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寨数字技术再现非遗创新表达
原标题:乌江寨数字技术再现非遗创新表达
苗绣的数字化实践展示现场。
小朋友们展示自己制作的蜡染。
绥阳挂面制作演示。
这几天,春意盎然的乌江寨迎来2023贵州非遗季“璀璨乌江寨·非遗嘉年华”系列活动,当传统非遗邂逅现代审美,一场非遗多元化表达的创新探索花火悄然绽放。
“非遗+”的常态化实践
4月25日,伴着和煦阳光,200多名播州区第一小学的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踏入乌江寨的乌纸坊内。神奇的花草纸做法,让同学们惊声四起,他们努力模仿着老师的动作,学习这项非遗技艺的制作。
“真有趣,这是我平时都接触不到的东西!”虽然对于非遗的概念还很抽象,但石锦洋小朋友童真又懵懂地说:“这是祖先们传下来的东西,只要我们好好学,长大后再传给其他人,这样它就不会消失啦。”
“非遗+研学”的火热势头,同样持续在寨中的各个角落。左手拿着兴义冲冲糕,右手端着遵义豆花面,这几天,从上海慕名而来的游客钱先生又寻着香味,买了一份赤水叶儿粑。“在乌江寨的美食一条街,我吃到了品类丰富的各种非遗美食,深入感受了一把西南地区的浓郁特色,体验特别好!”
“快看,那里有人戴着面具在跳舞!”走在最前,一边用手机录像,一边呼喊伙伴观看演出的杨大姐兴奋不已。从四川自驾而来,见到神秘的贵州非遗技艺傩面地戏,让她和她的姐妹团大开眼界,啧啧称赞。
研学、美食、戏曲、文创……与非遗有机融合的各类文旅项目,逐渐成为乌江寨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实践。贵州乌江寨国际旅游度假区总经理陆国萍表示,非遗是文化瑰宝,需要推陈出新的玩法,更需要常态化的展示。
“我们尝试将更多的产品向非遗主题化、体验化转型,助力贵州旅游高质量发展。”陆国萍说。
文化的现代式表达
作为文化富矿的贵州非遗,深受游客喜爱,但受限于单一的呈现方式,并未让静态非遗“活”起来,总让人感觉非遗“这么近,却那么远”。
在中国旅行社协会副会长、贵州省旅游人才发展促进会会长朱曦看来,贵州高品质“水乡产品”的乌江寨,正积极拥抱时代浪潮,努力在新旅游空间重塑非遗的现代化表达。
乌江寨的新,新在整体空间的非遗元素化。鸟瞰整个乌江寨,秀美山水,如梦似幻,走进内里,蓝色蜡染、精致苗绣、银饰技艺制作……非遗符号妥帖地散落在景区的每个角落,给游客整体性新奇而舒适的体验感。
乌江寨的新,新在非遗内容表达的可视化、动态化。非遗戏剧表演、非遗AR文创、线上非遗虚拟仿真试验等,都让非遗从文字记载中生动复苏,变成可看、可听、可闻、可互动的多感享受。
乌江寨的新,更新在跨界融合的创新化。贵州乌江寨国际旅游度假区销售副总经理许坤坦言,针对非遗文化,如何影响年轻一代,国潮的二次焕发完全可以帮助在地文化。“未来,乌江寨还将尝试与高人气国潮游戏原神IP合作,从剧情故事表达、角色道具设定、打造周边手办等方式做好本土非遗的新表达。”
许坤介绍,就在乌江寨非遗季现场,在地文化ANIMEBOX主理人陈宇飞及其团队,将二次元文化与非遗进行巧妙结合打造了苗族形象IP“苗苗”,让大家惊喜连连。
谈及对于乌江寨非遗新表达的期许,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郑欣说,相信作为贵州文旅创新融合的示范景区,乌江寨将乘着文旅融合的东风,走好非遗+旅游的融合发展之路,奋力书写贵州“诗和远方”新篇章。
传统的数字创新呈现
“时下大火的chatgpt、midjourney bot等AI系统给予非遗很多想象空间。例如,输入几个词汇,就可以生成一幅风格炫酷的‘赛博乌江寨’。”
想象力即生产力。4月25日,在非遗季期间的“非遗跨界寨中对话”圆桌会上,贵州民族大学教授、贵州少数民族艺术大数据可视化研究项目负责人向艳丽展示了团队针对非遗的最新研究成果。
向艳丽介绍,贵州非遗有很强的IP属性和文化特征。为此,他们以乌江寨的非遗融合为契机,做了一批相应的AR文创产品。
“比如我们推出的贵州首个数字人‘非遗推荐官’,已经布置在通往乌江寨的高速公路服务区——东寨站、西寨站,以及景区迴龙岛区域,游客可以通过与数字人互动,深入了解乌江寨。”向艳丽说。
“数字人项目,是在元宇宙大背景下,面向数字中国做的基于贵州本土文化的非遗数字化探索。也是我们在探索基于景区多元化环境线上线下融合的有益尝试。”
向艳丽表示,未来,还将依托国家艺术基金以及“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在数字非遗、数字资产方面利用3D建模、3D扫描技术,建立更为扎实的三维可交互数据库,助力乌江寨景区等地的非遗+N文旅融合,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雅萌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非遗满绣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推出虚拟数字人,非遗邂逅元宇宙!
技术赋能传媒生态 主流价值创新表达
以非遗做帆,数藏为桨,科艺元宇宙携马尾绣首推国家级非遗数藏
创新,解锁非遗“破圈”密码
“江湖镖师”探秘乌江寨,“极挑团”集体能量爆发
郭喜梅:创新表达传承漆艺 非遗为媒宣传山西
创新博物馆表达方式 让参观博物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探寻非遗文化之脉 解码蚕丝的科技创新妙用
数字化赋能大运河民歌非遗保护与传承
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 亮相中国科技馆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195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95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911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81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45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3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6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7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