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胖:打嘴炮的失败者——HR口中的“Loser”扎了谁的心?
原标题:谭胖:打嘴炮的失败者——HR口中的“Loser”扎了谁的心?
假设啊,仅仅是假设啊。
假设我跳脱五行外,不在三界中,看待一件敏感的事情,那么从头到尾以上帝视角俯视的话,这件事情在我眼中必然很有意思。
因为在我看来,“深陷于”某某漩涡中的双方都挺可爱,未知前因,却知后果。
后果就摆在那里供大家评头论足,有人感慨有人愤恨,就是没有人长记性。
比如人家嘴上恭维着说“你是上帝”,实际上呢,彼此心里的“上帝”形象是不一样的,你心里的“上帝”可以创造天地,第七天定成了安息日,你觉得你就是造物主,而人家心里的“上帝”只是幻化成一个大胡子被钉在十字架上替自己受罪的货,地上还躺着一把滴着血的朗基努斯之枪……
结果你还觉得挺美,很有一些自我感动的意识。
可如果不小心让你知道人家到底怎么想的时候你就不乐意了。
比如再度“深陷于”舆论漩涡中心的某站。
某位网友发布了自己朋友应聘某站时与HR的对话记录,人家问他“你平时发弹幕和评论吗?”朋友说“不发”,人家说“那不行,那你不是我们的核心用户,我们的用户都是Loser。”
这条微博迅速引起热议,而且大家还很气愤:
“你这是侮辱人啊!”
对此,涉事网站也迅速回应说对话中的HR早就在去年被劝退了。
没错,网友说的是去年的事,他说只是今年跟朋友聊到这件事就发出来了,没想到引起那么大反响……
首先,我敢肯定这事不是炒作,涉事网站是业内颇有权威的平台,没必要用这种不入流的方式拉一波仇恨。其次,这也不涉及什么“阴谋论”,不会像某些人没事琢磨地图,然后画出一条什么什么国家的地图那样觉得用心险恶,人家是生意人,大可不必掺和“玄学中的政治”或是“政治中的玄学”。
抛开这两点,再抛开HR口中的侮辱,人家看核心用户的角度和态度有问题吗?
没有。
No.
01
有观点、有冲突、有对立,就有流量和阅读量,有了阅读量就有了无限可能的商机。
这是新闻学和营销学里必然见到的内容。
以前互联网不发达甚至没有的时候,要掌握这些技巧靠的是炒作,生炒,那会儿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是传播的主要渠道,但限于时效性,每个地域覆盖到的时间段不同,比如美国流行的东西传到广州需要三天,从广州又流行到了四川需要一个月。这就大大增加了传播的难度和普及度。
流行的玩意是这样,观点也是这样。
比如在北京发生一件事情,可能等全国人民都知道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好几天。而传播渠道的有限性又增加了回收“反应效果”的难度,且不是所有人都能把反馈的意见和情绪形成一股力量准确投放在相对应的平台上的。
这也是为什么物流和信息交换日益发达的今天,北京的全聚德和稻香村越来越不受待见的原因——
传播渠道不便利的时候,流行和观点仅限于所在地域,辐射广度不够,也做不到对标和比较。等便利的时候有了对标和比较,除了坚守地域自尊和保护主义情怀的少数派之外,大多数人都是用手或用脚投票的。
互联网和信息传递渠道日益发达之后,以上的情况才逐渐改变,就像“某站HR痛陈心里话直言核心用户是Loser”一样,只要有人通过一个平台发布出来,当天全国各地有智能手机的人都能看到,也都能评论,在评论中传递相应的意见和情绪。
某站是这么做的,借着某站HR的言论刊载的其它平台也是这么做的。目的都是为了将这个观点发布出来获得评论、关注和争议。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很简单——
这个平台服务的主要是什么样的人群?
就像那位HR说的,核心用户是Loser,按他的说法,我觉得应该很好理解:
只有“生活中的失败者”才有闲工夫在网上因为一件跟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吵得不可开交。反正阅读和争论的成本很低。
网络便利了,智能手机上随时都可以浏览点评。
没钱有闲了,春秋大事中随时可以找寻存在感。
No.
