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真实的李清照:才貌双全,好赌嗜酒,离经叛道,这真的是她吗?

原标题:还原真实的李清照:才貌双全,好赌嗜酒,离经叛道,这真的是她吗?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些千古名句都出自李清照的笔下,读着这些悲凉的诗句,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一个女人跌跌撞撞的走在漆黑的夜色中,无家可归,这是怎样的一种悲惨场景。透过她的诗句,解读她的人生总是在寻寻觅觅,无奈之中逃不过冷冷清清,最后一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壮。

这是李清照吗?非也,那只是诗里的半个她,不是全部的她。

编辑

1 李清照有才世人谐知,但是她的美却没流传千古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在这首词中,李清照敢与花媲美,说明她对自己的容貌相当自信。唐朝以胖为美,杨贵妃便是胖美人的代言人。但到了宋朝,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与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接近,以瘦为美,高挑身材标配鹅蛋脸。有诗为证,欧阳修在《玉楼春·艳冶风情天与措》写下了“清瘦肌肤冰雪妒”;苏轼在《虞美人·冰肌自是生来瘦》写下了“冰肌自是生来瘦。那更分飞后”;秦观在《如梦令·五之一》写下了“消瘦。消瘦。还是褪花时候。”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女人美的标准取决于男人的眼光。李清照在31岁时候的画像,不难看出,她的确是清瘦之躯,水蛇腰,消肩膀,与曹公笔下的人物晴雯有得一比。她还有个外号叫“李三瘦”,这个外号缘于她的三句诗词,“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刘小川著的《李清照》一书里,提到她的身高近七尺,约一米七的个头。再加上削肩膀,水蛇腰,

杏眼朱唇皓齿,想低调都难。如果她在现代,林志玲都得排第二。

可惜的是,李清照的倾城美貌最终没有赢过她的“咏絮之才”。

编辑

2 李清照好赌,这绝不是谣传

说李清照是个女赌棍太不雅,还是用《古今女史》的记载,称她是“博家之祖”,也就是赌博的祖师爷比较合适。

如果李清照活在当今,“赌圣”的名号轮不到周星驰,“赌神”的别称也不能是周润发,都得收至她的麾下。常言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大概李清照的数学方面也很了得,赌博赌了一辈子,从来没输过,用她的话来总结一下,就是“博者无他,争先术耳,故专者能之”。

逢赌必赢,这也是她的宿命,而且毫不夸张。她专门为赌博写过一篇《打马图经序》。“打马”是一种赌博的方式,据后来有人考证就是打麻将。

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但平生随多寡未尝不进者何,精而已。

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文,就是“我生性喜欢博戏,每每博戏时都不分昼夜,废寝忘食。但为什么不论赌注多寡,我从未败北呢?只不过因为我精于此而已。”,李清照喜欢打通宵麻将,放在今天,大名鼎鼎的才女爱打麻将,那是必上热搜。但是在那个时代,特别是女人赌博,却是“自毁名誉”,那是下九流之徒。

赌博一旦沾染就会成瘾,李清照也不例外。北宋灭亡后,为了躲避金兵,李清照跟着宋朝皇帝,和一帮达官贵人们一起逃难。家没了,丈夫也死了,家产也丢光了,在那样一种生死两茫茫的情况下,她也不忘赌博。从逃难的船上一下来,安顿好就去博戏了,还不忘教育她的子侄如何打马,同时还发明创造出一种新的打马方法“命辞打马”,自己也一连写了《打马图经序》、《打马赋》、《打马图经命词》。

李清照以词闻名,她的文章传世很少,但是在为数不多的几篇中,以打马游戏为题材的就占了三篇。所以,说她是个女赌棍儿倒是也不为过。

3 与“酒仙”李白并驾齐驱

李清照喜欢喝酒绝不是附庸风雅的浅尝辄止,她是一喝必醉,还专爱喝烈酒。喝多了,还敢挑战作“险韵”的诗,也就是以生僻而又难押之字为韵脚的诗。比如下面这首《念奴娇》。

念奴娇·萧条庭院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 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 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她没出嫁前在家里有父母的宠爱,出嫁后,又有老公赵明诚的纵容,所以喝酒贪杯的毛病一直没机会改。酒量小,又贪杯,可不是一喝就醉,一醉就要呼呼大睡了,常常睡一休酒也醒不了。有诗为证: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的词现存不超过60首(含存疑之作),其中提到酒和喝酒的就有29首。李清照写花的词有40多首,其中有不少是赏花饮酒,《清平乐》“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鹧鸪天》“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即使不是喝酒,她也是“捧觞别有娉婷”,意思是优雅美丽的女子即使不喝酒 ,就是端着酒杯的样子也别有一番风情。

