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为故宫修文物,央视点赞“吴罗织造技艺”苏州非遗传承人朱立群

原标题:曾为故宫修文物,央视点赞“吴罗织造技艺”苏州非遗传承人朱立群

6月11日

CCTV-13 《新闻周刊》栏目

用近8分钟的时间

介绍了苏州“吴罗织造技艺”

非遗传承人——朱立群

走进了吴中高新区

苏州市锦达丝绸有限公司

在“绫罗绸缎”中,绫之光洁,罗之轻盈,

绸之细腻,锻之厚密,最为知名。

作为丝绸的一种,罗是绞经织物,不同于普通织物的经纬线垂直相交,它由经线相扭转再和纬线相交,形成孔洞,透气性与亲肤感上乘,也是“绫罗绸缎”中的名贵品类。

苏州非遗手工门类“吴罗”或称“苏罗”,是指以苏州为织造产地的罗,其中特指“四经绞罗”,是罗织物中最高技艺的代表之一。

他是

半生致力非遗文化的“传承使者”

苏州“吴罗织造技艺”非遗传承人朱立群,因从小耳濡目染,对织造具有天生好感。1976年,朱立群高中毕业分配到苏州吴县丝织二厂,与庞杂的老式铁木丝织机为伴,开始织罗生涯。

1995年,朱立群创立苏州市锦达丝绸有限公司,择址于现吴中高新区内木渎镇这一文化氤氲之地。公司主要生产以罗织物为主导的丝绸产品,是一家能独立研发和制造各类纱罗面料的高新企业。

多年来,朱立群携团队在纱罗文物复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以及对外文化传播与交流等领域辛勤耕耘,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市场的高度信赖,被列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

他是

曾为故宫修文物的“匠心大师”

40余年日复一日的潜心钻研,让朱立群成为国内织罗领域当之无愧的翘楚,受到《国家宝藏》、故宫等各大博物馆及科研机构争相合作邀请,成为苏州对外展示“苏罗”非遗文化的亮丽名片。

他曾用三年时间,复原了出土文物中的“压金云霞翟纹霞帔”制作工艺,并将这种失传的织罗技法总结归纳,树立了中国罗织技艺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他曾在古代织造技艺失传已久的困境下,凭借摸索与研究,花费大半生心血成功恢复素罗、妆花罗、四经绞罗等珍贵丝织品种,将苏罗织造做到极致。

他是

把握数字经济机遇的“文化达人”

当前文化数字经济浪潮兴起,朱立群深知,只有顺应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才能提高非遗文化的核心竞争力,让“苏罗”这颗沧海遗珠得以传承。

于是习惯了拿木梭的手,开始接触方寸之屏,年逾花甲的朱立群开始学习“上网冲浪”,并开通了抖音号@朱伯伯的苏罗,向网友科普苏罗织造工艺,展现面料的独特与精致,“种草”苏罗服饰。苏罗的美让网友赞叹不已,也迅速让朱立群收获了11万粉丝和近200百万点赞,目前抖音商城产品已售出4500余件,开拓了“非遗文化+短视频”的全新市场。

他是

不断探索文化产业的“创新先锋”

除了借力新媒体平台,朱立群也在不断探索创新其他产业发展模式。2021年,由锦达丝绸国内首创以纱罗为主题的展览馆——苏州纱罗技艺馆正式开馆,以展示优秀非遗“苏罗”工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丝绸文化资源,弘扬历史文化,加快推动非遗文化建设。

同时,锦达丝绸与苏州大学合作设立研究生工作站。双方将整合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源,发挥各自长处与优势,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合作申报科研成果,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高校科研水平,建立新型的产教结合纽带。

文化传承,人才为本

吴中高新区将进一步

深挖掘、重培育、优环境

厚植非遗人才发展沃土

加速“非遗资源+文化创新”融合

用数字经济为文化产业赋能

助推区域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来源:吴中高新区发布 部分素材:区委宣传部、木渎镇

媒体选稿编辑:李俊锋 (新媒体运营师、高级摄影师)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云南省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纪实摄影沙龙圆满结束
“守艺”传承 350多件石雕作品展出
外婆的澎湖湾原唱 原唱是叶佳修
吴磊个人资料简介 吴磊简介
隐秘的角落朱永平死了吗 一起来看看吧
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剧情 小说剧情内容介绍
龙王传说4终极斗罗剧情 龙王传说4终极斗罗剧情简介
巧手成就卓越·匠心造就非凡——吕梁市离石区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隐秘得角落朱晶晶到底怎么死的 隐秘的角落朱晶晶死因
鸣人九尾化在哪集 鸣人九尾化介绍

网址: 曾为故宫修文物,央视点赞“吴罗织造技艺”苏州非遗传承人朱立群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815.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