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吃“派饭”的日子
原标题:下乡吃“派饭”的日子
下乡吃“派饭”,每每想起来,总是让人念念在心,那浓浓的乡音、乡情、乡恋令人难以忘怀。
上世纪70年代,那时干部下乡都是背着铺盖卷,睡在老乡家,吃着百家饭。派饭就是一家一家往下轮,头一天是张家管,当天张家就在墙头给李家喊话:“明天该你家了!”有的村怕传话误了事,就制做派饭牌,一家一家往下传。
有的人家为让下乡干部吃得可口,就到前一天管饭的家了解干部有什么忌口的。群众根据家庭条件,使出浑身招数、拿出家里最好的饭菜招待下乡干部。我们常常听百姓这样说:“人家干部到村里给咱百姓办事,咱不能亏待人家”。下乡干部吃完饭就顺便在碗底压上一毛钱。有时,县上的领导来检查和调研,就赶紧给做饭的户说,有人来中午加一双筷子,就是县委书记、县长来了也是一样。
1976年,我们县委办在西关村下乡。西关村基本属于城中村,翻道沟下个坡就到县委了。但我们仍然遵守规定,带着铺盖卷,住在百姓家,吃派饭。
下乡的时候,尽管西关村离县城的繁华地段很近,但我们十天八天也不去一次,整天不是与群众在田间劳动,就是帮贫困户干活,同群众打成一片,无话不谈。我们住在一位老教员家的砖箍窑洞,几个人睡在一个炕上,挨家挨户吃派饭。那时群众家的日子还很清贫,白面少,玉茭面多,但农民厚诚,他们宁肯自己吃窝窝头,也要让下乡干部们吃好一点。碰上家境贫寒的人家,也想尽其所有,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中午吃汤面,下午吃二面馍就咸菜。赶上家庭宽裕的,给你烙张饼摊个鸡蛋算是改善生活了。
我们与群众熟了,有时吃饭前常常开玩笑说:“别忙乎了,简单些,包几个饺子算了。”有时还戏言:“烙张饼,鸡蛋不要两面摊。”爽快的妇女也回应:“想得美,你不怕噎着,今天是窝窝头,咸菜。”大家处得像一家人,什么话也能说,也敢说,彼此都不计较。
我们与县委书记一起吃派饭时,他给我们讲了一件事。有一次,他到一家吃饭,进门小孩刚大解完毕,妇女见状,赶忙用一个脸盆盖住,他们装着啥都没看见,很坦然地吃完了这顿饭。其实,这样的事在农村很普遍,大家都司空见惯了,也不会计较什么卫生不卫生,更不会让主家下不来台。
还有一次,我们到一户有三个孩子的家庭吃饭。这户人家因为我们的帮助,刚刚得到了一些救济,这家女主人心中十分感激我们,专门为我们炒了一盘鸡蛋、一盘肉,还蒸了花卷馍。我们来之前,女主人就提前把两个孩子打发出去玩了,只留下一个年纪小点的没有出去。我们见状,对她说:“你见外了,你们吃什么我们吃什么就好。”可是,女人说:“多久才能管你们一次饭!”言外之意,自然是要把我们当做贵客来招待的。我们坐下来吃饭时,在家的小孩子眼珠眨都不眨地瞪着桌上的菜,嘴里流着口水。我拿了一块馍,夹了一块肉,递给小孩,小孩正要去接,她妈一巴掌就把小孩伸出的手打下去:“你是眼饥肚饱,刚吃了又想吃。”其实,孩子啥也没有吃,看到从来没有吃过的菜,能不眼馋?这一打,孩子哇哇地哭了,我看到女人眼里流出了泪,我们的心也酸了。尽管这顿饭很是盛情,但我们吃不下去,还是留给她和三个孩子吃吧,她们一家太难了。
当年正是这种派饭的方式,让我们融入了乡村最小的“细胞”之中,从而知道了乡村百姓家的真实状况。正是吃派饭,让我们能接到“地气”,了解群众的需求,从而使干群之间能够心贴心,亲如一家。
如今干部下乡已不吃“派饭”了。我曾问村里的年轻妇女吃派饭的事,她们一脸茫然,不知何为“派饭”。
三十年前,我在农村吃“派饭”的村庄已是高楼林立。一次,我碰到吃“派饭”的农家儿女,提起当年在他家吃“派饭”的时候,他们爽朗地说:“咱家在楼下商铺开饭店,吃‘派饭’你尽管来,想吃啥有啥。”只是这样的“派饭”显然已没有了当年的滋味。
梁冬(新绛)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下乡吃“派饭”的日子
《浮图缘》别人吃的是饭,肖掌印吃的是醋……
虽然不饿,但饭还是得吃
安杰和江德福吃德华做的饭好像已经成了习惯……
颖儿一口饭没吃,只顾着哄女儿,对面的婆婆无动于衷
真的是太热闹了~白鹿和虞书欣在奔跑吧约的饭终于吃到了
岱山县开展戏曲送戏下乡活动
送戏下乡,响彻芬芳花田(文旅融合 艺术惠民·送戏下乡进社区)
被禁播长达18年,再现知青下乡的秘密,看完久久不能平静!
“送戏下乡”进龙山 “幸福溧水”美生活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