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怨恨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单读四月 Pick
原标题:怀着怨恨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单读四月 Pick
点击右上角,把单读设为星标,不要失联!
整个四月都在翘首以盼的五一假期,让四月收尾得悄无声息——谁不想立刻开始快乐假期呢!除了计划已久终于得以成行的旅途外,不远行、不出门,宅在家中一样可以拥有广袤的游历体验,在这个临近年中的长假里,是时候开始清点上半年的想读书单了!
单读编辑部也交出了四月以及假期的阅读和收听成果。也许四月发生的一切再一次提醒我们,文学远不能够作为衡量道德的标杆,同时还极易成为巧言令色的武器,但文学艺术仍是向善、必需的,时刻警醒着我们避免陷入混沌的骗局,让话语不再掌控于别有用心者手中。
四月
打动我们的专辑
Album of the Month
瓦合
草东没有派对
从各种意义上的伤痛里回过神来,时隔 7 年,草东推出了新专辑《瓦合》。正如专辑名所言,“不自卓然立异,而与众人相合”,歌曲虽然一如既往的有攻击性,却收敛了些遗世独立的锋利和愤怒。如果说《丑奴儿》是困兽张牙舞爪、横冲直撞地怒吼,《山海》是迷途者的拧巴和迂回,那《瓦合》是他们在历经生死别离后抛出的直球,有种视死如归的坦然。
目前公开的曲目《床》打破了以往背景底音的组合,合成器的加入让曲调貌似更迷幻、雀跃,但却传达出不知如何发泄才能度过的哀伤。“看着窗外的光/分不清是路灯还是太阳/仔细搜索着自己的身体/试着找出一道合理的伤/却还是得说谎”,在《瓦合》的制作声明中,他们把这份难以言表的情绪汇成了一句话“谨以此专辑献给凡凡”。
【注:蔡忆凡(凡凡),草东没有派对鼓手,2021 年 10 月 30 日逝世】
四月
启发我们的播客
Podcast of the Month
过刊
在这个大家都在赶热点的时代,这档播客却打出了“过时新闻、过气娱乐、过期评论”的 slogan,在 logo 中亮明自己的态度:在如迷宫一般的旧消息里拎出回应当下流行文化的脉络。不以热点事件为切口,主播们聊铁路、故乡、苏联设计,聊宝冢、港女、娱乐圈,跳出事件本身,用扎实的知识储备和联想逻辑能力将失去时间效能的信息勾连成一部恢弘“史诗”。更值得珍视的,是主播对生活细节的精准捕捉与表达,仿佛一台私人影像剪辑器,吐露出的每句话都能调动起听众脑海里的鲜活记忆。
四月
吸引我们的饮品
Beverage of the Month
百威识梅青梅酒
没有什么比酒精更好的加班搭档了!在编辑们筹办大型活动或者交稿日前夕,一杯度数不高但酒香馥郁的果酒,配以楼下咖啡吧台的冰块,几乎是人均“酒鬼”的编辑部标配。近期出现频率最高的酒是百威识梅青梅酒,350 ml 的容量正好适合 1-2 人的晚餐小酌,选取了来自广东普宁、福建诏安和浙江萧山的青梅,以冰糖浸渍,浓郁的梅果香味与甜香口感,让暑热与加班的苦闷暂时退场,获得难得的放松与清凉。
四月
帮助我们思考的书籍
Books of the Month
01
外面的世界
“我会外面而写,每当外面的世界将我吞没,每当发生了一些让我疯狂,让我必须窜出去、走到大街上去的事。”
阅读这两本书,仿佛去重新认识杜拉斯,或者说让我意识到,自己此前从未认识过杜拉斯。向外观照世界的杜拉斯,将目光投向了那些不公正、那些弱小、罪犯……对那些有争议的公共事件,她从不回避自己的立场,她写作的激情有时转化成对权力体系的愤怒与嘲讽。袁筱一在译序中对杜拉斯有句评价是: “不是每个人都会用玩味绝望的方式抵抗绝望”。我们在体会杜拉斯的恐惧与不安的同时,但又不得不赞叹她的勇气与真实。她写下的都是自己对外面世界的真实感受,有些话语仿佛随口道来,这样无所谓形式与文体、随心所欲的写作,让人感受到的是另一种自由,表达的自由。其实,语言本应如此自由。