在古代男人喝酒,就算时常喝到酩酊大醉,那也不会招来非议,李白喝酒写诗,不仅被世人褒奖成了浪漫主义大师,还得了个“酒仙”的称号。李清照对酒也情有独衷,喝了酒还敢拼诗,怎么也能得个女“酒仙”的封号。

编辑

4 从离经判道的“问题少女”到晚年失节的争议

在《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中,罗列了中国历史上270多位重要的思想家。无论从时间还是在领域上跨越度都很大,从孔子到孙中山跨越了2500年,领域涉及文、史、哲、经、法、理、工、医、农、兵教育、政治、宗教等诸多学科领域。并且经过数百名研究人员耗费20多年的时间集册而成,是思想文化研究的专著,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在这200多位思想家中,只有一个女人入选,就是李清照。作为一位来自封建时代的女性,能被后人一直津津乐道,可见,她的影响力之久远,思想的生命力之强大。

李清照在她生活的封建时代并不受欢迎,不客气的说,她是个离经判道的人。在犹如铜墙铁臂般的男权社会里,女人无论在身份还是地位上都逃不开从属的命运。不仅要做到三从,出嫁前听从父亲,出嫁后听从老公,夫死则要听从子;而且还要遵从四德,即指妇容、妇言、妇功、妇德。妇容要求女性打扮要朴素大方;妇言是指女性说话要得体,不必伶牙俐齿、能言善辩;妇功要求女性要会做女红,奉行男主外女主内,为家庭付出任劳任怨;妇德是四德中的核心内容,对丈夫要忠贞不二,坚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道德准则。这就是封建礼教下女人要守得妇道,那么李清照怎么就不守妇道了呢?

编辑

第一,李清照出身于官宦家庭,也算得上是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李格非藏书丰富,学识渊博,中过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她的母亲王氏,据同时代的庄绰记载,是汉国公王凖的孙女,亦善文,工词翰。父母亲对李清照在教育方面很开明,再加上疼爱她,皆是以她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教化她。

年少时,她不但饱读经史子集、诗词歌赋,而且各类野史,人文轶事,无不阅览。在李清照五岁的时候,其父李格非升任京官,在她十二三岁的时候,曾随父母远游,去过汴京、洛阳。一路往返千里,沿途饱览中原的风土人情,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在心灵上受到熏陶。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如今当下的人们尚做不到,居然李清照都做到了。

封建时代下,女子无才便是德,大家闺秀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能待字闺中。李清照则是反其道而行,博览群书,外出游玩无拘无束。在她十六岁的时候,就写出了一首小词,不仅惊动了京城名士晁补之,而且成了济南城的传唱曲,这首词就是著名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第二,理学兴起于宋朝,程颐是这门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在他的《程氏遗书》里有这样一段对话:

问:‘人或居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

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这个对话就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原始出处。在《红楼梦》里的李纨就是一个坚守妇道的代表人物。她早年丧夫,育有一子,大半生都是守着儿子度日,可悲亦可敬。但是在李清照身上,从没看到过这八个字对她的束缚。

在她的少女时代,有一天,她刚荡完秋千,突然有一个陌生男子闯入,于是她顾不得整衣穿鞋就往屋里逃。你要是以为这是一位大家闺秀在回避,那你就想错了。她只是为了“以退为进”,藏在门后偷偷张望这名白面书生。正所谓“哪个少女不怀春”,这首《点绛唇》由此而生。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封建礼教下的婚姻尊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李清照的婚姻不论头婚还是二婚,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和审美观。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对于未来老公的要求是:才华横溢,书香门第,有风度有情趣,还得温柔体贴。这哪里是封建时代的婚姻,拿到现代这标也够高的。可是这样的郎君还真让她给找着了,这个人就是赵明诚。要家世有家世,要才华也不缺。其父赵挺之官至尚书右仆射,书法成就了得,赵明诚从小深受父亲影响,对金石颇有兴趣。他的代表作品便是《金石录》。

编辑

婚后的二人生活琴瑟和鸣,志趣相投,夫唱妇随,甚是惬意。有诗为证:

《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这首词是赤裸裸的雨后邀欢啊,试问在封建时代,哪个妇人敢这样轻薄?所以能担得起“千古第一才女”的称号,份量是很重的,这份重,有人性光辉的厚重,也有生命不能沉受之重。这样情投意合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她生命中的沉痛便接踵而至。

