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青团香如故
原标题:清明青团香如故
“桃花雨过菜花香,隔岸垂杨绿粉墙。斜日小楼栖燕子,清明风景好思量。”时光静静流淌,转眼间,又是一年清明时,春光明媚,桃红柳绿,莺飞草长,流水潺湲,处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个百感交集的特别日子里,除了扫墓祭祖和踏青出游外,让我最难以忘怀的莫过于母亲做的香糯的青团了。
青团是用新鲜的艾草,捣碎成浆,再将青青的汁液拌进糯米粉里一起揉匀,包裹进豆沙等馅儿蒸制而成。做熟的青团碧青油绿,糯韧绵软,吃起来甜而不腻,还带有一股清淡悠长的青草香气,盈满于齿颊间,满满的春天味道。家乡人把饼状或团状食品称作“馃”,故青团又叫清明馃,因在清明时节食用而得名,是自古传下的清明祭祖食物。《吴门竹枝词》诗云:“相传百五禁烟厨,红藕青团各祭先。”宋朝《琐碎录》中记载:“蜀入遇寒食日,采阳桐叶,细冬青染饭,色青而有光。”清朝袁枚的《随园食单》这样描述:“青糕、青团。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糕团。色如碧玉。”每逢寒食,人们不生火做饭,只吃事先准备好的青团子,表达对先祖的缅怀。
在我的印象中,每年清明节临近,母亲就会挽着小竹篮,带着我去田间地头采摘野艾。这种草本植物,春季与荠菜一样遍地丛生,青翠蓬勃,随处可见,叶边有小小的锯齿,背面有一层薄薄的白色绒毛,容易辨认。有的艾蒿开满絮状小黄花,看上去素洁优雅,不过,母亲说,开花了就长老了,老了的口感不好,要采那些茎叶肥嫩水灵的。
青青鲜鲜的艾蒿采回来后,母亲先用清水洗净,放在沸水里汆一下,取出浸在清水里一段时间,去除苦涩味,然后切碎捣烂倒进早已准备好的糯米粉中,揉成青色面团。接着就是做馃馅,馅的花样很多,有笋丝、肉丁、萝卜丝、咸菜末馅等等,随自己喜好,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口味。可母亲知道我们姐弟爱吃甜食,每次她都会很奢侈地放许多豆沙、花生或芝麻拌入桂花糖做馅,让我们满心欢喜。
馃馅做好后就开始包清明馃了。捏一小团摊成薄皮,中间放入适量的馅,然后像包包子那样边捏边使口子慢慢收拢,清明馃就成形了。母亲有一双会变魔术的巧手,她做的清明馃比一般人家的要漂亮好看,各种形状的都有,圆润如满月的,花边形如饺子的,甚至还有栩栩如生的小动物造型,煞是诱人。
一只只刚出锅的清明馃饱满新绿,油光发亮,玲珑剔透,带着醇醇的清香,叫人馋涎欲滴。母亲这时总说,清明节全家得吃“寒食”,要等清明馃冷却后才能上桌,可馋嘴的我们却常急不可耐地拿一个往嘴里塞,随后又被烫得哇哇大叫。放凉透后,全家人围坐在春光明媚的小院里,一边听爸爸讲有关清明节与寒食的故事,一边慢慢地品味清明馃。传说战国时期的名臣介子推曾“割股奉君”,但功成身退,隐居绵山,烧死在绵山。晋文公重耳感戴他的恩义,下令民间以禁火、冷食等方式深情纪念。活色生香中,清明馃芬芳的气息弥漫开来,那一缕缕微甜的馨香,飘得整个院子香香的,温馨的感觉在心头流淌。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也是带有思亲的祭祀节日。如今,清明馃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但母亲仍然坚持每年清明节自己包清明馃。这一个个清明馃,不仅仅是家乡的美味,更氤氲着母亲对生活的传承与热爱,也让我们倍感她那无私的关爱与温暖。 文/钟芳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长沙博物馆举办“我们的节日好韵味”之清明活动
清明节的十个小知识:清明蹴鞠何时流行?
感受清明文化,苏州望亭项路村开展清明节主题系列活动
在古代,清明时节的传统习俗是荡秋千还是拜月?蚂蚁庄园今日答案
清明:晴风吹柳絮,故人在心间
清明:万物生长正此时
春日限定!软糯香甜,口味多变
非遗IN节气·清明 | 人间四月,这个三节合一的节日为何最中国?
只会背诵“清明时节雨纷纷”?这3首著名的清明诗词了解一下!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清明如何从节气成为节日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