02
复调
我们总是通过想象创伤的种种细节,来战胜自己对其的惊惶与痛苦,但创伤的出场方式,永远和我们预想的不一样。母亲的离去,让作者陷入了对自身死亡的巨大恐惧,再也听不进去别的,除了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作为乐评人,他把《留声机》杂志的月度专栏,主题换成了以第一人称,诉说这首蕴含无穷无尽情感和意义的乐曲,他诉说着悲伤与失去,诉说着与母亲之间复杂又充满矛盾的关系。
母亲虽然喜怒无常又精神衰弱,但她把音乐带进了家庭,鼓励孩子受教育,捍卫他们的兴趣,并庆祝他们的成功。眼睁睁看着她的生命在短短几天之内流逝,任凭死亡斩断了与她的联系,没有人能理解她的愤怒,和她人生的其他部分,是沮丧又无奈的。重拾音乐信心的作者,决心以那首伟大的乐曲,串联起与母亲掺杂着苦涩的回忆。其实,强悍的她,也曾为他侧耳倾听,说出“那段真棒”之类鼓励的话语。
我随着作者的叙述,不停翻阅着纸张,家庭、死亡、音乐与慰藉,这些宏大的元素,它们的定义,逐渐在我脑海里变清晰,如作者所云: 悲伤不曾消失,只是在生活中比较快乐的时刻隐匿不见。没有任何一种悲痛是无法承受的,我们承受不了只是因为害怕还有更大的悲痛会降临。当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再度响起,伟大的西方艺术,会给你快乐和治愈。
03
我在北京送快递
作品跟作家之间,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有些作品,故事讲得精彩、让人称道,但对文字背后的作者,很难形成印象。很久没有读到这样的文字,透过它、会被作者的人格吸引,真心喜欢上他。甚至,对胡安焉本人的喜欢,超过了对这些文字的欣赏——
“我们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一般情况下,早上下班前的两个小时会相对慢下来,可以干一会儿歇一会儿,而从晚上十点到早上五点这段时间最忙,基本上一刻都不能停。具体是这样的:我们晚上七点上班,先干到九点,然后有半个小时吃饭时间。货场里有两个食堂,被不同的承包商承包,提供不同风格的食物。菜品是自己舀的,像自助餐一样,称重付费,米饭则无限供应。如果想省钱,可以少打点儿菜,多吃几碗饭。平心而论,饭堂的价格还算公道,而且比较卫生。吃完饭后,我们就从九点半一口气干到早上七点,连续九个半小时不再有进食时间。有些人会自带面包或饼干,半夜抽空往嘴里塞点儿。有些人就连着十个小时不吃东西,他们已经习惯了。我一般都带饼干,偶尔忘了带,肚子就饿得咕咕叫。
……
我发现在这地方干活儿的人,大多不喜欢交谈,完全不热情主动,就像沉默的老农民——虽然她们并没那么老——对陌生人报以冷淡和警惕的态度。恰好我也不喜欢攀交情,大家闭上嘴巴干活儿很好,在这种人际环境里我感觉很舒适。可是当我有事情向他们请教时,他们会先腼腆地笑,然后讪讪地回答——其实他们并不高傲,只是大多孤僻而已。”
他就是这样用文字描述自己的工作、身边的工友的,简练、精确,没有一个多余的字。他小心选择字词,谨慎分辨高傲与孤僻,透过这些文字你看到的那个人,忠厚、明亮,和他的经历、环境形成了一种近乎神奇的反差。 没有什么腔调、立场,也没有什么急着要倾泻而出的情绪、见解,他只是很安静地在生活,过着寻常人的日子。正如作者所说,“怀着怨恨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他的书,让我相信,生活仍然是值得的。胡安焉这个人,让我发现,有这么可爱的写作者啊!诚实谦卑、舒展自如。
04
维塔