李清照出嫁后的第二年,她的父亲卷入新旧党派之争,被贬出京城。随着朝廷党争的日益激烈,父亲李格非的罪名株连到了李清照身上。一道诏书:“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李清照不得不离开赵明诚,离开京城,回到原籍。脍炙人口的一首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记录了她与丈夫的分离之痛,充满了相思之苦。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朝廷的风云变幻莫测,后来李家又遇大赦,李清照回京与夫团聚。但是好景不长,一场灾难又降临到了赵氏一家的头上。赵挺之被罢右仆射后五日后便病故了,其子的荫封之官也被罢黜,赵氏一家人只好回到在青州老家,李清照也随夫开始了屏居乡里的生活。在青州生活的十多年时间,她协助丈夫大体上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

编辑

公元1127年,李清照44岁,金人大举南侵,攻下了北宋首都东京,并俘掳了宋徽宗、钦宗父子,北宋就此灭亡,史称“靖康之变”。两年后,丈夫赵明诚病逝。从此李清照的人生开始了长达多年的颠沛流离。

她埋葬了丈夫赵明诚后,大病了一场。当时国势日急,金人的追击逼得很紧,李清照不得不南下投靠亲戚。她带着赵明诚一生收集的书画文物,一路上丢得丢,盗得盗,至1132年到达杭州后,身上所带图书文物大部分已散失。

李清照与赵明诚做了三十年的夫妻却未得一子,赵明诚病逝后所遗留的那些文物就好比他们之间的孩子般珍贵。流离之苦,失物之痛,使她陷入走投无路的绝境。在情感脆弱的情况下,她的第二任丈夫张汝州走进了她的生活。

张汝州之所以肯娶年老色衰,时近五旬的李清照为妻,其目的是觊觎她的珍贵藏品。婚后得知真相,便对李清照由谩骂到拳脚相加。一身傲骨的李清照怎么可能忍受这样的屈辱生活,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她抓住了张汝州的把柄,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之罪。于是她向官府告发了张汝州,并提出了离婚要求。

依照宋朝律例,妻告夫要判处3年有期徒刑,李清照“明知故犯”,搭上自己的名节,也要愤离婚姻的屈辱之境,彰显女儿当自强的本色。入狱九日后,得亲友营救免遭劳狱之苦。

编辑

“咏絮之才”源于东晋才女谢道韫,她和李清照还有很多相似之处:出身名门,有才有貌,同样经历了国破家亡,丧夫之痛。不过幸运的是,谢道韫在道德方面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瑕疵,其夫死后,她终身未嫁,还被写入了《列女传》,算是为自己立了个贞节牌坊。

李清照就没有谢道韫那么幸运了,虽有“咏絮之才”,也算得上一代佳人,但是她豁达的处世之风,尤其晚年遭遇的再嫁风波,却备受道学家们的诟病。

第三,再加上李清照好赌嗜酒,更是与封建礼教格格不入。

从她的离经判道到晚节不保,的确条条都是"不守妇道“。

编辑

5 李清照身上的家国情怀

李清照的一生可以用断崖来形容,前半生经历了人生表面的繁华,享受了人生的极品自由。“靖康之变”后,她的后半生随着丈夫赵明诚的离世急转而下。经历了国破之殇,丧夫之痛,李清照后半生的词更多的体现了她的家国情怀。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一改往日的婉约,说她是“豪放派”也绰绰有余,丝毫不输唐朝的李白杜甫,可谓巾帼不让须眉。再如这首《题八咏楼》,诗中借八咏楼、十四州两个典故,充满了对南宋朝庭“割地赔款、偏安一隅”的讽刺。

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她的晚年也创作了很多思乡的诗词,寄托了她对故乡和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公元1155年,李清照悄然辞世。与同时代的陆游一样,怀着故土难归的失望之情,在孤独中离开了。

她的一生如曹雪芹对妙玉的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又不乏李白洒脱的浪漫情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她的一生让男性汗颜,不禁让所有女性感叹,原来我们也可以如此强大。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娱乐圈学历很高的明星,个个名校毕业,他们真的是才貌双全
“这样子的颜值是真实存在的吗”
这才是真的还原女生相处日常的剧! 喜欢内!? ?
姐姐的美貌太绝了,这个身材曲线真的是人类真实存在的吗 ……
戴安娜王妃跳芭蕾舞的这段真的是神还原了
戴安娜王妃跳芭蕾舞的这段真的是神还原了……
啊啊啊啊啊啊啊这真的是能看的吗……
最恐怖的战争片之一,真实还原二战中德国的残暴
这真的是40+吗?!狠狠斯哈
李清照最难的一首词,将女人的天性发挥到淋漓尽致,男人模仿不来

网址: 还原真实的李清照:才貌双全,好赌嗜酒,离经叛道,这真的是她吗?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76143.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