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画家用黏土绘家乡:热爱藏在色彩中

原标题:农民画家用黏土绘家乡:热爱藏在色彩中

在工作室里,纪艳蕊正在制作黏土画。 石洪宇 摄

中新网吉林5月15日电 (记者 石洪宇)初夏,黑土地上的耕种仍在继续,远处的山峦也呈现出葱郁景象。这些“素材”成为纪艳蕊近期创作的灵感。

几天前,在吉林省吉林市首届民艺展上,她的作品《舒兰白鹅》黏土羽画受到关注,还卖出5万余元的高价——“这件作品凝聚了我对家乡、美术的热爱,我高兴的是使用了家乡的白鹅羽毛。”她说。

34岁的纪艳蕊家住吉林省舒兰市,是黏土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她的家乡,有用秸秆、蜡花制作工艺品的习俗。经过改良,纪艳蕊选用黏土作画。

在工作室里,她先用黏土“捏形”,附着于画板上,而后再填上色彩。相较于一般绘画作品,黏土画有立体感且色彩明快,更能体现作者的充沛感情。

纪艳蕊双手灵敏、精准,很快捏出几十个颗粒状的“泥球”,那是她用来表达丰收主题的稻粒。“我出生在平安镇丰收村,这是家乡的模样。”黑土地上的白鹅、稻米、鸭子、春耕都是她的创作素材。

纪艳蕊展示她的作品。 石洪宇 摄

纪艳蕊说,美术给她的世界“打开一扇窗”。她自幼热爱绘画,但年少时因家中变故,一度过着不安定的生活。在异乡,她白天要打几份工补贴家用,零用钱大部分用于购买画笔和画板。“宿舍的地板是桌子,台灯就是‘太阳’。”

生活的不确定性并未改变纪艳蕊的爱好。18岁时,她便像如今这样,在乡间捕捉灵感和素材。后来,因其作品颇具艺术美感,南方的学校抛来橄榄枝,她由此走上稳定、高产的创作之路。

2012年,纪艳蕊回到家乡舒兰与伙伴开起工作室,作品卖得很好,很多孩子慕名而来,还有一些商家邀她做设计。她认为,家乡的球黏土是“第二扇窗”——土质细腻,可塑性极强,孩子们非常喜欢。

在乡亲们的眼里,纪艳蕊是一位“偏执”又“和蔼可亲”的画家。为了创作,她会把自己关进屋子20多天,每天创作16个小时以上;为了家乡建设,她也会义务帮忙做墙体彩绘,给孩子们讲解美术知识。

最近,政府相关部门又给纪艳蕊送来黏土。她计划创作更多作品,用艺术的方式讲述家乡故事。(完)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农民画传承创新基地”在郑州大学实验小学成功授牌
非遗进校园 孩子画起秀洲农民画
农民画里“话”新年(新春走基层)
简阳农民画——简阳乡村振兴建设的缩影
五四青年节丨双牌举行“我的家乡 我来show”五四青年主题绘画展
非遗农民画 画出新乡村
非遗文化绘同心 共写传承新篇章
绘本作家寂地:创作就是我对这个世界最深的热爱
泥土里“长出”的农民画大师
从民间爱好到入选非遗 农民画如何成为成都简阳乡村振兴建设的缩影

网址: 农民画家用黏土绘家乡:热爱藏在色彩中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87759.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