“维塔”是位于巴西阿雷格里港的一家收容所,这个词在拉丁语中是“生命”的意思,但这里是一个等死的地方。
收容的另一面即是遗弃,来到维塔的是“被断绝于家庭生活之外的人——精神病患和其他病人、失业者、流浪者——被亲眷、邻人、医院、警察遗弃在那里”,他们还是人,却不被真的像人一样对待,在这里能做的就是等死。人权活动家热尔松·温克勒(Gerson Winkler)这样形容维塔,“这是一座人类的垃圾场”。
在温克勒的介绍下,这本书的作者、人类学家若昂·比尔于 1995 年接触了维塔。在田野调查中,他为一位名叫卡特里娜的女性所吸引。对这个社会而言,卡特里娜就是一个“疯了”的女人,但她自己不这么认为,她用诗一般的语言写以防自己遗忘一切的“词典”,向作者不停讲述自己的经历,返回家庭、返回正常世界的渴望:她是被自己的家庭抛弃——丈夫出轨,孩子疏远她,来到维塔之后,她接受的治疗就是吃药,而药物给她的身体带来了并不导向治愈的影响——最后卡特里娜小脑萎缩,很快去世了。
通过与卡特里娜的交谈、对类似维塔的遗弃区的调查,若昂·比尔想要揭示出造成卡特里娜命运的复杂且冰冷的社会运作体系,这本书用一种非典型的学术写作,试图解答这一疑惑:这些遗弃区的创建是如何跟家庭的改变,以及国家、医药、经济的当地形态交织在一起。他令我们看到,社会的结构性问题,是如何造成对心灵的折磨;我们祈求疗愈痛苦的医疗,如何成为了一种社会治理手段;当我们将疯癫逐出文明时,又是怎么丢弃了文明。
05
鼠族
《鼠族》作为唯一获得过普利策奖的漫画作品,早已赫赫有名。它以作者爸爸的视角,看似轻松地讲述了一个犹太家族如何在二战及其前夕遇害或幸存的故事(当然,讲述者幸存了,但其他人一个个地从家庭相簿中消失了)。上次《鼠族》登上新闻,还是美国一学区将它移出八年级课本,受到了全球范围的批评,再一次证明了真相本身的刺眼的震慑力。
读完《鼠族》,会由衷地钦佩作者爸爸在非人环境中的求生能力。但又想到同样幸存于大屠杀的作家莱维说:“最糟的人,也就是说,那些最适应环境的人,幸存下来;而那些最优秀的人都死了。”人类在创造非人的环境这件事上,永远有无尽的创意。一个幸存故事的背后,一定有无数个未能幸存的故事。我们恐怕都是在某一环境中求生的幸存者,活人必须为死人说话。
06
两个世界
这本书是近二百年前的一位年轻人写的游记——来自埃及的年轻人里法阿·塔赫塔维,1826 年被派往法国巴黎留学,在巴黎,他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从每一处细节里记录他对法国的印象。从巴黎人的饮食、衣着、住宅、娱乐场所,乃至医疗、教育、宗教、法律等诸多方面,他从细微之处写下了独特有趣的观察和评价,也惊叹于法国宪法对国王权力的限制和对公民的保护。塔赫塔维 1831 年回国后积极投身阿拉伯文化复兴运动,成为埃及近代最早系统介绍西方民主主义思想的学者,这本书是一次珍贵的记录,让我们看到阿拉伯人作为常常被欧洲人审视的一方,反过来如何看待欧洲人,以及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中,如何保持谦虚地接受新的事物,自觉地放眼新的世界。
▼
加入 2023 单读全年订阅
将世界握在我们手中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单读六月 Pick
正观漫读|别让怨恨扎根
春日里,读最美的“人间四月天”
95花各有各的美~谁是你的one pick?
最美人间四月天 正是读书好时节
夏天之前,请来遇见单读|招聘
2023年四月文案:你是四月檐上雨,也是心上惊鸿客
正观漫读|人生难得有清明
少年宜读李白,中年宜读陶渊明,晚年宜读……
露思在逃德云女孩,在线请德云社pick她。哈哈哈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