“非著名作曲家的著名作品”。另一方面,张艺也想通过中西方作曲家作品的同场“对话”,为中西方文化交流提供舞台。“今年5月,上海爱乐乐团还会推出法国作曲家梅西安与他的中国学生陈其钢的作品同场演绎的音乐会。两位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作曲家,又是师生关系,他们的作品中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我们可以一起探索。”(完)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你我的《凡人之梦》
《我可怜的马拉特》再登人艺舞台
粤剧搭配交响乐,曾小敏粤剧交响演唱会深圳惊艳开唱
《人间失格》10月登大剧院舞台
北京人艺《天下第一楼》再登首都剧场舞台
王老师乌镇戏剧节与如梦之梦导演同排看话剧
元宵夜维港畔的交响乐会 中西荟萃传递“爱与成长”
汲取母本力量,戏剧舞台再现经典文学强大魅力
如梦之梦:肖战2022话剧演出行程公布
肖战如梦之梦十周年首演变更昆山站……

网址: 中西方“文学之梦”同登交响乐舞台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71972.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