02
“核心用户”换个说法也许又可以叫“用户下沉”,跟电影行当一样,“小镇青年”这个词代指的是一部分类型片的主体受众,因为“小镇青年”大多安逸寡淡,所以简单粗暴的类型片人家看得懂,也喜欢看。看完也会用手或脚投票——
人生没什么刺激的事,打打杀杀什么的最好看了,反正自己可能也遇不上,同样隔着屏,感受一把别人的故事偶尔代入一下,挺好。
映射到一些事件上时,则表现为“既然口说无凭,则必舍我其谁”的发言。
我认为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是“轻易不表态”,尤其是在未知原委,也未知结果的时候不要因为一些自我感动的原因去生杠或致敬,抑或是喊口号。
与我昨天讲的观点一点,这样做显得十分不理智。
对于一些大事件来说,发酵就是源于未知原委的过程中,人们总是兴冲冲地漫天致敬然后扫兴而归的结果。
可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未必见得真不明白。但很多人还是愿意成为前仆后继的评论者和致敬者,毕竟“成本”小——
按几个键盘就能发泄一下情绪的事情谁不做呢?又不损失什么。这事更不像日常见到小偷一样“不敢高声语,恐惊梁上人”那么有风险,隔着屏幕的事情,吵得再凶难不成还能跃过屏幕打起来不成?
时间?有的是,不怕耗下去。
如此一来,这个事情的热度和氛围也就造起来了。
所以有心的话可以仔细琢磨一下这些年网上纷纷营造出来的“对立”、“地域黑”、“感动”和“内耗”等等,在事件底下吵得最厉害的都是些什么人?
一般有正经工作或工作很忙的人,怎么可能时时抓着手机跟长在一起似的?
那必然都是些把“碎片化时间”收集起来“集约化处理”的人,也就是HR口中所说的“Loser”,而HR对核心用户的认知就是渠道管理者的认知。
人家很明白“调动情绪”同样也是生意,至于其它的?那是“Loser”隐藏在声嘶力竭之中的自我安慰。
情绪到位了,氛围烘托起来了,关注度和热度也就上来了。然后呢?被另一波热度再度替换掉,反正永远都有一拨人为了热度买单,而且极有可能是同一拨人。
挨着上司的骂,操着宙斯的心。用“手中的一道闪电”劈下去,断然决定不再“内耗”:
“呔!我要这币何用!”
那正经的日子人在做什么呢?
人家忙着合法的工作、享受目所能及的生活,创作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希望生活质量逐渐提高,偶尔看到好玩的、搞笑的或是值得欣赏的内容轻轻点个赞,讲道理?也行,分层次和主次然后把事情讲明白,心平气和……
这些人当然、也必然不是“核心用户”,就像那位被HR断言“非核心用户”的朋友一样,人家做纪录片,创意很棒,想必是个有文化的人。
有文化的人懂得是非曲直,也不愿意骗人玩。那么索性后来就不去伙着一同当“气氛组”去了:
懒得吵吵,多耽误自己的事啊!索性就不说话了吧。
No.
03
结 语
互联网文化是个仔细分析会发现挺有意思的东西,你不能说“核心用户”都不靠谱,很多事情就是“核心用户”推动起来的,就像一些社会不公和黑暗的事件,热心和正义感是大事件得以被重视、被认真对待的基础。
但也要分具体情况和具体事情,有些情绪被调动起来之后,后果是不可控的,说话的人动动键盘,做事的人就麻烦了——
怎么做?如何做?该不该做?
成了很多矛盾到最后都无法得以解决的死结。
情绪饱满、表情到位、动作标准,最后反而成了人家口中的“Loser”,你说冤不冤?
事分黑白分明,人有好歹混清。
所以一般你看网上叫嚷最凶的,往往未必都是愿意真干事情的人。
真干事的,人家从来不嚷嚷。
~END~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谭胖:打嘴炮的失败者——HR口中的“Loser”扎了谁的心?
谭胖:“996”承载不了“划车侠”的怨念
谭胖:对网红“卖鱼女”能不能嘴下留情?
谭胖:致敬永定河壮士,正义是一种本能
谭咏麟父亲节收到26岁儿子谭晓风越洋礼物
谭维维陈亦飞 带龙凤胎出门被拍谭维维当妈了?
迪丽热巴古力娜扎还有一个是谁 新疆三美迪丽热巴古力娜扎佟丽娅齐聚一堂
谭松韵被曝离婚了,本人回应:的确是结了,但现在又离了!
谭乔侵权《谭谈交通》?维权方还起诉了B站爱优腾等平台
谭松韵曝出离婚了!本人:没错是结了,但不过又离了!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05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65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4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281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294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39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36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487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82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